理论教育 合理性分析:城镇土地供需变化

合理性分析:城镇土地供需变化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1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表2.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标准》中规定了居住、工矿、公共管理与服务、交通设施和绿地五大类用地人均单项指标。

合理性分析:城镇土地供需变化

城镇建设用地结构是指城镇各类用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关系。从城市各类用地看,有些建设用地的规模与人口的数量有关,如居住用地、绿地等;有些建设用地规模则不完全与人口数量有关,如交通运输用地、公共用地等。因此,分析城市用地是否合理,不仅要研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还要研究用地结构比例,两者结合才能综合评价城市用地的合理性。

城镇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及公园与绿地关系城市的产业、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五大类用地比例适宜,可基本保证城市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用地结构,可支持城镇化的有序提升。据此,通过五大类用地的比例来分析吉林省城镇建设用地结构的合理性。

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指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以下简称《标准》),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由于城镇历史发展和现状用地紧张状况不同,《标准》按照不同建筑气候区将人均建设用地分为7个等级(表3-11)。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少少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50m2/人。(www.daowen.com)

表3-11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表

2.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标准》中规定了居住、工矿、公共管理与服务、交通设施和绿地五大类用地人均单项指标(表3-12)。

表3-12 规划人均单项用地指标标准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