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服装产业的提升战略研究:后危机时期的进展

浙江服装产业的提升战略研究:后危机时期的进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的服装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少有其他省份可以匹敌,但在国际市场上,产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非战略性的制造环节,而在具有控制能力及战略地位的设计及销售环节相对薄弱。因此,迅速提高服装设计和营销能力,培育自己的国际品牌是浙江省服装业拓展国际市场面临的首要挑战。浙江省的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处于初级形态。从浙江省的服装产业现状来看,存在两种情况。服装面料是浙江省服装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瓶颈之一。

浙江服装产业的提升战略研究:后危机时期的进展

范建波 刘建长 张晓峰

2009年下半年以来,纺织服装业似乎开始转暖。不管市场是否能在2010年甚至更远的未来复苏,复苏后的市场将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浙江省作为全国同行业中领跑者,其多年来所占据的较大优势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时似乎突然变为劣势。按照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品牌营销三者组成的著名“微笑曲线”理论,多数中小纺织出口企业处于加工制造部位,因而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弱。如何占领“微笑曲线”的制高点,摆脱“为人做嫁衣”的局面;如何寻找经济危机后的“避风港”,进军全球市场;如何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规避风险,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在关注行业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是共同探讨和思索。

浙江省的服装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凭借浙江人机智勤勇的作风,早已走南闯北,在全国的舞台上遍布浙江服装人的足迹。至2008年止,浙江省服装行业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已达4000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完成服装产量40多亿件,同比增长14.5%;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目前,浙江服装产业已经形成了西服、衬衫、童装女装、休闲装、羽绒服装、丝绸服装、皮革服装等门类齐全的服装产品以及领带等服饰产品。浙江服装产业经历了群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系列化的发展历程,产品创新求变、生产配套成龙。初步形成了宁波温州、金华东阳的西服生产基地;杭州的女装生产基地;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温州藤桥的衬衫生产基地;海宁的皮装生产基地;桐乡羊毛衫生产基地;萧山的羽绒服生产基地;杭、嘉、湖的丝绸生产基地;湖州织里、上虞汤浦和温州的童装生产基地;竦州的领带生产基地以及平湖的出口服装生产基地。此外,与服装产业相匹配的各种辅料配件生产基地,如温州桥头、临海的纽扣生产基地,湖州长兴的辅料生产基地,台州、丽水的缝制设备生产基地也相继形成。

源起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纺织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高外向度的产业特征,浙江省受损尤为惨重。因国外市场需求萎缩,订单迅速减少,资金链困难等使众多服装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折戟沉沙。受大势影响,不少服装企业压缩产能或者干脆停工,陷人“蛰伏”状态,企业对政策的依赖心理有加深趋势。但对省内20%左右的服装龙头企业来说,眼下的“生态环境”可以说进入了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时期。要扭转当前的形势,首先要认清浙江省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软肋和存在问题。

浙江省的服装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少有其他省份可以匹敌,但在国际市场上,产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非战略性的制造环节,而在具有控制能力及战略地位的设计及销售环节相对薄弱。浙江省服装产业发展至今OEM、ODM,OBM比例还高达7:2:1,贴牌比率为90%。服装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设计、品牌和营销等高端环节。因此,迅速提高服装设计和营销能力,培育自己的国际品牌是浙江省服装业拓展国际市场面临的首要挑战。

浙江省的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处于初级形态。即同类产品的生产相对集中在市场条件有利的特定地区,形成的只是粗放的区际产品分工,而各产业区的战略定位不够明确,相互之间协作配套不紧密,甚至还存在相互替代性竞争。主要表现在:区块分割,各自为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独立,自成一体;产业结构低层次重复,缺乏优势互补;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市场、技术等信息缺少沟通和共享。产业集群之间,企业之间基本上是竞争多于互补,交流与合作不够。

从浙江省的服装产业现状来看,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群龙无首,其典型代表是杭州女装,虽有2000多家企业,数百个品牌,但企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大都较低,还没有出现有足够影响力的品牌龙头企业。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少有合作,要形成整体竞争力尚需时日。二是龙头、龙身、龙尾各行其是,互不兼顾。宁波、温州等虽已形成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尚需进一步提高。

服装面料是浙江省服装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瓶颈之一。国产面料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织物风格、手感、疵点、色差、色牢度以及安全性指标上有差距。起订批量大、品种少、花色雷同、不能专卖、对市场变化反映速度慢等方面,多年来一直无法解决。迫使部分服装企业自建纺织厂、染整厂和面辅料检测机构。这些问题加大了以内销为主的浙江省服装产业在市场开拓中的风险和成本。

国际货币基金预测:虽然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影响了民众生计和就业,企业也因而滞步不前,但危机毕竟是整个经济体中的一段环节或自然现象,在一定时间后,世界经济将陆续保持平稳增长,全球化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自由贸易,为服装贸易增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新的舞台。目前,服装产业区域结构呈现多维转移态势;服装非价格因索将成为服装贸易的竞争焦点;国外品牌与国内服装企业的合作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服装产业的提升;国内服装消费市场有望被进一步激活;出口增幅将逐步趋于理性,贸易摩擦考验竞争力。

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开始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国家注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内涵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强调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区域协调,突出内需增长,高度突出新农村建设战略,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等,为我国的服装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国内基础。

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背景和趋势,以及浙江服装业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浙江服装行业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坚持领先发展,推进自主创新、确定品牌经济、加强国际营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国际化为方向,企业为主体,品牌为引领,专业为基础,全面推进先进制造规模化,品牌运营商务化,产业延伸时尚化,行业发展协调化。坚持综合推进,协调发展,实现5个新突破,打造产业高地和品牌高地,为浙江经济转型和中国服装业提升做出新贡献。

1.领先优势和竞争强势的新突破。

重塑浙江服装业的新一轮领先发展和强势竞争元素,再造先发优势,创造高级功能。在继续保持传统创业优势和市场机制优势的基础上,对传统优势进行重构和提升,从更高层次上由创业型向品牌型转变,从加工贸易型向国际经营型转变。加快以科技创新、设计研发、品牌运行和附加值创造为新一轮优势的主体。形成以生产制造、经营经商优势为基础,以创新、研发、品牌为核心和主导的新的强势竞争和领先发展体系。

2.产业概念和产业创新的新突破。

挖掘原创内涵,依托新型工业化,率先推进产业创新。传统服装产业逐步转变为现代服装产业,形成制造、研发、商务、文化4大经营环节。传统产品经营转变为品牌运营,创造品牌经济,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转变为时尚的创造和城市与企业联动、商业与制造联动的格局。

3.品牌战略和品牌创造的新突破。

在进一步巩固服装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同时,大力创建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以及城市品牌,确立浙江品牌板块,创造品牌地区概念。突出支持服装企业自主品牌创新和提升,鼓励企业培育和创造国际品牌,争取浙江省在全国最早出现中国创造的服装、服饰世界名牌。

4.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新突破。(www.daowen.com)

针对现有的服装产业集群现象,推进其内在联系和结构分工和谐,形成现代产业的供应锥体系。积极引导区域社会体系化和专业化分工,形成比较全面,又分工明确,专业突出的产业运行体系。进一步发挥大型品牌企业的领军作用,强化其产业分化辐射和带动推进作用。培植品牌设计、时尚商务、服装物流、面辅料开发、服装工艺等新型专业化机构,使浙江各个产业集聚区块以不同功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品牌型、专业化产业区块。

5.科技、人才、管理和文化新突破。

加快以原创为重点,以研发设计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以自主创新为目标的转型。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服装产业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鼓励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培育人才队伍,加强前沿性人才培育。将服装企业的科技创新、专业构建、技术信息功能、企业战略管理、前沿人才培育作为浙江省服装业新的发展阶段的战略工程。

浙江是服装生产大省,全省已有各类服装企业5万多家。其中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只有4165家,大多数属于中小型服装企业。中小企业多数是依靠天时地利发展起来,虽然经营方式灵活,但由于技术、资金、信息、人才方面的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受市场挤压的影响更大。想走出国门,大多数中小企业又力不从心。外资企业准入门槛降低,经营风险减少,与国内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游戏规则趋向透明,民营企业的本地化优势将消失。浙江省服装业的发展,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趋势,推进存量资产进行调整重组,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设备的技术能力,提高产品档次。改变企业间单一的竞争关系,增强企业间横向和纵向的经济联系,帮助和推动组建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从整体上提高浙江省服装业的竞争力。

加快服装产业和服装企业的原创科技化步伐,以重点大型品牌企业为主,率先实现设计开发、科技创新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和经营,快速改变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局面,显著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运行能力;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工程,从研发、制造、物流、营销全过程实现基本信息化;确立一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培育浙江省服装业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力量。鼓励和支持源于服饰的新产品开发,形成规模化的时尚产品开发和经营;推进服装产业与时尚科技、时尚文化、时尚展会、时尚媒体产业的结合,大力发展围绕时尚,依托服饰的新兴都市产业,进而提升服装业的规模化、社会化和都市化程度。

加强要素市场的建立与完善。重点培育绍兴、温州和宁波3个面辅料市场,使之在规模、档次和市场反应能力上迅速提升,并带动其他面辅料市场的发展。在市场中建立高档面辅料产品中间商经营区域,将云集上海的国外高档产品经销商吸引进浙江。在各个生产区域周围建立专业化、现代化的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

随着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国际贸易的挑战,浙江省服装业要调整结构,增强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能力,熟悉和运用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有效提高对外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发展国际OEM业务,建设一批上规模、标准化的OEM基地企业。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重点进行设计研发合作和国际品牌合作。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投资收购国外服饰机构和品牌,从事国际品牌经营,并与国内制造密切结合,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国际贸易摩擦。

应构建外向型竞争力促进机制,落实专门部门,制订计划,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商务部推出的支持品牌出口和应对贸易摩擦的支持政策。同时研究制定政府支持的指导政策及实施细则。建立服装对外贸易服务,并实现规范化、常性化。

把服装商业营销服务作为现代服装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培育成为主题性、都市化的时尚产业。鼓励企业建设服饰商业平台,参与服饰主题商业街,商业区的投资。培育新一代专业化的服装经营店和经营户。支持服装企业实施品牌经营和虚拟经营,建立专业的品牌经营商务系统。充分发挥浙江省各地服装产业的集聚优势,创新举办各类主题性、品牌性的会展、贸易、交易会。加快使浙江省各地服装会展和贸易交易会成为专业性、固定性、品牌化的服装商务平台。精心办好浙江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逐步办成以展示、交易、商务为主,形成以浙江服装企业为主体的,面向国内外的品牌服装服饰盛会。

深化品牌战略,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品牌,培育自主品牌,加快向以科技、设计研发为主导的转换,大力提高浙江服装企业以科技和专业创造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积极推进浙江服装品牌强省和各地品牌之都、品牌大市、品牌名区建设,启动品牌评推工程。

制定服装品牌培育计划,研究编制品牌技术标准,在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市场营销、商务服务、配套辅助、推广传播等方面,提出倡导品牌化标准。

推出和推行现代服装业的专业技术标准体系。制定普遍性和超前性两个层次的设计研发、品牌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配送、技术服务、店务环境、商务规则等专业标准参数。分别创造各领域、各环节的专业技术运行模型,帮助企业实行规范标准显示和专业流程操作。培育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专业型服装企业和专家机构。支持服装企业自身确立某一领域的国内领先、国际标准的专业特长,创造自主创新的独特先进专业模式。继续保持和激发市场机制和民营机制活力,保持家族制和合伙制的优势,改造和提升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推进企业进入体制改革新阶段,引导企业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功能的建设。

(范建波、刘建长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张晓峰 宁波服装协会)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永清.探求传统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转型之路[J].对外经贸实务.2009(8)

[2]曾涛.金融危机下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J].北方经济,200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