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影响执行主体动员能力的因素探析

影响执行主体动员能力的因素探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算出民政部动员能力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影响民政部动员能力的因素。表5.5对比分析参数值按照同样的步骤求解执行主体动员能力。民政部门需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内摸清受灾地的受灾情况,并对资源需求量进行合理预估,以减少资源需求发生骤增骤减的可能性,然后根据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更改对供应主体的动员强度,保证供应主体能以较大概率提供更多的资源。

影响执行主体动员能力的因素探析

在算出民政部动员能力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影响民政部动员能力的因素。因此,本节将通过几组模型数据的对比,进行结果分析,并确定相应的影响因素。

(一)模型对比分析

由于算例中涉及供应主体的供给量、受灾地的需求量、民政部自身的可动员量以及各自相对的发生概率,而在动员任务进行中,由于受到内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数值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下面通过四组不同的参数值,对比分析民政部动员能力变化情况。

(1)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供应主体供给量的概率,即g1、g2、w1、w2、c及b保持不变,更改p1、p2的参数值。

(2)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供应主体能够提供的供给量,即p1、p2、w1、w2、c及b保持不变,更改g1、g2的参数值。

(3)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受灾地的资源需求量,即g1、g2、p1、p2、c及b保持不变,更改w1、w2的参数值。

(4)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民政部自身的可动员量,即g1、g2、w1、w2、p1及p2保持不变,更改c、b的参数值。

四组参数值如表5.5所示。

表5.5 对比分析参数值

按照同样的步骤求解执行主体动员能力。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出的R值如表5.6所示。(www.daowen.com)

表5.6 执行主体动员能力值

(二)结果分析

从以上求解,明显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当供应主体以较大概率供给最多供给量时,民政部门动员能力提升较大,从0.664 6增长到0.805 2,增长幅度大约为21%。

(2)当供应主体的供应能力出现问题,供给量全面下降,则民政部门动员能力会大幅度降低,从0.664 6降至0.328 3,能力减少幅度超过50%;

(3)当突发次生灾害,造成受灾地的资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民政部门动员能力则会急剧下降,从0.664 6骤降为0.259 2,能力降低幅度超60%。

(4)当民政部门自身的可动员量变小时,其动员能力也会随之减少,由0.664 6降为0.591 1,降低幅度为11%。

因此,从该算例分析可以看出,在本次帐篷生产供应动员任务中,集成动员的国民经济动员机构通过业务总线联系民政部门,由民政部门牵头完成本次动员任务。民政部门需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内摸清受灾地的受灾情况,并对资源需求量进行合理预估,以减少资源需求发生骤增骤减的可能性,然后根据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更改对供应主体的动员强度,保证供应主体能以较大概率提供更多的资源。同时,联系相关部门,如工信部门保证供应主体的周边环境,如电力煤炭等资源的充足供给,防止因为周边资源的不足,导致供应主体供给能力的骤然下降。此外,民政部门也需要积极联系其他相关部门,如交通部门,保障生产出来的帐篷能够及时运走,以提升自身的调度能力,进而提高民政部门的动员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