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文化互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

跨文化互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凯尔提到规范跨文化互动的两个一般原则:第一,应该保护人的价值和尊严;第二,我们的行为方式应能促进所有人之间的和平。当然,这对成员来自不同文化的团体更具挑战性,因为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

跨文化互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

本章中,我们强调了多元化的价值,并通过各种信息和案例表明,对团体来说不可缺少的多元化会使小团体沟通更加复杂。团体成员外表的差异并不会产生多元化的视角:团体成员的差异性在团体中非常重要(102)。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差异并认识到它们与团体效率是相关的。就这些差异的复杂性及其所带来的挑战,备受尊敬的文化传播学者汀-图梅著述甚丰。如果没有体贴沟通(mindful communication),我们无法做到与多元化共存。如果我们想弥合差异,必须对此有所警醒,具备开放、乐意和反思的精神。除非团体成员成为我们第一章中讨论过的具有反思精神的参与者—观察者,否则,任何做法和建议都不管用。

如果沟通规则在文化上具备多元化,那么,是否存在一些超越性规则,既能确保文化差异的完整性又能帮助不同文化成员合作共事呢?我们其实已经介绍过一个超越性的原则,即体贴沟通。在第十一章我们还会特别介绍文化对冲突的影响。那些洞见及以下要点都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凯尔(Kale)提到规范跨文化互动的两个一般原则:第一,应该保护人的价值和尊严;第二,我们的行为方式应能促进所有人之间的和平。根据这两大原则,我们应注意以下行为道德指南。

(1)以促进团体所有成员的共情(empathy)和尊重的方式沟通。

与第一章中提到的道德原则类似,本原则要求大家努力以他人希望的方式理解他人。当然,这对成员来自不同文化的团体更具挑战性,因为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尽管如此,团体成员还是可以有所作为。首先,切记所有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跨文化属性,要对文化差异有意识并对其保持敏感,将其视为团体的潜在优势而不是负担。不要评判他人的智力和动机。鼓励所有成员加深相互了解的程度,不要局限于团体任务所要求的那样。最后,鼓励大家对差异进行讨论。如果能明确地承认差异,并乐意把这样的讨论作为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彼此了解的机会,而不是以一种评判的方式去讨论这些差异,那么我们就能帮助团体成员更好地相互理解。

(2)尽量在团体的程序和输出中融入所有成员的文化价值。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损害那些被忽视的团体成员的文化价值。这也意味着:所有的成员必须调整自己习惯的互动方式以适应差异。本茨(Bantz)与一个跨文化研究团队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管理文化多样性的几个建议。在那个团队中,针对避免确定性程度高的成员,明确地确定了共同目标和最后时限,而针对权力距离上的差异,则通过分割任务和相应地改变领导风格的方式来解决。对一致性需要的差异则通过改变任务和工作的社会方面来处理。我们注意到,这些处理多样性的方法承认人们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显示了团队成员的适应能力,并表现出对所有成员的尊重——所有的道德目标都达到了。

表4.4总结了一些帮助大家将上述道德原则应用到自己的小团体中的建议。

表4.4 符合沟通道德的跨文化互动指南

要点回顾

我们同时属于几个共文化,共文化给我们在团体内与来自不同共文化的个体沟通时带来沟通上的挑战。

1.非洲裔美国人和美国白人通常相互误解,并对彼此有负面的评价。非洲裔美国人的共文化通常比主流的美国白人文化更具集体性、表达性、在用词上更随意。黑人似乎对白人反应过度,而白人似乎对黑人反应不够。

2.习得的性别角色与生理上的性别差异与表达性/工具性、任务型/关系型、强迫性、个体性/团体性沟通模式有关,也与地位、权力和交谈的机制有关。但是,这些差异通常是一种成见,我们应该谨慎地将其视为行为的“预报”。(www.daowen.com)

3.有史以来第一次,不同的四代人(建设者、婴儿潮、新新人类和网络一代)必须在很多组织和团体中共事。不同年代的人受到不同经历和世界事件的影响,这些经历和事件塑造了他们的世界观,也会给不同年代人的沟通带来挑战。

4.对社会经济阶层的差异目前还没有广泛的研究,但是富有阶层、中产阶级穷人的共文化存在不同的沟通“规则”。在富有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共文化里,组织性团体内的沟通使用正式语体风格的表达、句子完整、句子结构标准、组织模式是直线型的。而有“多代贫穷”背景的个体几乎只使用非正式语体风格的表达,讲述时喜欢兜圈子,中产阶级的对话伙伴对他们这种沟通方式的评价是负面的。

5.跨文化沟通有两个道德原则:带着共情和尊重进行沟通及尽量在团体程序和成果中融入所有成员的文化价值。

复习题

文化差异给来自不同文化和共文化的成员组成的团体带来很多挑战,本章的重点就是讨论这些文化差异的类型。在本章开篇的案例中,由于文化差异,玛莎在软件设计团队的面试中失败了。

1.请使用本章中讨论的跨文化维度评价玛莎与软件设计团队之间在沟通模式上的差异。两者之间发生摩擦的最大根源是什么?

2.玛莎与软件设计团队都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要么是“新新人类”,要么是“网络一代”。这两代人之间的主要差异是什么?假设玛莎得到了这个工作,她将面临的最大的沟通挑战是什么?

3.软件设计团队里有一位西班牙裔美国人(Jorge)和一位非洲裔美国人(Scott)。假设玛莎得到了这个工作,文化差异会给他们与玛莎的沟通带来哪些挑战?

4.如果玛莎和软件设计团队意识到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的话,他们会如何弥合各自起初因自己的文化优越性所作出的反应?如果你是玛莎的朋友或者是软件设计团队的一员,目睹了面试中出现问题的全过程,你会怎样挽救这个面试?怎么说和怎么做?

关键术语

【注释】

[1]ain't=am not意为“(我)不是”,也可用作are not(我们/他们/她们不是),is not(他/她不是),has not和have not的缩略。ain't原本是美国南部一帮文盲、粗人说的话,现在趋于普遍,并且已经被收入到各类词典当中。最开始它是am not的缩写,最初写作amn't,后由于发音连读问题(省去前一个辅音m,只发后一个辅音n),以讹传讹地变成了ain'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