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阜阳名菜枕头馍:起源与命名历史

阜阳名菜枕头馍:起源与命名历史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阜阳一带,有不少切片出售的大馍,有的重七八斤,有的重10多斤,甚至有重二三十斤的。这种大馍,因为形状很像农村的“鸳鸯枕”,所以有人叫它“枕头馍”;因为鸳鸯枕是长条状的高、宽相等的半圆拱形,又有人叫它“大卷子馍”。人们却叫它“王婆婆馍”。经过5昼夜激战,以少胜多,大败金兀术,取得胜利,是为著名的“顺昌大捷”。其后,做大馍的手艺传播开来,为了纪念王婆婆,人们就把大馍叫做“婆婆馍”。

阜阳名菜枕头馍:起源与命名历史

阜阳一带,有不少切片出售的大馍,有的重七八斤,有的重10多斤,甚至有重二三十斤的。它藻有小麦的青香,松软绵甜,适口开胃;不裂不碎,干燥易存,是适于旅游外出携带的方便食品。

这种大馍,因为形状很像农村的“鸳鸯枕”,所以有人叫它“枕头馍”;因为鸳鸯枕是长条状的高、宽相等的半圆拱形,又有人叫它“大卷子馍”。在利辛县城西25里王市集。人们却叫它“王婆婆馍”。(www.daowen.com)

相传,南宋建元年间(1127—1130年),家住王市集的王市夫妇,靠卖大馍为生,为了多挣几个钱,以做大馍的独家手艺,搬到顺昌府(今阜阳市)做生意。王婆婆住在城里,晚上做馍白天卖;她的丈夫和儿子,买麦、磨面,往返于城乡之间。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率10万金兵南侵,一路屠戮,杀害南宋百姓。王婆婆的丈夫、儿子在乡间躲避未及,亦被金兵杀害。不少逃难百姓纷纷涌向城里,痛斥金兵的残酷暴行。原任东京(今开封市)副留守刘镐,率王彦旧部八字军3万人马,驻守顺昌,金兵压境,众寡悬殊,顺昌形势,岌发可危。刘锜为表示抗敌守城决心,将乘坐的舟船凿沉,把自己的家眷置于寺内,堆柴草于门外,告诉军吏:“倘有不测,即焚我家!”刘锜寺门积薪之举,大大鼓舞了民心士气,誓与府城共存亡。做大馍的王婆婆,得知亲人被害,悲愤不已。为了守住顺昌,打败金兵,替亲人报仇,毅然参加了军民联防,把做大馍的本领传授给守城军民,以大馍供应军需,让军士饱腹,奋勇杀敌。经过5昼夜激战,以少胜多,大败金兀术,取得胜利,是为著名的“顺昌大捷”。王婆婆由于悲愤和极度疲劳,而僵死在灶房。刘锜得知做大馍的王婆婆为守城而死,亲往吊祭,抚尸悲恸,为其安葬。其后,做大馍的手艺传播开来,为了纪念王婆婆,人们就把大馍叫做“婆婆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