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声形盘绕:书法与音乐的融合性研究:探究地方音乐与舞蹈

声形盘绕:书法与音乐的融合性研究:探究地方音乐与舞蹈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书法与音乐更有同质的联系。书法和音乐是艺术领域里两个微妙蹊跷的相关物。音乐与书法有着沟通关系的典型的个例,就是庞中华。这线条的律动而产生的节奏和旋律充分体现出书法基本“符号”的音乐感。对于书法艺术的这种表情性,在中国书学史中早有阐述。读了这些诗句,将会使我们对书法艺术的音乐感得到更深的领悟。

声形盘绕:书法与音乐的融合性研究:探究地方音乐与舞蹈

周 双

作者简介:周双,女,1983年11月生,河南镇平人,音乐学院教学秘书,主要从事书法研究。

摘 要:音乐与书法均被称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本体象征,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品种。因共同的文化属性,类似的创作范式以及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等原因,体现出书乐同源并生的艺术特质,即音乐是听觉的书法,书法是视觉的音乐。

关键词:书法,音乐

近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过,书法“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对于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人们往往不难理解,但是,谈到书法与音乐的联系,却令许多人感到困惑:书法艺术是静止的诉诸视觉的空间艺术,而音乐是流动的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书法艺术怎么会有音乐感呢?其实,书法与音乐更有同质的联系。因为绘画一般地属于造型艺术,而书法与音乐却同属于纯表情艺术,即表现型艺术。回顾古代书评,也早有“歌声绕梁”、“仙人啸树”、“泉鸣竹涧”的“音美”描述。如果我们能够对书法艺术的基本线条、章法布局及其内在精神、情性表白和最高境界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么,就会很自然地认识到书法艺术的音乐思想。

丰子恺先生认为:音乐与书法都属于高级的艺术范畴,原因大概就在于其抽象度高,感染力又强之故吧!在书法作品里,起笔就好比交响乐的开头,像一组强音,随着字形和笔画粗细大小、弧直、正斜、巧拙断边、刚柔等的变化,主轴的摇摆,边线的展收,分布的疏密,感情的起伏,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顾盼照应,随时随势应变,直至落款钤印。特别是一些行草作品,只要细细品味它,就能明白它其实构成一幅幅文字小墨画,一曲曲笔墨交响乐。“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艺术欣赏往往讲究通感,结合两者的特点,音乐是听的书法;书法是看的音乐。音乐与书法都是一种艺术,只不过音乐注重听觉艺术,而书法却注重视觉的表现。音乐、书法情趣高雅,格调清新,可以使人乐而忘忧。它们从诞生之日起,就构成了一条永恒的彩带,在大地、天空乃至人生的旅程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书法和音乐是艺术领域里两个微妙蹊跷的相关物。音乐的七个基本音符与书法的八种基本笔画有着类似的功能与组合性,而弦乐器对音符的演绎与柔毫、对笔画的驾驭更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创作的过程中,音乐家与书法家将内心的情感和生命体验通过生理载体注入乐器和毛笔产生动人的节奏与旋律。音响的高低起伏与书写的点线组合都是一种图谱式的线性运动。这种认识和想法或许可以为我们的创新开辟一条道路。音乐与书法有着沟通关系的典型的个例,就是庞中华。中国教育电视台曾经拍摄的“庞中华快乐立体教学法”,影响了全国成千上万的观众,有许多人学习他的书法。这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快乐立体教学法”,他将硬笔书写融合到了音乐的“通感”当中。他曾对记者说:“我拉手风琴的功夫并不比写字差。不过,‘快乐立体教学法’是受钱锺书先生关于艺术‘通感’论述的启发而形成的。”庞中华教书法确实与众不同,通常都是背着手风琴,一边弹奏,一边在黑板上书写。庞中华说:“书法是视觉艺术。但是,线条同样有着自己的韵律,从音乐的抑扬顿挫中完全能够听出线条的快慢轻重。比如,粗线仿佛是一个和声,细线就像个单音……各种线条逐步形成了声音,对书写者整体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写出的字自然工整。”

虽然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八种(音乐的音符只有20平均律的音高),然而,这简单、抽象的基本笔画却如同自然界群音中抽出的乐音一样,在书法家手中变幻莫测,放出神奇的光彩。尽管它最后静止地凝固在空间里,但人们欣赏它时,却很自然地被其节奏和旋律所牵引,随着线条千姿百态的变化、排列、组合,从中感触到点和线的交响。这线条的律动而产生的节奏和旋律充分体现出书法基本“符号”的音乐感。

众所周知,书法点画的粗细、长短、浓淡、姿态等组成了作品的旋律,使得书法艺术同音乐一样成为抒情写意的艺术。尽管书法的神采首先体现在气韵上,然而归根结底是要体现书家的内在情性,书家借笔墨来抒发胸中之气。对于书法艺术的这种表情性,在中国书学史中早有阐述。汉代扬雄曾在《法言·问神》中云:“书,心画也。”元代陈绎曾把书法作品与书家感情的关系说得更透彻:“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颜真卿的《祭侄稿》是面对亲人被害、奸贼猖獗的现实写的,表现的是沉痛彻骨、义愤盈胸的心情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下写的,表现的是清闲自然、超尘脱世的心境。由于书法作品和音乐作品的风格都具有多样性和类型性,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线条清新、意态从容的书法作品时,犹如欣赏轻音乐似的轻柔优美,当我们伫立在那些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作品面前时,如同听到交响曲的威武雄壮。(www.daowen.com)

唐代诗人李白在形容怀素的草书时说:“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唐代诗人杜甫咏张旭书时云:“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这风声、雨声、锵锵的玉声,不正是书法艺术音乐思想的生动体现吗?读了这些诗句,将会使我们对书法艺术的音乐感得到更深的领悟。但是,同样的诗句,更多的人却是从怀素草书的点画如何像雨点雪花,张旭草书的横竖如何像青松等方面去揣摩理解,一句话,总是把它理解为一种模拟现实的造型艺术,而不是把它理解为像音乐一样比拟情感的表情艺术(在这里,点画仅仅是像音符一样的符号),这就走入了褊狭的误区,而忘却了书法真谛之所在。更有甚者,写“寿”字则像猴形,写“鹤”字则像鹤形,写“虎”字则画成虎形,正是这种“误区”之典型体现。其实,“寿”字照样可以运用点画表现虎的雄健,“虎”字照样可以表现鹤的飘逸闲适。总之,进入书法境界,已经从造型跳入了纯情感活动,任何字都可以用来表达作者彼时彼地的情绪、情思与人格追求。

观摩玩赏中国书法,体会古仁人挥毫时的行云流水,骨力追风,刚柔相济,方圆适度,转折顿挫,急涩虚实,疏密起伏,曲直波澜。一篇、一幅、一字、一笔里,皆有创造,有变革,有个性,有着流动不息的生命暗示,有着力量内敛的自由之灵。唐代书家李阳冰论笔法:“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幽至于鬼神之情状,细至于喜怒舒惨,莫不毕载。”极言书法取象于天地文章、人心状态,通于艺术之美。雷简夫说:“余偶画卧,闻涨瀑声,想其波涛翻翻,讯决掀摇,高下蹙逐奔去之状,无物可以寄其情,遽起作书,则心中之想尽在笔下矣。”道出写字可网罗声音意象,通于音乐的美。唐代草书宗匠张旭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书家解衣磅礴,运笔如飞,何尝不是一种舞蹈?音乐与书法,亦形亦声。形者给予人们生命旋律的触动,声者给予人们无尽形神的想象。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李东风.艺术的综合[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

[3]祝敏申.大学书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4]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合肥黄山书社,1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