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方音乐与舞蹈研究:汉画音乐文物的综艺特征

地方音乐与舞蹈研究:汉画音乐文物的综艺特征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在对所见汉画音乐文物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艺术学的层面,作多角度的综合考证研究,试图更加广泛地揭示各种不同汉化音乐文物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综合性艺术文化特征。汉画音乐文物遍布我国大江南北,集中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此外,在湖北、湖南、河北、浙江、云贵、甘肃、新孤、辽宁、广东、福建等地,也有少量汉画音乐图像出土,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各具艺术特色,同时反映出汉画音乐文物高度普及的时代特征。

地方音乐与舞蹈研究:汉画音乐文物的综艺特征

林 颖

作者简介:林颖,男,汉族,1981年8月生,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负责人、系副主任,陕西省地方戏剧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渭南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摘 要:汉墓画像艺术所反映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反映汉代社会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容最多。本文在对所见汉画音乐文物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艺术学的层面,作多角度的综合考证研究,试图更加广泛地揭示各种不同汉化音乐文物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综合性艺术文化特征。

关键词:汉画,音乐文物,类型,分布

随着近现代音乐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大量的古代音乐文化宝藏也得以重见天日。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积淀最为厚重的地区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音乐文化底蕴。近年来,两汉墓葬中出土的音乐图像,较为直观生动地展现了汉代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的内容、形式与风貌品格,作为依附于一定的物体而保留下来的一种汉代人珍贵的遗迹,有着重要的实物价值,从而被音乐考古学界视为一种珍贵的音乐文物。

一、汉画音乐文物概述

各地出土汉墓画像艺术所反映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涉及汉代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含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天文天象、礼仪教育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古贤圣人、奇禽异兽、民风民俗等方面内容。分类研究可知,在汉画艺术总类中,反映汉代社会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容最多,约占其总量的80%以上,其中描写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的乐舞百戏的内容,也占较大比例。从各地所见汉代音乐文物资料来看,汉墓出土乐器实物总量较少,大量出土的是绘有乐舞百戏艺术的圆像石(砖),少量墓室壁画和器皿上的乐舞画像,另有一些立体雕塑的乐舞俑等图像,以上内容占出土音乐文物总量的90%以上,是汉代音乐文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亦成为汉代音乐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经常与史料文献进行综合考证。在汉墓出土音乐艺术图像中,既可以看到远古祭祀乐舞(巫舞)的痕迹,又可看到融先秦雅乐与汉时各种音乐(含雅声、楚声、秦声、新声等)为一体的综艺风格特征。如河南南阳草店西汉墓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墓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江苏徐州铜山县汉王乡东汉墓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四川成都羊子山出土的东汉墓乐舞百戏画像石等,都生动地展示出集继承性、包容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两汉时代精神和艺术文化特征。同时还可看到许多新生成的独立艺术形式,如鼓吹乐、鼓舞乐、相和歌乐、丝竹乐、杂舞、百戏等,反映了汉代各种不同音乐艺术形式的繁荣发展。另外从服饰、道具、人物形态、艺术表现、组合方式等方面,均可反映出在汉代统一的文化背景中,全国共同性音乐文化思维模式和艺术表现的共同性特征已经基本形成,而各地域间传统的文化特色也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模板上。汉墓出土音乐图像的丰富多彩,充分反映出汉代音乐文化的繁荣发达。

二、汉画音乐文物的类型与分布

两汉墓葬出土的音乐图像,按其基本形态可分为平面刻绘类和立体雕塑类两大类型,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刻画、绘画与立体雕塑等三大类。刻画类含墓室石(砖)刻画、棺椁刻画、器物刻画等,绘画类含壁画、帛画、漆画等,立体雕塑类含陶俑石雕俑、泥塑俑等。汉画音乐文物遍布我国大江南北,集中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www.daowen.com)

各类刻画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形式之一,即以利器在不同质地的载体表面雕刻绘制成各种不同的平面画像,以刻凿的线为艺术表现的中心。刻画类主要有石刻画、砖刻画和器物刻画三大类,尤以画像石、砖中的音乐艺术形象最多,内容与形式也最为丰富多彩。绘画是古老的造型艺术形式,起始时间较早,秦汉时期形成了其艺术体系。两汉立国400年,绘画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年代久远,地面上的许多画迹已不见踪影,而深埋于地下的汉代墓葬壁画、帛画、漆画等艺术形象,不但展现了两汉绘画艺术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将许多鲜为人知的音乐艺术形式形象展示于世,成为一种珍贵的音乐文物。壁画指绘在古代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画像,是我国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始于战国,盛行于西汉时期,有粗地壁画、刷地壁画和装贴壁画等不同形式。壁画的突出特征是画面阔大,甚至可以环绕整个墙壁,其内容与形式自然多姿多彩,色彩较为亮丽。帛画是中国古代在丝织物上作的画,帛画艺术起源于江陵,发展完善于长沙,是楚文化的产物,并在当时较偏远的广州、临沂、武威等地有所发展,东汉时期逐渐消失。漆画是以漆为原料绘制的图画,其色彩亮丽,有较强的抗腐能力。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彩绘棺头档上的漆画击筑图,以黑色为地,画面以红色为主,间杂以青、蓝各色,江苏连云港西汉墓出土漆食仓上的彩绘击筑歌舞图,画面均较清晰,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由于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条件下文化趋同观念及现象的形成,“众相效慕”使汉画墓葬之风遍布我国大江南北,最有影响力的区域为洛阳、郑州区、南阳区和陕北区,其他地区则有少量发现。以洛阳、郑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历来成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特别是东汉以来,随着迁都所形成的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文化发展的中心也自然回归中原大地。在东汉都城洛阳市周边及僵师、新安,郑州市的新密等地,出土一批大型壁画墓葬,这些地区及周边的荥阳、巩县、密县、登封、新郑禹州、中牟、鄢陵、扶沟、长葛、襄城、舞阳等地,较多汉画像砖出土。南阳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发达,物产富饶,宜于人居,长期以来形成了多种自然的优势,故成为汉代墓葬画像艺术兴起与发展的核心区域。陕北区及其他地区在以绥德为中心的陕北地区,亦有大量汉画像石墓出土。此外,在湖北、湖南、河北、浙江、云贵、甘肃、新孤、辽宁、广东、福建等地,也有少量汉画音乐图像出土,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各具艺术特色,同时反映出汉画音乐文物高度普及的时代特征。

汉画图像中的音乐艺术形象,以其恢宏阔大的气势场面、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容、绮丽玄妙的技艺技巧、深沉雄大的文化意蕴和迷离浪漫的艺术风格等特征,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典籍史料中较少涉及的两汉社会音乐文化面貌和业绩,填补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史的一些空白和不足。同时,从一个侧面充分展现出两汉雄踞、继往开来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以至于备受音乐学界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热切关注。这充分反映出音乐文化在汉代社会,特别是民间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方面,既可见融乐舞百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又可见单独表现的舞蹈杂技、说唱、戏谑、游戏等的内容,可谓一部博大精深的汉代社会音乐文化图史。

参考文献

[1]吕胜中.来自民间,艺术世界[H].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2]杨爱国.汉画像石中的庖厨图[J].北京:商务出版社,1998.

[3]董旭.汉代画像形式初探[J].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