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理性实践能力的提升与促进

教师理性实践能力的提升与促进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的理性实践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学习和应用新的教育理论。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增长的方法之一。这就要求教师思考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研究问题。对教师来说,反思促进教师对教学及自我的认知转变,使教师能够真正从行动上去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理性实践能力的提升与促进

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而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性知识的增长,课例研究是教师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的理性实践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促进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增长

课例研究增进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课例研究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教学中的现象,了解了一定的教学理论才能将教学困惑、教学困难转化为要研究的教学问题。通过课例研究,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的挑战下初步反思教学理论。教师在学校教师教育中学习过一定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往往被搁置于教学实践经验的背后。提出一个典型性的研究问题对教师而言是对实践的反思,也是建立在理解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找到教学中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研究假设,而不至于使研究问题过于空泛。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学习和应用新的教育理论。这里新的教育理论是针对教师已学习和认识的教育理论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并将其作为研究问题,说明这一问题对教师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当前的教学经验和已知理论不能很好地解决研究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使教师致力于寻求一定的理论来解决问题,而这能够促进教师去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不是凭空地去学习,而是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需要,使教师能够在理论应用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经验增进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程度。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对教育研究的理论认识。课例研究是教师自己参与的研究过程,研究行动中教师能够学会一种基于行动的研究理论,即课例研究的理论。教师也学习和使用较为科学的课堂观察方法,学习如何基于研究问题进行教学观察和教学分析,也学会了一种行动研究的方法。

(二)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

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在教学情境中形成的,也为教学实践服务。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增长的方法之一。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37]。也就是说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既有基于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有基于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得到了丰富。课例研究立足于学校课堂教学现场,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师个体的教育经验。首先,在课例的开发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为解决研究问题而进行教学设计,这使教师充分地利用了已有实践性知识。但另一方面,当已有的实践性知识不足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研究问题时,教师的经验受到了挑战。其次,课例研究提倡教师寻求和应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设计,解决教学问题。这进一步促进教师基于当前的教学情境去寻求适合的理论,并将其具体化到教学情境的问题解决中去,使教师能够充分地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基于情境的实践性知识。第三,课例研究中,教师要经历几次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的循环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是对实践性知识的丰富和发展,使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将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也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教学理论。(www.daowen.com)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需要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38]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性和情境性,只有在教学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而课例研究为教师发展提供了途径。

(三)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水平的提升

反思是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前提,也是教师在课例研究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方式。

首先,课例研究源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和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也就不会产生探究教学的需要和改进教学的渴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总结教学经验,注意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才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炼研究问题。反思是研究问题的来源。教师在课例研究中首先要找到研究问题,而反思是使教师由经验走向理性探究的途径。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真实的反思才能找到教学中的真正问题。目前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关注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活动等问题受到教师的关注,许多教师也在思考如何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思考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研究问题。从反思到研究问题,“关键点是要找到能与理念相对接的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39]要求教师将问题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其次,课例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因素。课例研究为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了空间。课例研究这一行动过程,“不止于观念转变,也不止于某节课的教学行为转变,它是教师对日常教学过程中某个问题比较持久的追踪。当教师比较持久地追踪某个问题时,这个问题就已经转化为课题,原来的问题解决就转化为课题研究”[40]。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经历设计—行动—反思—改进—行动—反思的循环上升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是对自身教学行动和教学设计的改进,而这种改进是建立在对教学一次次的反思基础上的。课例研究使教师能够集中焦点,重点围绕研究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反思,使教师能够从一定的视角去反思教学,也使教师能够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行理性的教学反思。

对教师来说,反思促进教师对教学及自我的认知转变,使教师能够真正从行动上去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