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类历史进化中生态社会的产生与改革:工业文明历史与新型生产方式的分析

人类历史进化中生态社会的产生与改革:工业文明历史与新型生产方式的分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社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进化的必然。本篇中第九章回顾工业文明历史,分析世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当今社会变迁,指出构成生态文明社会基础的新型生产方式正在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已经萌生,全面的社会改革不可避免。第十章的内容丰富,把生态体基础理论与社会变革相结合,描述了未来社会的运行方式,提出可供选择的路径,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可以被借鉴和参考,直接用来推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人类历史进化中生态社会的产生与改革:工业文明历史与新型生产方式的分析

生态社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进化的必然。工业文明正在衰落,生态文明正冉冉升起。

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处于粗放经营阶段。自由市场激发了人们的生存欲望和奋斗决心,唤醒了巨大的生产力,但也开始不断地出现周期性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

在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之后,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干预经济运行,通过通货膨胀、赤字财政和福利国家政策,扩大社会的需求,以适应生产和供应的增长。世界从此进入政府主导宏观经济运行的资本主义时期。

以扩大总需求为特征的政府资本主义,在取得最初的成功后,很快就陷入滞涨和债务危机的尴尬境况。现代历史已经多次并反复地证明:粗放管理的市场经济和单纯提高“有效需求”的方法,都无法解决人类生产能力无限扩张与市场资源和自然资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东亚巨龙”中国和“南亚巨象”印度,也以其庞大的身躯加入世界工业化进程后,资源的有限性和生产能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就会更为突出。

社会生态体缓慢运行,以其特有的方式,既提出变革要求,又提供了变革条件。社会生产方式已经在悄然改变,逐步形成了生态文明社会的经济基础。(www.daowen.com)

本篇中第九章回顾工业文明历史,分析世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当今社会变迁,指出构成生态文明社会基础的新型生产方式正在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已经萌生,全面的社会改革不可避免。

第十章的内容丰富,把生态体基础理论与社会变革相结合,描述了未来社会的运行方式,提出可供选择的路径,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可以被借鉴和参考,直接用来推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作者总结和概括了以往社会的主要形态与治理方式,率先提出了即将来临的“机治社会”(Supremacy of Organicist)的概念,提出以生态体学说为基础的“机理论”(Organicistic Theory),并较为详尽地研究了未来生态社会的治理办法和运行方式。

第十一章是第十章的延续,把研究范围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府、政党、社会和宗教等领域,为当前世界各国结合自身的情况,实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改革,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指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