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学习任务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动

学生学习任务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者之间的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带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的同时,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所谓难度适中,即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从而使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成为可能。

学生学习任务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动

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的教与学方式,强调通过学生的活动和参与来学习,而非通过教师的讲解与传授;强调必须通过一定的过程和完成一定的任务进行学习,而非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现成的结论;强调学生切身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其目标的达成需要以学生身体、心理、情感的全面参与为前提。这就要求学术类项目的确定必须遵循可行性原则。

1.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维果斯基。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前者指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后者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带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的同时,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学术类项目的规划亦不能脱离这一原则,所探究主题必须难度适中。问题太容易,学生会产生轻视和厌倦的心理;问题太困难,学生则望而生畏,因难而退。所谓难度适中,即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从而使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成为可能。

2.关注学生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非常关键。历史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应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让学生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做深入分析,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自身置于历史真实中,让思维在广阔的时空中穿梭,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3.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www.daowen.com)

学生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诸多前提条件,包括在项目活动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做项目规划时对达成一系列目标、解决项目的问题或达成项目的整体需求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关工作,使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案例链接

在规划“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这一项目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以单元为序对教材知识进行了梳理,引导学生了解了不同朝代的起止时间和阶段特征,把握了历史演进的大致线索,为项目的开展做了知识方面的铺垫。其次,对学生做了相应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绘制历史时间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各朝代的起止时间、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梳理在时间轴上,展示朝代更替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历史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联系,并对历史时间轴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展示,以现场展示或录制讲解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其中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发现。

这一项目的设计注重手脑并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强调学习结果的展示,并兼顾对探究过程的指导,项目的规划充分考虑到了七年级学生的已有知识,考虑中学生在注意、思维和想象等方面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参与项目的意愿,并进行了相应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深入参与其中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