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国资本主义下工人阶级的生活恶化,工人斗争不断扩大

英国资本主义下工人阶级的生活恶化,工人斗争不断扩大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机器的使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有增无减。在资本主义的压榨下,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化。起初是单个工人的自发斗争,捣毁机器;接着是工人的秘密结社,彼此支持;从20年代开始,工人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的斗争此起彼伏,不断扩大。农奴的主人是野蛮人,他把农奴看作牲口;工人的老板是文明人,他把工人看做机器。英国工人阶级很早就发起了反抗斗争。

英国资本主义下工人阶级的生活恶化,工人斗争不断扩大

恩格斯还在服役的时候,老费里德里希就安排好了儿子退伍后的去向: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公司做办事员兼襄理,从而学一套英国人先进的工商管理办法。

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贸易、航运和工业在世界首屈一指,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没有一个国家在势力和财富上可以与它相匹敌。对这样的出国安排,恩格斯欣然接受,他盼望着“走进英国生活的深处”,了解这个资本主义典型国家的真情实况,认识现状,展望未来。

1842年11月底,恩格斯从德国巴门前往英国曼彻斯特,途径科隆时,在《莱茵报》编辑部停留,初次会晤了刚刚成为该报编辑的马克思博士。不过两位导师的第一次会面却有点冷淡。原来,马克思这时还把恩格斯看做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同盟者,而由于这些人至今仍然深陷唯心主义的泥沼,醉心于不切实际的哲学和神学争论,马克思已经同他们断绝来往。

尽管两人没有马上成为朋友,但彼此都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并建立了通信联系。恩格斯答应为《莱茵报》撰写英国方面的稿件。

早在15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当时英国的地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暴力,利用集中的、组织的社会力量,野蛮地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和自由劳动力。

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国家政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在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阶段后,进入了大机器工业阶段。19世纪30—50年代,英国工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从1840—1850年,蒸汽机总能力从60万马力增加到129万马力,即增加了1倍以上;从1836—1848年,铁路长度从251公里增加到8203公里,即增加了30倍以上。这时,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一半,成为“世界工厂”。

今日曼彻斯特一角

英国的工业集中在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几个大城市。当时伦敦已有居民350万人,曼彻斯特有40万人,格拉斯哥有30万人。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灾难,在英国,尤其是在工业发达的大城市,表现得特别明显和突出。活着就是为了赚钱的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着极端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机器的使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有增无减。

在资本主义的压榨下,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化。英国工人每周平均工资,从1802—1833年,由29先令降低为5先令,即降低了80%以上。工人们经常挨饿受冻,过着非人的生活。在伦敦一个工人区里,全区在10个当家人当中,很难找到一个除了工作服外还有其他衣服的人,而且工作服也是破破烂烂的;他们中有许多人,除了这些破烂衣服,晚上也没有什么可以盖的,他们的床铺也只是装着麦秸或刨花的麻袋,工人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激起广大工人的反抗。起初是单个工人的自发斗争,捣毁机器;接着是工人的秘密结社,彼此支持;从20年代开始,工人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的斗争此起彼伏,不断扩大。有组织的罢工经常发生,“原因有时是厂主降低工资,有时是厂主拒绝提高工资,有时是工厂雇用工贼打骂工人,有时是厂主拒绝废除打骂或恶劣的制度,有时是工厂采用新机器或无数其他的原因。”

这就是恩格斯踏上英国国土时亲眼见到的情况。虽然他在巴门已对资本主义工厂制度有了初步认识,但是英国的所见所闻仍然使他深为震惊。于是他决心对这个国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罗伯特·欧文

乔治·朱利安·哈尼

恩格斯到曼彻斯特后,欧门—恩格斯棉纺厂早已为他准备好了办公和居住场所。衣食住行都很便利,这为他仔细观察英国各阶层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恩格斯工作的地方是商业中心,营业所里的工作非常繁忙,掌管公司的彼得·欧门对员工非常严厉,上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稍有违犯,非骂即罚。

恩格斯作为工厂主的儿子和商界的一员,必须经常的参加一些商界名流的社交活动。年轻的恩格斯看不惯那些英国资产阶级荒淫堕落、花天酒地的生活。他厌烦这些社交活动和宴会,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找借口不再参与了。

他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下了班,他就换上便装,穿过繁华的街道,拐进工人住宅区肮脏而弯曲的胡同和小巷,深入工人栖身的恶劣而潮湿的小屋,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痛苦和快乐,研究他们的要求和希望。

工人区中有个叫小爱尔兰的地方给恩格斯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这是梅德洛克河河湾里的一块相当深的凹地,四周都是很高的工厂、很高的河堤和盖了房子的河岸。有4000人拥挤在这块阴暗潮湿的小凹地里。工人们住的小房子破旧、坑脏,每间要住20多人,大约120多人才有一个厕所。街道坑坑洼洼,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周围林立的烟筒黑烟滚滚,浑浊的空气有时折磨的人喘不上气来。

在这种可怜的状况下,工人们还不得不起早贪黑地到工厂里去干活,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有的甚至连续加班超过30多个小时。由于营养严重缺乏,劳动强度大,再加上老板唯利是图,不愿意投资加强安防措施,导致工人们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这里的工人一般都有咯血、咳嗽、失眠、腰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厂子里还经常发生各种因工致残、致死的不幸事件。在曼彻斯特的街头巷尾散布着大批残疾者,这些人以乞讨为生,露宿街头,无家可归。

经过深入调查,恩格斯获得了大量揭露资本家罪恶的实际材料。他指出:资本主义工厂制度,是伪善的隐蔽的奴隶制。农奴的主人是野蛮人,他把农奴看作牲口;工人的老板是文明人,他把工人看做机器。农奴的生存有封建的社会制度作保障,自由的工人没有任何保障,比农奴的情况更坏。资本家这个没有心肝的国王,在邪恶的王国布满死亡。他用劳动折磨人的肉体,他把人们活的灵魂杀光。

恩格斯既看到怵目惊心的苦难折磨着无产者,也看到不满情绪随着无产者本身的成长而产生和增长。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英国工人阶级很早就发起了反抗斗争。他们举行集会,组成工会,进行罢工,和资本家谈判,有时候还发动武装起义。(www.daowen.com)

曼彻斯特有一个“共产主义者会堂”,能容纳3000多人。一到星期日,这里都举办讲座,里面总是人满为患,恩格斯也经常参加。这里主讲的都是普通工人,他们在讲台上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遭遇,控诉人间的不平。

恩格斯和著名空想主义者罗伯特·欧文领导的社会主义派别建立了联系,并为欧文派机关报《新道德世界》周报撰稿,介绍欧洲大陆上的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

宪章运动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早期工人运动,它的中心就是在曼彻斯特。从1838至1842年,宪章运动达到顶点,几十万人参加宪章运动的集会。生活在宪章运动中心的恩格斯,积极参加宪章派的活动,与宪章派机关报《北极星报》建立联系,同宪章派领导人哈尼、李奇等人密切交往。他敏锐地认识到,“宪章主义是工人反抗资产阶级的集中表现”,“在宪章主义旗帜下起来反对资产阶级的是整个工人阶级,他们首先向资产阶级的政权进攻,向资产阶级用来保护自己的这道法律围墙进攻”。

到英国不久,恩格斯同住在这里的德国共产主义者建立联系。当时伦敦是德国共产主义者创立的正义者同盟的中心之一。同盟团结和组织了流亡国外的德国手工业工人,传播魏特林等空想共产主义理论,讨论各种政治的和社会的问题。

虽然恩格斯非常关心和积极参加工人组织的活动,但也像马克思一样,没有加入任何一个组织。例如,他拒绝沙佩尔要他加入正义者同盟的建议,不参与同盟的内部事务。因为他不同意作为同盟指导思想的魏特林平均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他说:平均主义“想把世界变成工人公社,把文明中间一切精致的东西——科学美术等等,都当做有害的、危险的东西,当做贵族式的奢侈品来消灭掉;这是一种偏见,是他们完全不懂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必然结果。”这段批判法国平均主义的话,对魏特林主义同样适用。当时在恩格斯的思想里,一种崭新的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正在形成。

在英国期间,恩格斯结识了许多工人运动活动家。这个热情奔放、性格开朗、思想敏锐的年轻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国无产阶级诗人格奥尔格·维尔特是恩格斯的亲密朋友。1843年,维尔特作为一家德国公司的经纪人来到英国布莱得弗德,很快与恩格斯建立了友谊。一有空闲,他就乘车到曼彻斯特拜访恩格斯,“一同快乐地度过了许多个星期天”。主要是在恩格斯的影响下,维尔特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苦难,写了许多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诗篇,并且逐渐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恩格斯也同宪章运动著名活动家朱利安·哈尼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年以后,哈尼回忆与恩格斯初次见面的情景时写道:“1843年的时候,恩格斯从布莱得弗德来到里子,上《北极星报》编辑部去找过我。他个子很高,少年英俊,长着一副年轻得几乎像孩子一样的面孔。虽然他出身和受教育都在德国,但是当时已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告诉我说他常常读《北极星报》,对宪章运动非常关心。”哈尼说,虽然恩格斯学识渊博,但毫不自高自大或盛气凌人。他非常好客,总是面带笑容,永远乐观。他的那种蓬勃的朝气感染了周围的人们。

恩格斯在写作

正义者同盟领导成员卡尔·沙佩尔、亨利希·鲍威尔约瑟夫·莫尔,是恩格斯遇到的第一批德国革命无产者。1843年,恩格斯在伦敦认识这3个“真正的人”。身材魁梧、果断刚毅、时刻准备牺牲生活幸福以至生命的沙佩尔;活泼、灵敏而诙谐,在矮小的身体里蕴藏着机警和果断的鲍威尔;天生的外交家,在毅力和决心方面不亚于他的两个同志,而在智慧上胜过他们的莫尔,给年轻的恩格斯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良好印象。

在曼彻斯特,恩格斯遇到爱尔兰女工玛丽·白恩士。这个“以她的整个心灵”眷恋着恩格斯的年轻姑娘,天真淳朴,善良机智,在她的陪同和帮助下,恩格斯经常深入曼彻斯特工人住宅区进行调查访问,结识了许多普通工人,了解工人生活中的许多详细情节。正是同玛丽的友谊,增强了恩格斯与工人阶级相结合、专心致志地研究工人阶级状况的决心。

通过对英国工人运动的深入了解,恩格斯认识到,正是无产阶级自己是实现自身解放的主体。他说,“只有工人、英国贱民、穷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尽管他们粗野,尽管他们道德堕落。成就英国要靠他们,他们身上还有可造之材;他们没有文化知识,但也没有偏见,他们还有力量从事伟大的民族事业,他们还有前途。”

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的生活,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和活动,同工人阶级相结合,是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的主要原因。正是在曼彻斯特这个工人运动的中心,恩格斯真正认识了无产阶级的特性及其伟大历史使命,从此坚定不移地投身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

在英国期间,恩格斯认真研究英国的历史和现状,实地观察各阶层的生活和相互关系,掌握了有关英国历史和英国民族特性的本质、特别是英国阶级斗争的大量材料。透过眼前的事物和现象,深入探讨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联系,更加坚定地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上。

《德法年鉴》

阿尔诺德·卢格

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具有发达的贸易、航运和工业,以自由制度和议会民主相标榜的英国状况怎样呢?这是欧洲大陆各国人民,尤其是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夜的德国人民很想了解的。由于英国在社会关系方面超过欧洲其他国家,这里发生的事情对其他国家很有意义;因此,恩格斯把向欧洲大陆报道英国状况当作自己的重要任务。

1844年2月,一份由马克思和卢格编辑的名为《德法年鉴》的杂志出版了,上面刊登了一篇对统治阶级来说仿佛是“滔天洪水”的文章——费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恩格斯在文章里指出:只有全面改革社会关系,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资本和劳动对立这种反常的分离、社会的利益对立、竞争和无政府主义状态、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工人阶级的贫困以及资本主义的一切罪恶,才能实现有组织、有意识的生产和分配。马克思热烈欢呼恩格斯这篇文章的发表,他仔细阅读,看了两三遍,作了详细的摘要,并称它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

马克思在同一期的《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著名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达了与恩格斯类似的思想。两位伟大学者和革命家在不同的地方,通过不同的途径找到了相同的答案,他们是多么高兴啊,两人心中都升起一股强烈的愿望——赶快再次见到神交已久的对方,共同探讨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在英国生活的两年,是恩格斯革命历程的转折点。正是在这里,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成长为坚定共产主义战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