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州历代要籍题录与资料索引:两汉时期

德州历代要籍题录与资料索引:两汉时期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方朔,字曼倩,汉平原厌次人。董仲舒,汉广川郡人。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见证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

德州历代要籍题录与资料索引:两汉时期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字曼倩,汉平原厌次(今德州市陵县神头镇)人。西汉滑稽大师、文学家、辞赋家。东方朔终其一生最高职务为一千石的太中大夫,在“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汉武朝,东方朔未能立下青史书名的政治功绩,然其以近侍的身份与武帝君臣相伴多年,亦对汉武帝的行为举措造成了一定影响。

著作:《东方太中集》《海内十洲记》《东方曼倩文抄》《神异经》《灵棋本章正经》《探春历记》。

提要:《东方太中集》一卷,东方朔撰,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善化章经济堂刻本,北京图书馆收藏。收录主要篇目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璧》《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八言上下》《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据地歌》《临终谏天子诗》《谏止上林苑疏》《七谏》《与公孙弘书》《戒子诗》等。

《海内十洲记》一卷,东方朔撰,明刻本,清重编印,北京图书馆收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现代版本。该书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又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明显模仿《山海经》。此书保存了不少神话及仙话材料,其中对于绝域异物,均有生动有趣的描写。

《神异经》一卷,东方朔撰,(晋)张华注,清刻本,清重印,北京图书馆收藏。该书是一部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所载皆荒外之言,怪诞不经。全书分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等九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现代版本。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汉广川郡(今河北省景县)人。曾在德州聚徒讲学。今文经学大师、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见证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www.daowen.com)

著作:《公羊治狱》《春秋决狱》《灵棋经》《董胶西集》《春秋决事》《汉广川董子集》《董子文集》《桂岩子》《董仲舒集》《春秋繁露》。

提要:《春秋繁露》十七卷,董仲舒撰。此书有多种古籍校注版本,如:《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撰,(明)孙鑛评。1949年后出版多种现代点校版,如:《春秋繁露》,(汉)董仲舒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春秋繁露》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神。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神秘化的比附,认为天按照自己的形体制造了人,人是天的副本,人类的一切都是天的复制品,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天通过阴阳、五行之气的变化而体现其意志,主宰社会与自然。草木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凋零,都是天的仁德、刑杀的表现;社会中的尊卑贵贱制度,都是天神“阳贵而阴贱”的意志的体现。君、父、夫为阳,臣、子、妇为阴,所以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就是主从关系。“天子”是代替天在人间实行统治的,君主之权是天所授予的,并按天的意志来统治人民,这就是神化君权的“君权神授”思想。《春秋繁露》还用五行相生相胜的关系来附会社会人事,如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比为父子;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比为父子之序,等等。这样就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概念——阴阳和五行变成了体现天的意志和目的,神化封建制度的工具。

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平原郡(今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人。自幼好学,博闻强记,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且善辩好胜,性刚安曼,不畏权贵,20岁即声名远播,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后曹操让他做鼓手,想要进行羞辱,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羞辱。后来曹操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派他去江夏太守黄祖那里,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26岁。

著作:《祢衡集》二卷(已佚,参见《隋书·经籍志》。今存文、赋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提要:《鹦鹉赋》,祢衡的代表作,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赋中描写具有“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失去自由。赋中“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的不自由生活,显然是以鹦鹉自况,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懑心情,反映出作者对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强烈不满。此赋寓意深刻,状物惟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另有《吊张衡文》《文心雕龙·哀吊》称其“缛丽而轻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