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维迎谈智慧经验:认知未来自我 管理当下人际关系

张维迎谈智慧经验:认知未来自我 管理当下人际关系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把EMBA中心的管理经验推广到全院,使得光华管理学院彻底告别了传统的大学行政管理模式,并成为许多其他商学院模仿和学习的榜样!非经长期历练,甚至磨难,不可能有这样的感悟。晓燕写书如拉家常,但每一个看法、每一个忠告,都是她的经验之谈,值得初入职场的人认真领会。有位哲学家说,知识是别人的经验,智慧来自自己的经验。这样说来,这本书写的就是晓燕自己的智慧,不是心灵鸡汤。

张维迎谈智慧经验:认知未来自我 管理当下人际关系

杨晓燕是我曾经的同事。

1999年初,我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主持学院的日常工作。当年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从香港邀请项兵教授,创办了光华管理学院EMBA项目,由此开创了中国大学的EMBA教育。当时,诺基亚中国公司想为它的客户——中国电信行业培养高层管理者,正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把这事搞定了,这就有了光华EMBA项目的第一个班——诺基亚班。晓燕当时是诺基亚学院的院长助理,从谈判到项目正式运行,她一直是诺基亚方面主要的参与者之一,与我们合作得很愉快,给我们帮了不少忙。我们觉得她很能干,很专业,正是我们缺少的人,就说服她加入光华。这样,她就由客户变成了我们的员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办公室主任。

项兵教授当时一半时间在香港,一半时间在内地,所以EMBA项目中心的日常运营是晓燕在负责。她不辱使命,很快就把EMBA办公室做成光华管理学院管理最有条理、最职业化、效率最高的行政部门。我们把EMBA中心的管理经验推广到全院,使得光华管理学院彻底告别了传统的大学行政管理模式,并成为许多其他商学院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2002年底,项兵教授离开光华去创办长江商学院。一开始,我有些担心:主任走了,光华的EMBA还能一如既往办好吗?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光华的EMBA项目之所以没有因项兵教授的离去受到大的影响,晓燕功不可没。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精神:职业经理人是对组织、对工作负责,不是对某个特定的老板负责。

2003年,晓燕决定去香港科技大学读MBA。她对我说,自己管EMBA项目,学员都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但自己并没有读过MBA,越来越感到“心虚”,必须出去学习。我支持她的决定。她离开了,但留下一个优秀的团队。晓燕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我很希望她回到光华,但由于种种原因,她接受了香港科大商学院中国办事处的创办工作。2009年,光华管理学院和思科公司合作成立“光华-思科领导力研究院”,我终于又有机会把她聘请回光华,负责研究院的筹建工作。2010年12月我卸任院长后,她还接手过一段时间的EMBA项目和学院的对外关系工作,直到2013年底加入长江商学院,再次回到项兵手下工作。过去十年,我虽然退出了“江湖”,但一直和晓燕有些联系,知道她在长江商学院承担着重要责任,也很开心,很为她高兴。

晓燕要出书了!这我没有想到。

她试探性地问我能不能为她的书写个序,推荐一下。我一口气读完了她发来的书稿,觉得责无旁贷!这不仅因为她曾经是我的同事,更因为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这是一本写给职场人的书。在这本书里,晓燕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总结出成为一个成功的职场人的“秘籍”,书中也包含了她作为职业经理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告诉我们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生活得快乐,对其他职业经理人大有裨益。

晓燕说:人生就是关系管理。

这话听起来有些俗,但仔细一想,确实如此。一个人如果不能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怎么可能在职场获得成功呢?关系管理,最关键的是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然而,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非经长期历练,甚至磨难,不可能有这样的感悟。

本书中,晓燕将关系管理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

其中,对外管理包括向上管理、平级同事管理和下级同事管理三个方面,对内管理包括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和礼仪形象管理三个方面。晓燕写书如拉家常,但每一个看法、每一个忠告,都是她的经验之谈,值得初入职场的人认真领会。书中不乏诸如“领导才是你最大的客户”“吵架,也是一种沟通”“职场需要必要的危机感”这样的金句,给人印象深刻。有位哲学家说,知识是别人的经验,智慧来自自己的经验。这样说来,这本书写的就是晓燕自己的智慧,不是心灵鸡汤。

我相信,晓燕的这本书一定会受到目标读者的欢迎。

是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