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橡胶车间火灾案例分析

橡胶车间火灾案例分析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典型案例二某橡胶车间聚合工段终止釜的取样处发生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25万元,1人当场死亡,9人重伤。据调查,该釜内有经聚合的胶液及未完全反应的丁二烯。车间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系统运行正常。

橡胶车间火灾案例分析

第4周第4天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学习内容:学习第五篇所有内容及消防考试真题

考点突破

考点:本篇复习重点为每个实例中关于火灾成因的分析及主要教训,重点关注火灾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教训、火灾的责任及处理情况、违反消防法及标准的情况分析。

典型题例

典型案例一

某百货大楼为坐南朝北的地上三层临街建筑,为砖混框架结构,长为56m,宽为16m,层高为4.8m,每层建筑面积约为3000m2。一层为食品部、家电部;二层为金银首饰营业厅;三层为服装、针织品部。一层营业厅的东南角是家具厅,家具厅南侧是正在施工的两层库房,西侧有两排平房仓库和一排办公室。该大楼还投资了66万元进行装修

某日,一施工队雇用无证电焊工人甲、乙进行电焊作业时,电焊熔渣引燃了家具营业部办公桌上的纸盒子,因该百货大楼采用木龙骨和宝丽板贴面装修,楼内墙壁、顶棚和楼梯间都罩上一层木壳子,营业厅又存放大量易燃商品,所以起火后造成立体燃烧,迅速蔓延。当地消防干警在组织力量营救遇难者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灭火,经过近3小时的顽强战斗后将火扑灭。该起火灾共造成21人死亡、54人烧伤,烧毁商场内部所有百货、针织、五金、家电等物品,直接经济损失为400余万元。

请结合上述案例,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该百货大楼发生火灾原因和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有哪些?

2.该百货大楼违反消防法规及标准情况有哪些?

【答案及解析】

1.(1)火灾原因:火灾是由施工队雇用的工人甲、乙无证上岗违章进行电焊,电焊熔渣引燃家具营业部办公桌上的纸盒子造成的。

(2)主要教训:

1)该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漏洞多,使用无证电焊工违章施工,且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

2)该百货大楼采用木龙骨和宝丽板贴面装修,楼内墙壁、顶棚和楼梯间都罩上一层木壳子,营业厅又存放大量易燃商品,这些易燃可燃材料或商品起火后造成立体燃烧,火灾时产生大量烟气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使现场人员短时间内中毒窒息,丧失逃生能力。

3)消防监督不力,重大火险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2.(1)工人甲、乙无证上岗违章施工和冒险作业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2)该百货大楼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1条的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从事该百货大楼电焊作业的工人无电焊作业人员资格证;电焊动火作业时未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严重违反操作规定。

典型案例二

橡胶车间聚合工段终止釜的取样处发生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25万元,1人当场死亡,9人重伤。据调查,该釜内有经聚合的胶液及未完全反应的丁二烯。该釜的取样管距离其下方的铁质操作平台60cm,取样时将铁质取样桶放在平台上,胶液从管口喷出速度一般为2m/s。经了解,当天为防止胶液漏到操作平台上,在平台上铺了一层橡胶垫。操作工正常操作取样,打开旋钮的1/3时,只有气体冲出,加大旋钮到1/2才有胶液流出,待铁桶装至一半,操作工正要去提起取样桶时,突然发生爆鸣并伴有火光,接着取样桶内胶液也燃烧起来。经勘验,现场的电器设备均为防爆型。

请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起火灾属于哪类性质的火灾?

2.引起火灾的起火物最有可能是什么物质?

3.根据案情,分析本案的起火原因?

【答案及解析】

1.该起火灾属于一般火灾。

2.引起火灾的起火物是丁二烯。(www.daowen.com)

3.此次火灾是由静电引起的,因起火物是可以被静电引燃的易燃液体,且起火物在该工艺中有产生及积聚静电的条件。

典型案例三

某有限公司食品位于威海西路某办事处。生产厂房始建于2004年,设计总占地面积为57396m2,建筑面积为32112m2,厂房主体总建筑面积为29995m2,建筑主体为1层,局部2层,建筑高度7.5m,是一座由钢结构、砖砌围护、彩钢瓦屋顶组成的混合建筑。该项目于2006年6月申请竣工验收,2007年1月某市城乡建设局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总体验收,建设、气象等部门出具专项验收意见。

该公司主要配备有炭烤、蒸煮、油炸、调理食品等深加工生产流水线,年生产加工各类鸡肉熟食制品约5万t,现有员工500多人,厂区主要包括生食处理区、熟食处理区和冷藏车间。事故发生区位于厂区西侧的熟食处理区,该区一层为生产车间,局部二层为办公及员工服务区。其中,生产车间自北向南主要设有存炭间、洗刷消毒间、炭烤间、上料间、熟食加热间、预冷间、速冻间、成品库及包装库等设备生产间。车间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系统运行正常。

事故间为炭烤间,炭烤间室内面积为47.8m2,室内顶棚为双层不锈钢内夹保温板(酚醛彩钢复合板),距地面高度为3.6m,顶棚之上夹层高度2m,为工艺管线走廊,并布有对流风机乙二醇冷热交换管线等。炭烤生产线由炭烤炉、传送链条、排烟设施等组成,炭烤炉长23.8m、宽0.2m、高0.9m;排烟罩长23.8m、宽0.5m,为不锈钢材质,内部布有U形隔油槽,距地面高度1.25m,置于炭烤炉的正上方,距离炭烤炉350mm。排烟罩上共设计有四组ϕ400mm排烟管竖直向上穿过夹层,探出屋顶后,沿水平方向分别与四组引风机相连接。夹层内的四组竖直排烟管道上都设计预留了一个约300mm×300mm的方形检查孔。

2012年11月5日早晨5时左右,调理食品厂当班生炭工巩某某、元某某及孙某某三人在炭烤间内进行生产前的加炭火准备工作,大致工作流程是生炭火、运炭火、启动排烟机、加炭、清理及整理卫生等。5时45分,生炭工在向炭烤炉加炭的过程中,发现炭烤间内东起第一个排烟罩下的生炭燃起明火,明火通过排烟引风引燃排烟罩及排烟管道内的油渍,排烟管道内的火焰透过排烟罩上方夹层内的管道的检查孔引燃厂房顶部的聚氨酯发泡保温层,火势借助该保温层迅速蔓延扩展引发火灾。发现情况后,在场工人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然后又拉出消防水带使用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但一直未能有效控制住火势的蔓延,最终因火势越来越大、在场工人紧急撤离现场。

2012年11月5日5时51分,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公安消防大队立即出动6部消防车于6时08分到达火灾现场,并同时向本市119指挥中心请求支援。市119指挥中心调集本市的12部消防车,70名消防官兵到场扑救,于7时45分将火扑灭。

此次火灾事故过火面积约900m2,炭烤间及与其相邻的预冷间、冷冻机房等厂房及厂房内设备损毁严重,事故造成5名员工死亡,4名员工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45万元。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危害损失程度将火灾为分几个等级,并分析该单位发生的火灾属于哪个等级。

2.请分析该单位发生火灾的原因。

3.从这场火灾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4.分析该单位违反消防法规及标准的情况。

【答案及解析】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条)中规定,消防部门将火灾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特別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该单位火灾等级属于较大火灾。

2.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及规章制度要求清洗排烟管道,导致在管道内残积有大量油渍,遇明火即引起燃烧,这是致使火灾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1)企业在验收后擅自在厂房顶彩钢板内侧喷涂聚氨酯发泡泡保温材料是导致火灾迅速蔓延和致使人员中毒伤亡的主要原因。

(2)火灾迅速蔓延导致炭烤间相邻预冷间的氨冷却风机受损,致使氨气大量泄露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是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3)调理食品厂负责人未依法组织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未按有关法规配备专职安全人员,也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因此,企业没有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4)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不落实,执行消防安全生产法规、规范不严格,对排烟管道内清洗不彻底,导致残积有大量油渍等安全隐患,没有督促整改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5)厂房所处街道办事处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到位,配备的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和装备不足,没有监督企业落实好有关法规规定的主体责任也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6)部分员工对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掌握得不熟练。火灾发生时,员工未及时报警且未通知值班人员,延误火灾初期的扑救和人员疏散的有利时机,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4.违反消防法规及标准情况分析:

(1)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二条“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负责审批该工程施工许可的部门不得给予施工许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施工”,以及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不然难燃材料”。擅自对厂房屋顶进行保温改造,屋顶钢板内壁喷涂的可燃保温材料是火灾蔓延扩大的主要原因。

(2)单位违反《某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消防法)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高层宾馆饭店和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其他餐饮场所的厨房油气烟道,应当由专业防火清理单位定期清理”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 654—2006)中7.9.2.8“厨房燃油燃气管道应经常检查、检测和保养”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未落实,执行消防安全生产法规、行业标准不严格、对排烟管道清洗不彻底导致积有大量油渍等安全隐患没有督促整改。

(3)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未依法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没有组织企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