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靖远路街道基本信息-行政区划、社区、历史

靖远路街道基本信息-行政区划、社区、历史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由盐场区划入城关区;1959年改称白塔山人民公社;1962年恢复靖远路街道办事处名称;1969年更名为靖远路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靖远路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2017年,靖远路街道下辖徐家湾、金城关、白塔山、靖远路、西李家湾、朝阳村、九州大道、九州中路、徐家湾村9个社区。

靖远路街道基本信息-行政区划、社区、历史

地理位置

靖远路街道东临草场街,南濒黄河临夏路街道,七里河区隔河相望,西接安宁区,北靠皋兰县。街道办事处位于兰州市九州大道26号。

建置沿革

靖远路街道1949年11月属兰州市六区第一、二、三、四乡;1953年3月,第一、三乡政府改为金城回族自治区,第三、四乡政府第一、二街公所。1955年属盐场区,成立金城关、靖远路两个街道办事处;同年,又将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靖远路街道办事处。1958年由盐场区划入城关区;1959年改称白塔山人民公社;1962年恢复靖远路街道办事处名称;1969年更名为靖远路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靖远路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2017年,靖远路街道下辖徐家湾、金城关、白塔山、靖远路、西李家湾、朝阳村、九州大道、九州中路、徐家湾村9个社区。

人口面积

2016年,辖区总人口75425人,其中常住人口75109人,占总人口的99.58%。以汉族人口为主,有64467人,占总人口的85.47%;少数民族人口10958人,占总人口的14.53%。非农业人口60050人,占总人口的79.62%。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785人。

辖区单位

靖远路街道辖区共有各类院校5所,其中普通公立学校3所,分别为九州小学、金城关回民小学、十九中教育集团河北分校;技术院校2所,分别为甘肃省石化技师学校、省广电中专长鑫教学部。有2所三级甲等医院,分别为兰州市肺科医院、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社区服务站

靖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分别为九州中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徐家湾社区卫生服务站、金城关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服务中心2所,分别为靖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塔山靖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链接

白塔山公园

兰州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有白塔而得名。白塔系明景泰年间甘肃太监刘永诚所建,七级八面,高17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甘肃巡抚绰奇有感于古寺“规制过隘,无以资钜丽观”,于白塔西侧扩寺新修庙刹,取名“慈恩寺”。

白塔山一角

白塔寺传有三件镇寺之宝“紫荆树、铜钟、象皮鼓”。紫荆树又名降龙木,传说中当年穆桂英和杨宗保的传奇姻缘,即应降龙木而来,当然,这和白塔山紫荆树没联系。这株紫荆树为山西僧人田广仁所植,每日以黄河水浇灌,渐有灵气。田和尚圆寂不久,紫荆树也随之枯死。铜钟悬于白塔寺东侧,康熙五十七年制,重153.5千克,造型玲珑,声音洪亮。象皮鼓为印度游方僧人所捐象皮制成,皮厚五分,鼓身多次更换,象皮鼓面一直完好,寺内现存象皮鼓为仿制。(www.daowen.com)

白塔山地势独特,居高临下,前有兰山为屏,城郭历历在目;下有黄河如带,浮桥似蛇。明人李文《白塔寺》诗云:“金城关外寺,殿宇枕岩阿。地辟飞尘少,山高怪石多。钟声闻紫塞,塔影浸黄河。最爱谈禅处,何妨载酒过。”晚清民初的一些白塔山老照片中,可欣赏这首诗中描绘的独特风姿:绿树簇拥白塔耸立云霄,白塔映现黄河,闪闪烁烁。该诗形象地道出白塔山巍峨起伏,层峦叠嶂,与黄河相映相衬的景貌。

抗战时期,白塔山东侧布设防空阵地,架高射炮,日军的主要轰炸目标为黄河铁桥,但铁桥一直完好,就是因为白塔山上的防空炮火起了关键作用。白塔山海拔将近1700米,再架上高射炮,使日军飞机不敢近地攻击,必须在3000米安全射程以外才投弹,击中的概率很低,几乎炸不中。可以说,白塔山上的高射炮阵地对保护黄河铁桥起了关键作用。

2007年,在位于白塔山东侧原防空高射炮阵地,修建起“兰州空战纪念亭”,纪念亭外观为典型的兰州风格重檐六角亭。亭南北两侧各有台阶,两边台阶级数不一,南面55级台阶,寓意为纪念兰州空战中阵亡的55位中苏烈士;北面18级台阶,寓意为1939年2月20日和23日两天击落18架日军敌机的辉煌战果。走上台阶,纪念亭正中矗立一块高约3米、宽1米多的“兰州空战纪念碑”。在纪念亭南面台阶之中,建有一座俄文铭刻的纪念碑,以此让后人永远缅怀铭记这些抗日英雄,告慰长眠在黄河之畔的先烈。

兰州碑林

从城区远远望去,在兰州白塔山西侧的苹果梁上,绿树掩映中,矗立着一组黄瓦红柱阁楼游廊的建筑,这就是2000年建成的“兰州碑林”。兰州碑林,作为西北地区继西安碑林之后的第二座书法艺术博物馆,保存和刻制了许多书法艺术精品。

兰州碑林是由流萤先生发起并策划建设的,建设方案由彭继均设计,整体布局采用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造园手法,建筑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充分利用周边高低错落的地形和自然风光,布局建筑单体,形成外部围合、内部开敞,既可登高望远又可静心读碑,安静而不失生气的内外环境。其建筑主要有主体建筑草圣阁、东西碑廊、碑轩和书艺院三部分组成。碑廊围合的庭院,是精致的园林。

草圣阁是以我国汉代著名书法家,“一笔书”创造者,甘肃敦煌郡人草圣张芝命名。草圣阁屹立在碑林整体建筑的南端,阁五层,是碑林的主体建筑。一层为大厅,与碑廊相接;二层为出檐展厅;三层四周设露台可以观景;四层为四组单层四角亭组合而成的展厅;五层为双层四角攒尖顶小展厅。在阁左右碑廊上,有装饰用的四角亭各一,给高阁以陪衬,消除了阁的孤单。草圣阁南立面第五层挂启功书“草圣阁”巨匾,第二层挂赵朴初书“兰州碑林”匾。碑廊之上四角亭,分别挂赵朴初书“塔影河声”匾和朱乃正书“翰墨流芳”匾。草圣阁总高30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外观端庄秀美,以红黄色调为主,在蓝天白云和满山绿树之中给人十分亲切的感受。

兰州碑林

与草圣阁相连的是东西碑廊,东廊为复廊,西廊为单廊,总长480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东西碑廊北端,设计了东西两座碑轩,作了很好的结尾。碑轩之外,循踏步而上,便是碑林北大门,大门为混凝土贴石牌坊,上刻赵朴初题“兰州碑林”四个红色大字。大门之内为影壁,正面刻刘炳森题“万里金汤”四个金色大字,背面刻明代胡缵宗书法“海不扬波”。出北大门,为小广场,小广场之北,与大门正对为一小山丘,名环翠山,山上建重檐六角亭一座,成为草圣阁的对景。在碑廊围合的庭院中,设计了大片的草坪,草坪中点缀了雪松、国槐、榆叶梅、黄杨等各类树木花卉,草坪中开辟蜿蜒的游览步道,与东西碑廊互相贯通。在庭院西北角,矗立一座用万年青花岗岩雕刻的巨型雕塑“草圣张芝”,该雕塑高3.6米,底座高1.2米,总高4.8米,为著名雕塑家何鄂创作。

兰州碑林

碑林中,草圣阁一层是中国书体源流陈列展,分真、草、隶、篆、行五个部分,主要从书法演变和各种书体的代表作,介绍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艺术,普及书法知识。这一部分尽量展出甘肃本土的东西,如秦安大地湾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礼县秦公墓出土的篆书、庆阳市发现的秦诏版,以及怀素《自叙帖》丙辰本。二层是碑林精品展,主要展出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这是兰州碑林最有特色的碑刻,特别是敦煌写经和秦汉简牍是第一次被刻成石碑供人们观赏,在碑刻史上应该说是一个创举。三层是碑林拓片和资料,供游客购买、休息。四层陈列郭沫若于右任林则徐左宗棠张大千、赵朴初、启功、舒同等书法名家的咏陇书法碑刻。五层陈列毛泽东书法作品,其中,自作诗两首:《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古诗五首:王昌龄从军行》、李商隐《安定城楼》、王翰《凉州词》、林则徐《出嘉峪关赋》两首。另有给邓宝珊的两封信。这一层陈列孙中山书法作品两件。

兰州碑林创始人流萤

西碑廊陈列历代甘肃著名书法家的传世之作,有东汉张芝,三国梁鹄,西晋索靖,唐李世民李白,明胡缵宗、邹应龙,清吴镇、邢澍、张澍、牛树海等人的作品。东碑廊陈列现当代全国著名书法家咏陇诗作,有周而复、沈鹏、钱君陶、冯其庸、大康、欧阳中石、张汀、孙轶青等人的作品。东西碑轩,陈列着翻刻和收集到的甘肃著名碑刻,其中有西夏碑(汉、西夏两种文字)、大崇教寺碑(汉、藏两种文字)、西宁王碑(汉、蒙两种文字)、镇海寺碑(汉、巴思巴文两种文字)、重修兰州城记碑、黄庭坚诗碑、赵孟頫诗碑、文徵明诗碑、黄自元书诗碑、吴大澂书三关口碑、嘉峪关漫记碑、弘化公主墓碑、岣嵝碑等。

碑林主体建筑群东面,是青瓦卷棚的两层四合院建筑,为陇右书艺院,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主要作为接待来访、书画交流、书法讲座、资料保存和办公使用。书艺院还设有小陈列室,主要展出、陈列兰州碑林珍藏的著名碑刻拓片、古代碑帖、古籍资料、碑林建设图片及与书法有关的文物等,为书法研究者服务。

碑林主建筑草圣阁南面是一开阔广场,周边设石护栏。广场正中为下山踏步,沿踏步下山,可直达黄河北滨河路。

兰州碑林环境处理十分练达,碑林主体建筑群之内,是一个封闭安静的处所,有利于游客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读碑,不受外界打扰。而一旦登上草圣阁或走到阁前广场,黄河如带从西而来,城市景观尽收眼底,遥望皋兰山顶三台阁,青山如黛,阁浮山岚之上,意境深远,令人为之倾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