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筑结构加强构件连接

建筑结构加强构件连接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较差,因此,加强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对于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表6-14增设构造柱的纵筋和箍筋设置要求预制阳台,6、7度时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8、9度时不应采用预制阳台。其中,墙体中部的构造柱可采用芯柱替代,芯柱的灌孔数量不应少于2孔,每孔插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8mm。

建筑结构加强构件连接

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较差,因此,加强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对于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

1)楼屋盖的构造要求

楼、屋盖是房屋的重要横隔,除了保证楼、屋盖本身刚度和整体性外,还必须与墙体有足够的支承长度或可靠拉结,才能保证地震作用的有效传递和房屋的整体性。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

(3)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外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6度时房屋的屋盖和7~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不得采用独立砖柱。跨度不小于6m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并满足承载力要求。

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采用硬山搁檩时,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承山墙的踏步式墙垛,并设置构造柱。

2)墙体及其他构件间的连接

多层砌体房屋,应加强墙体之间和构件之间相互拉结,以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减轻或避免地震作用时的破坏。

6、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以及8、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的通长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网片。

对于丙类设防的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当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6-1规定限值时,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

(1)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

(2)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2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www.daowen.com)

(3)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且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内外纵墙与横墙的整体连接。

(4)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3φ10,箍筋不小于φ6,间距不大于300mm。

(5)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增设满足下列要求的构造柱:在纵、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3.0m,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240mm×190mm),配筋宜符合表6-14的要求。

(6)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处。

(7)房屋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宽度不小于墙厚,纵向钢筋不少于2φ10,横向分布筋的直径不小于φ6且其间距不大于200mm。

表6-14 增设构造柱的纵筋和箍筋设置要求

预制阳台,6、7度时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8、9度时不应采用预制阳台。

门窗洞处不应采用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360mm。

丙类设防的横墙较少的多层小砌块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6-1规定限值时,应符合上述相关要求。其中,墙体中部的构造柱可采用芯柱替代,芯柱的灌孔数量不应少于2孔,每孔插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8mm。

另外,多层砌体结构中的非承重墙体等非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6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独立墙肢端部及大门洞边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或出屋面的烟囱。

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