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克思自然观与实践逻辑

马克思自然观与实践逻辑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在这一论证的过程中,马克思系统阐发了自然、人与社会历史辩证统一于劳动实践的共同体思想。厘清三者形成的辩证系统之后,马克思进而揭示了蕴含其中的核心因素即推动三者进行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辩证性因素,这一因素就是人类劳动或实践活动。

马克思自然观与实践逻辑

在手稿中,马克思创造性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来批判国民经济学孤立自然、掩盖人类劳动及其自由本质的做法;同时,又基于社会现实生产状况,批判了黑格尔哲学将人的劳动进而将人本身抽象化的手段;澄清了劳动对于人与自然对象双方实现“双重对象化”[26]的重要意义,以及劳动之于社会历史发展所具有的“推动”和“创造原则”。正是在这一论证的过程中,马克思系统阐发了自然、人与社会历史辩证统一于劳动实践的共同体思想。其一,自然是一切人及其社会历史得以生成的物质前提,为人及其劳动提供“肉体生存的手段”和生活资料,它具有整体先在性和客观物质性;其二,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和“劳动的结果”,是在劳动过程中人作用于自然对象,不断形成具有对象意识,因而也是形成“对象性的”、“现实的”和“真正的”人,它具有对象性和能动性;其三,这种人的“自我”产生的“过程”,即劳动的过程,便是最初的社会历史,因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27]不外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对象化过程,受自然物质和人的意识影响,它具有目的性和规律性。厘清三者形成的辩证系统之后,马克思进而揭示了蕴含其中的核心因素即推动三者进行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辩证性因素,这一因素就是人类劳动或实践活动。关于实践的作用和意义,它是辩证法的真正实现,而“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8]因此,劳动或实践作为有意识的活动具有的否定性和推动性意义,但问题在于不能像哲学家们那样仅仅发现精神的能动意义并在精神上“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9]这要求必须在现实中,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劳动实践中证明这一点,于是,马克思在劳动即实践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实践性的批判,并在对空想的粗陋的共产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共产主义开启了革命性建构的两种实践范式,这两种范式都表明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对现有矛盾进行否定与扬弃才能真正达到共产主义和自然主义。(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