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虚拟影像分析:神经-影像的媒介

虚拟影像分析:神经-影像的媒介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影像本体论考察,电影被视为是物质媒介。《电影2:时间-影像》开启了“大脑影像”的讨论[1],但终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展开。尤其以学者帕特丽夏·品斯特的“神经-影像”理论为例,这是基于神经科学与德勒兹理论的当代媒介理论。某种程度上来说,品斯特接上了德勒兹未竟的事业,神经-影像是德勒兹思想在媒介领域的延续,也充满作者的创造与判断。

虚拟影像分析:神经-影像的媒介

钟芝红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如今再谈及“电影是什么?”,必须意识到不同媒介构成了其争鸣的场域。从影像本体论考察,电影被视为是物质媒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制作从具体的物质(胶卷)转移到了数字技术中;从20世纪60年代以降的一系列电影理论考察,电影与文化的关系甚密。

作为创造概念的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写过两本关于影像的哲学著作,分别是《电影1:运动-影像》《电影2:时间-影像》。《电影2:时间-影像》开启了“大脑影像”的讨论[1],但终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展开。1995年,德勒兹在巴黎家中跳楼自杀,而彼时已经出现了影像转型。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与《玩具总动员》(Toy Story,1995)。德勒兹对新型影像的想象停留在了数字影像时代的前夜,就像巴赞讨论宽银幕时,无法看到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日后能实现其全景神话那般令人惋惜,但德勒兹的遗产被后面的学者们继承,作为方法论延伸出脉络庞杂的理论体系(而不是被德勒兹思想束缚住),并且开启了关于后人类与如今数字影像文化的讨论,这种思路是对的。尤其以学者帕特丽夏·品斯特(Patricia Pisters)的“神经-影像”(neuro-image)理论为例,这是基于神经科学与德勒兹理论(精神分裂分析、电影哲学分析)的当代媒介理论。某种程度上来说,品斯特接上了德勒兹未竟的事业,神经-影像是德勒兹思想在媒介领域的延续,也充满作者的创造与判断。(www.daowen.com)

同时,我认为神经-影像的讨论文本应该扩展到VR,甚至可以说,VR比以往任何一种媒介都接近神经-影像,因为VR不仅直接取消了银幕,而且本身便是一个生成的——一个使我们成为空间角色或幽灵的“元大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