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婚姻心理学:感情用事的吼叫事件及切断伴侣联系

婚姻心理学:感情用事的吼叫事件及切断伴侣联系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实生活中,即使隔着厚重的安全门,站在走廊里似乎也能感觉到屋子里弥漫着淡淡火药味的“吼叫”事件。对于这里所说的“吼叫”,你可能感到大惑不解。其实,这里所说的“吼叫”,更侧重于感情用事。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吼叫”经常会毫无来由地因为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语或者事件而突然爆发。最后,还会陆续出现以上几种“吼叫”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切断与伴侣的联系。

婚姻心理学:感情用事的吼叫事件及切断伴侣联系

现实生活中,即使隔着厚重的安全门,站在走廊里似乎也能感觉到屋子里弥漫着淡淡火药味的“吼叫”事件。对于这里所说的“吼叫”,你可能感到大惑不解。也许,你从来就没有对伴侣大喊大叫过,也许,在你看来,嗓门大点儿压根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这里所说的“吼叫”,更侧重于感情用事。通过总结归纳,通常有下面五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大吵大闹。

这是夫妻之间感情用事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回忆一下,你在感情用事的瞬间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公然叫嚷、指责、痛斥、辱骂、批评、污蔑、嘲笑、讥讽伴侣(当然,你也可以举出其他更多的表现),糟糕的是,这种表现形式最终有可能演变为暴力相向。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彼此之间如此咄咄逼人呢?实际上,当我们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尊重或者受到伤害时,出于自我防守的考虑,才会如此这般的勃然大怒。当我们受到伴侣某种形式的攻击时,为了保护自己才不顾一切想要阻止这种攻击,从而避免痛苦。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吼叫”经常会毫无来由地因为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语或者事件而突然爆发。

“那天夜里,我只是让他哄孩子睡觉,他就突然冲我大喊大叫,还口口声声地说自己做的家务事已经够多了,还说我做得太少了!一听这话,我顿时失去了控制,也开始对他进行回击。”这样的场景是不是非常耳熟呢?

其实,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然而,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当一个人“失去了控制”,实际上失去的并不是“控制”,而是一种成熟的心态。殊不知,当我们被焦虑、悲伤或者愤怒困扰的时候,我们丢掉的这种心态正是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有效的工具。于是,当夫妻双方的其中一方开始失控时,另一方也往往会迅速失控。然而,此时此刻,一味地吼叫、批评、指责,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第二种:冷战。

这种“吼叫”形式经常发生在大吵大闹之前或者之后,你与你的伴侣先是互相保持距离,直到某件事情让你们的情绪突然爆发,然后又各自缩回到自己的角落中去。随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或者几个星期里,你与你的伴侣可能不再互相交谈,甚至连眼神上的接触都觉得是件令人作呕的事情,但却始终清楚一点,那就是对方也在这座房子里。

即使你与你的伴侣会破天荒地开口说话,考虑到再次爆发而受到伤害,于是,双方的交谈仅流于表面,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现实中,有些夫妻为了避免再次与伴侣大吵大闹,还会长期保持这种疏远的状态,并且竭力避免与另一半的任何接触和亲近。

也许这种模式看起来相安无事,但只是表面现象。虽然你与你的伴侣刻意保持彼此之间的距离,然而实际上却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你是如此渴望与自己的伴侣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另一方面,你们又是如此担心遭受痛苦。久而久之,这种状况会让人变得难以忍受,最终发展为感情用事的第三种表现形式。

第三种:切断与对方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会相互疏远对方,其中一方认为只有完全与伴侣断绝联系才会变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个体,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显然,这是人们在与伴侣离婚时所抱有的期望,或者说是他们离婚的目的之一。不过,这种做法往往是一厢情愿,对于问题的解决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即便切断与伴侣的联系,也不可能完全将他排斥在自己的人生之外,当然,也不可能得到所期望的感情解脱。

这是因为,首先,这种极端的表现形式不可能完全切断与伴侣的所有联系。即使离婚以后,夫妻之间还会不得不打交道,并且出乎意料地发现他们的生活早已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有孩子的夫妻来说更是如此。不过,对于那些还没有孩子的夫妻来说,切断联系也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离婚数年以后,你的前夫或是你的前妻仍然会时不时地冒出来,你也会偶尔看到你们从前在一起时的照片或是纪念品,无法否认对方始终存在于自己的记忆中。我们可能切断与伴侣将来的一切联系,但是却无法将他从过去的生活中驱逐出去。(www.daowen.com)

再者,即使你们费尽心思地远离对方,也并不意味着你们的情感纠葛就可以像你期望的那样一刀两断。想当初,你曾不止一次地在心里念叨,“我再也不希望这个人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可是,结果却往往相反,“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因为我无法摆脱他的影响”。这种方式之所以不能让你如愿以偿,是因为这只是对于自己在婚姻关系中强烈负面情绪的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这么看来,无论双方是否还会发生联系,都无助于情感问题的解决。

第四种:一方事事操心,另一方不管不问。

婚姻关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其中一方对于婚姻生活总是过于操劳,可以说是事事关心,比如,在打理家务、管教孩子、走亲访友、相互沟通、增进感情等方面往往超出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相反,另一方则明显缺乏责任心,总是表现得游手好闲、经常在办公室待到很晚或者借口身体不适不愿意承担责任。通常,这样的夫妻会形成某种惯性,即使感觉糟糕也仍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不可否认,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无不是因为当事人对自己焦虑情绪的一种消极反应,因为这种做法不是根据处世原则自觉自愿的选择,而是在焦虑和恐惧压力的影响下产生的下意识反应。

如果承担责任过多的一方感到厌倦了,开始时,会表现得心怀怨恨,接着就是唠叨和抱怨,然后便是消极抵触。最后,还会陆续出现以上几种“吼叫”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切断与伴侣的联系。此外,如果缺乏责任的一方想要承担更多责任,比如,妻子希望参与家庭财务管理,但是丈夫却担心不能再独揽大权,所以会表现得异常紧张。也许妻子只是提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要求,但是丈夫却不得不对此前独断专行的决定承担责任,这种情况下,丈夫的消极反应极易让夫妻之间无法正常沟通,从而极易开始“吼叫”或者互相“吼叫”,诸如,“行啊,你不是想要理财吗?那以后由你来管好了”。

第五种:将第三方卷入双方的冲突中。

夫妻双方为了平息彼此的焦虑情绪,往往会涉及或者注意第三方。比如,夫妻之间发生摩擦时,妻子会打电话给她的母亲或朋友,抱怨丈夫的不是。作为丈夫,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夹在针锋相对的母亲和妻子之间,或者一旦她们俩联起手来,让你感到疲于应付?作为妻子,你是否经常因为丈夫不肯指出婆婆的错误而对她耿耿于怀?

将第三方卷入的问题在于,这是夫妻双方对于婚姻关系焦虑情绪的一种消极反应。当你们向他人倾诉或者闭口不谈自己的时候,这种焦虑情绪会暂时得到缓解,然而这种做法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们没有直面婚姻问题,那就不会得到最渴望建立的亲密联系。

以上就是“吼叫”的五种表现形式。不仅对于婚姻关系来说是这样,对于与其他人的人际交往亦是如此。在此希望,你已经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因为这一点对于学会保持冷静尤为关键。如果你已经认清了你进行“吼叫”的形式,那么你就可以接着反问自己:

什么情况下,我最容易开始“吼叫”?

什么情况下或者涉及哪方面的话题,我才会感情用事?

如果我向伴侣“吼叫”了,我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方式有效吗?我是否愿意稍事停顿,采取其他某种更为真实有效的做法?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你能够认真地回答上述问题,那么,你就能学会冷静下来,不要感情用事,从大吼大叫中解脱出来,从而与伴侣建立起最让你渴望的深入持久的亲密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