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探讨

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探讨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探讨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探讨[1]王朝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教育培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培训,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是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知识传播途径,网络教育培训也会推动高校教育模式的变革。可以从表1中看到,网络教育培训是归类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中的一项内容。

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探讨

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探讨

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探讨[1]

王朝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10002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教育培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培训,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是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知识传播途径,网络教育培训也会推动高校教育模式的变革。

1 网络教育培训在信息服务业中的地位

信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信息的生成、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递、检索和利用,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信息价值增益的行业集合”。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问题,它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技术最活跃,增值效益最大的一个产业。

目前,在我国对信息服务业还未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按我国的GB/T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制定的《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信息服务业所包括的基本行业有: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与信息相关的服务(包括传统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新闻出版业)。根据《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2006)》,对于信息服务业的界定如表1所示。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对信息服务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信息服务业的界定也有一定的发展和变化。比如在《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2006)》中就对2004年和2005的界定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信息服务业的调整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服务业不仅分类更细化,而且内容也有所扩充,如在“信息内容产业”中已将IT服务业调整为IT服务及软件业;信息资源/内容产业演化为信息内容产业,其中的项目由3个增加为5个,增加了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数据库产业等新内容。

可以从表1中看到,网络教育培训是归类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中的一项内容。

表1 信息服务业分类一览表

信息来源于: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2006)

2 网络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网络教育培训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基于互联网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方式,也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在线学习或E-learning等。广义的网络教育指运用电子技术进行的学习行为,包括基于CDROM、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的学习行为。狭义的网络教育,也是目前通行的概念,则专指基于互联网为传播手段的教育培训方式。

日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市场主要由基础网络教育市场、高等学历网络教育市场、职业与认证培训市场和企业E-learning四个细分市场组成。今天,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培训,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是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知识传播途径。这是一场教育模式的变革,它和传统教育培训的本质区别是,从以授课者为中心转而以学生为中心,分散式和个性化地提供教学服务,人们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下,可以透过网络汲取学习信息及内容,不受时间、地点及形式的限制,可以更加自由地、自主地、和有选择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1)全球市场规模异常庞大,成长十分迅速

根据Brandon-Hall的估计,2002年全球在线学习市场规模为206亿美元,到2006年该市场规模将成长到2 518亿美元,其中,个人消费市场、企业市场、职业培训市场、模拟培训市场以及高等教育市场都保持很高的成长率,高等教育的年平均复合成长率为120%。

在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市场上,根据Giga Information Group的调查,2002年美国只有21%的企业使用在线学习,到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提升至75%.与此同时,IDC估计2006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34.4亿美元。

(2)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发展优势明显

与国外情况相比,中国的网络教育市场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中国的信息化程度、国民对于网络教育的认知程度,社会对网络学历教育的认可度的,网络教育市场在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调查表明,2006年北京市的网络教育培训市场的产业规模已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12.1%。

(3)产业链初步形成,普及推广尚需时日

从产业链来看,网络教育产业主要有内容提供商、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网络教育运营商以及网络教育用户五部分构成。在网络教育产业价值链中,内容提供商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教学内容(其中一类是学校,负责提供专业的课程,一类是专业的内容提供商。它们利用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的资源,形成专业的网络教育内容);软件供应商则负责提供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评测和安全管理系统等系统的软件系统设计;硬件供应商负责提供组建网络教育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如网络硬件相关设备、网络用户端设备等;网络教育运营商负责网络教育解决方案的实施和维护;用户是网络教育的最终使用者,是整个产业链现金流的直接来源。

此外,在网络教育产业链上,一些运营商不仅充当运营商角色,而且同时也可能充当软件供应商角色,自行研发网络教育软件。

(4)存在的问题

a)在目前的网络教育中,认证与考核制度尚未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参与意愿。由于网络学分、证书或学位的承认社会上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限制了网络教育的迅速普及与推广。

b)由于缺乏相关行业法规,使得网络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教育的整体声誉。

3 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对比分析

我们首先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新型教育模式进行一个对比分析,找到传统方式的问题,进行应对性的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让学生走进校园接受教育,这种方式存在许多限制,比如校园为提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受校园的限制;师资的规模影响学生的规模;招生受地域限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也受到限制。而现代教育模式,是让教育服务于大众,提供多方位的教育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从让学生适应到适应学生的需求,这也符合现代市场的发展趋势。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体,从教学内容、决策、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习题都是教师安排的,学生一直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只能被动参与整个过程。而在网络教育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样学生就拥有了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地位的改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发挥自己最大潜能获取更多、更前沿的知识。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通过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通讯技术相互结合,搭建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平台。计算机网络教育还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利用网络教学可丰富知识的获取途径,它集“图、文、声”于一身,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就可以提高获取信息的机会,以便更及时、更广泛地获取知识,以满足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多式样、多渠道的获取知识更有利于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永久性记忆。

网络教育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更多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工作形式的人提供在职的或全职的培训。

4 网络教育培训发展趋势预测

网络教育培训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经济运行模式的发展变革来研究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

当前,在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大背景下,构建虚拟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正逐步成为国内外许多企业实现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它能够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保持其领先地位。国外有关专家曾断言:虚拟企业将成为21世纪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新模式。虚拟企业(virtual organization)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设计、经营、财务等完整的功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企业只保留其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它的功能虚拟化。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优势,进而创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虚拟企业运营的关键是掌握企业的核心功能,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的有限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部门上,并时刻注意市场的动向,一旦利益不再,立即调整策略目标,调整虚拟企业的组合方式,以高弹性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它有几种策略用以辅助企业虚拟化战略:(1)业务外包;(2)企业共生;(3)策略联盟。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人们发现,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比,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创造价值的功效方面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知识形成产业化经济,即所谓技术创造了新经济-知识经济;即使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也越来越依赖其内部有效管理和外部产业价值链的有效联结创造价值,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对内外部进行知识获取、知识管理、知识学习和利用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

因此,对知识创造价值的认知,企业知识创新等新的管理学观点,催生了企业对知识管理、知识传播、以及知识培训的强烈要求。所以,基于上述分析,在高校网络教育中可能会有以下未来的可能性:(www.daowen.com)

(1)高校对内建立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和实验环境,实现数字化生存,以更少而精的教学资源获取更大收益,实现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高教发展目标。

(2)高校保留其特有的优良教育资源这一“核心竞争力”,建立“虚拟大学”,比如利用建立网络虚拟课堂,扩大招生范围,拉长教育培训的产品线。高校可以占据网络教育的各个细分市场,比如基础网络教育市场、高等学历网络教育市场、职业与认证培训市场和企业E-learning等。高校也可以借鉴虚拟企业的外包和联盟策略,比如只充当内容提供商的角色,把网络教育的软件、硬件和运营交给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和网络教育运营商进行管理。

(3)企业对高校教育资源的需求,促成企业与高校更密切的合作。高校可以充当企业的教育资源提供商、从而加入教育产业的价值链中;企业也可以依托高校有效地进行知识获取和知识管理及利用,提高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共赢。

(4)学校内部的专业边界趋于模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至多个专业,根据职业取向自由选择多专业内的多种课程组合,进行自主性的和选择性的学习。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使这种愿望成为可能。

(5)高校之间的竞争格局改变,高校的竞争优势在新的格局下重新洗牌。学校的教育资质不再只是扩大校园、扩充设备和师资这些有形竞争,而是在网络环境中,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好服务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更多和更好的生源,创造人才培养的品牌,提升办学形象和价值。另一方面,高校之间也还可以把竞争对手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和更多的名校共同合作办学,资源优势互补。

(6)竞争全球化。高校要面临的不仅是本地、本国之间的同行竞争,我们看到,网络把地球变成了平的,经济全球化已经使制造业、金融业、和流通业的世界大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可知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世界级顶尖教育机构通过网络涉足中国教育市场。从另一方面讲,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背景进行网络教育而言,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几乎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讲不啻是一个天赐良机,我们没有旧系统的负担,能轻装上阵,反而可能在国际教育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7)高校的“异质化”教育要求。现在我们的教育产品有“同质化”的特征,比如不同院校开设的信息专业教学体系雷同,从不同学校里毕业的学生,就像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没有特点,缺乏特长,因此造成一面是人才紧缺一面是大量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现状。将来的高校要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努力挖掘自身的特质和优势,针对人才细分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把自己的“产品”—学生,更好地推向人才市场,才能获得人才“品牌”所创造的高价值。

5 高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网络教育

高校拥有无可比拟的教育教学资源,早在20世纪初,以“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校园无边界”的教育理念,使大学教学资源第一次向公众开放,通过向社会推广技术和知识和为政府部门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使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从此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逐渐确立并不断发展。

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代表的若干所世界知名高校,今年兴起了推广网络公开课程的热潮(MOOC),目的是让更多的公众享受到更高规格的专业教育,这一浪潮也波及到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先进行了MOOC的课程发布。

近年来的中国高校的事实也表明,经过“知本经济”和“教育产业化”的观念影响和洗礼,在职培训教育、专业技能培训,都是高校为社会进行教育服务,扩大学校影响力,提高学校的教育素质,以及创收的良好机会,这些都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使高校进入教育服务产业的良性循环,起到重大作用,也为高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注入了新的服务意识。

总之,在未来的高校发展模式中,高校应该会进一步面向大众,因为在信息化社会中,知识更新在不断加快,教育是终身的,教育的内容进一步细化、教育的体系结构在不断调整,以提供满足各种人群的教育需求,美国副总统戈尔曾经说过:“只有因特网可以改变教育体制,也只有网络教育可以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传统教育体制向新的教育体制过渡的转型期,我们需要的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5.1 信息学院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1)我们的优势在于与国内同行相比,在地域上身处首都,有大量高科技公司的技术资源可以利用;有各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中外企业可以作为我们的客户和商业合作伙伴。

(2)有对外经贸大学本身的良好的品牌优势;有学校已经建立的教学网络和资源可利用。

(3)有信息学院的专业优势。我们有一批有专业素养、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有勇气接受挑战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老中青的比例适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研发梯队。

(4)我们的不足,是缺乏广泛的社会合作,在网络教育培训中还几乎没有任何经验。

总之,如果我们意识到网络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即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寻找项目、研发项目,在开发网络教育培训的实践中获得更强的商务能力、技术能力、做出品牌,做大和做强。

5.2 信息学院发展网络教育的途径

高校不再是象牙塔,首先要建立服务意识,努力进入网络教育产业链。我们必须要了解市场需求,以及网络教育的最终使用者的需求;我们还要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保证使接受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高素质、高学习能力、能够知识创新的被人才市场接受的人才,也以是说,我们的教育成功与否是需要被人才市场所衡量和验证的,这样我们的网络教育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我们还可以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进行网络教育培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

(1)与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我们的生源优势,利用他人的培训体系,认证资格。如与劳动部的“电子商务师”,“信息管理师”等认证培训进行合作。

(2)进行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这可能要求我们首先要取得认证资格。

(3)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发展E-learning教育系统,我们可以提供和维护系统平台,也可以建立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辅导。比如,北京市有若干大型企业与政府机构已经实现了知识管理平台的搭建,但还没有填充好知识培训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为其设计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必要时也可以和经贸大学的其他院系横向联合。

(4)对本校展开网络教育服务也是一种有益尝试。比如,可以和某些专业软件开发商合作,把校内课程的实验内容,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模拟教学实验环境。

6 总结

通过若干分析和探讨,意识到发展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寻找到高校网络教育培训的发展契机,高校的网络教育培训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2006). 2007. Beijing Information Office. The Development Report of Beij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dustry(2006). 2007.(in Chinese).

[2]王守法.现代服务产业基础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Wang Shoufa. The Basic Research o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hina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3]姚利民,陈剑光.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http://www.h-edu.com/html/20050518092412.htm

[4] Yao Limin.Chen Jianguang. The Tendency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y.http://www.h-edu.com/html/20050518092412.htm

[5]柯平,高洁.信息管理概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 Ke Ping. Gao Jie.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the second version).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in Chinese)

[6][美]理查德. 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第7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Richard L.Daft.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the seventh version). Tsinghua Publishing House,2007.

[7][美]希尔.战略管理(第七版).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Charles W. L. Hill. Strategic Management(the seventh version). China Market Press,2007.

【注释】

[1]作者简介:王朝培(1964-),女,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