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韬略

《秦汉韬略》:反宦官,拯救清流

朱穆得知后,下令挖墓剖棺,查实后就逮捕其家属治罪。在宦官的唆使下,桓帝将朱穆撤职,并判刑服苦役。这篇奏书,更主要的是因数千太学生的一致行动,使桓帝觉得众怒难犯,不得不改变对朱穆的处置,终于“赦之”。由于皇甫规对梁冀有所讥刺,使梁冀怀恨不已,“几陷死者再三”,但皆未得逞。皇甫规为官始终不畏权贵,不趋炎附势。他疾恶如仇,对依恃宦官为非作歹的恶吏、豪强皆无情打击,从而与宦官集团结下了不解之仇。
理论教育 2023-09-19

刘邦白登之计:以弱示敌!

刘邦取得小胜后,以为匈奴不过如此,亲率先头部队追击。陈平命卫士以强弓搭双箭,团团护住刘邦,悄悄溜出匈奴重围。以弱示敌,就是将自己的弱点暴露给敌方,而将其强势,也就是实力隐蔽起来,造成对方轻敌、麻痹和冒进,以达到击败或消灭对方的目的。平城之役,胜利的天秤迅速倾向匈奴一方,正是冒顿单于以弱示敌的结果。但冒顿单于却反其道行之,以弱示敌,隐藏起自己真正的实力,使对方产生骄敌情绪。
理论教育 2023-09-19

秦汉韬略:尊君抑臣之术与中央集权的有效防分裂策略

尊君抑臣,就是要削弱朝廷文武重臣及地方军政长官的权力,以便于中央集权,皇帝专制以及削弱王国、列侯、豪强势力,防止分裂因素。武帝时在中央、地方、军队采取系列尊君抑臣的策略,增强了皇权,并有效地防止了分裂因素。如汉武帝统治的五十余年中十二人任丞相,而以各种罪名处死的则有五人之多。汉武帝以中朝决政,削弱外朝的策略,有效地抑制了相权的膨胀。
理论教育 2023-09-19

西域都护与安羌策略:秦汉韬略中的成果

宣帝时所设西域都护与赵充国的安羌策略效果显著。西域都护官秩二千石,相当于汉帝国内地的郡守。不仅西域都护和它的副职校尉由中央政府直接委任,而且各属国的重要官职也必须由中央政府批准,并颁发给其印绶才可任职。西域都护之意本来便是护卫西域各国,其主要职责是保障中央政府政令在西域的推行。武帝时切断了羌人与匈奴的联系,对羌人实行安抚为主的策略,并设立了护羌校尉管理。可以说,这是一条较实际的安羌策略。
理论教育 2023-09-19

刘项成败:人定胜天,《秦汉韬略》助力成功!

楚汉战争结束了,但刘邦的胜利和项羽的失败,给予我们以诸多的思考。倘若一遇不如意便像项羽那样心灰意冷、万念俱消,绝非真正能成大器者;倘若如此,那刘邦不知该自刎多少次。刘邦本人虽无雄才大略,但他重视智谋,也善于采纳他人的献策,并始终注意争取、利用同盟力量。
理论教育 2023-09-19

秦汉韬略:得陇攻占巴蜀

“得陇望蜀”,顾名思义,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连续进击,穷追猛打,不给对手以喘息和反扑的可能,加速统一大业的完成。陇西一定,刘秀随即调兵遣将,吹响进军巴蜀的号角。不久,公孙述又派人刺死了岑彭,刘秀急调吴汉赶赴前线指挥作战,同时指示吴汉“直取广都、据其腹心”。
理论教育 2023-09-19

秦始皇的分权制衡统治策略

为了维护国君一姓的长久统治,防止其大权的旁落和“王土”的分裂,始皇在中央和地方实行了分权制衡的统治策略,以驾驭其群臣。秦始皇的这种分权制衡驾驭群臣的统治策略,使秦王朝把百姓牢牢地控制在国家手中,把地方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中央,而中央的权力又集中于皇帝一身,即所谓“事无大小,皆决于皇帝”。
理论教育 2023-09-19

韩信战术:声东击西创战争成功范例

正在密切注视临晋汉军的魏王豹,听说安邑被占,目瞪口呆,仓皇迎战,结果惨败,魏王豹也被生擒,魏地遂被韩信平定。接着,韩信乘胜攻破代国,活捉代相夏说,随后,韩信把收编的魏、代降卒补充到荥阳防线,从而有力地增强了刘邦正面防守战线的力量。韩信凭破魏之战、临晋设疑、阳夏偷渡等策略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创造了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成功范例。
理论教育 2023-09-19

吕后的权谋:秦汉韬略揭示的历史真相

吕后从依子贵保子位到临朝称制,利用皇后、皇太后的尊位,施展种种权谋。所以,吕后大为惶恐,对力保刘盈的周昌跪拜以示感激。吕后得信后与萧何商量,商定了诛杀韩信的密谋。
理论教育 2023-09-19

李斯择处与厕中鼠、仓中鼠-《秦汉韬略》

李斯从师学习的目的便是为日后“自处”于好的环境打基础。李斯不甘沦为“厕中鼠”和“不肖”之辈,以《谏逐客书》说服了秦王。李斯为秦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理论教育 2023-09-19

秦汉韬略:功臣双受益,高薪退位

如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都曾以大肆诛杀功臣来巩固专制君权,而光武帝刘秀则采取了“高秩厚禄退功臣”的对策,使功臣、皇权两受益。为确保刘氏皇位的稳固、堤防少数心怀叵测的功臣觊觎皇权,刘秀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从实质上看,刘秀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防止功臣任职后,因权势过重而导致野心的膨胀。刘秀不仅对活着的功臣如此,就是对去世的功臣,也往往亲临吊唁。
理论教育 2023-09-19

秦汉韬略:恩威相待,掌握对诸侯王的控制权

由此可见,在皇权的威严下,诸侯王只好谦卑自保。对诸侯王恩威兼施之策,历史上并不少见,然刘氏诸帝以宽仁为主而恩威兼施,且能牢牢地掌握对诸侯王的控制权却是很有特点的。
理论教育 2023-09-19

秦汉韬略:霍去病带兵突袭河西,成功击败匈奴

今甘肃的武威、酒泉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古称河西,又称河西走廊,是内地至西域的咽喉之道。漠南之战后,匈奴将其中部力量全部转移到漠北,漠南只余东部的匈奴左贤王及河西匈奴两支。浑邪王、休屠王连遭败绩,匈奴单于对其十分恼恨,打算召回浑邪王诛杀。汉武帝采取了以部分兵力拖住匈奴左部,而集中力量围诛河西匈奴的策略。霍去病率轻骑迂回进击,由河西走廊以北深入两千多里,突然转而向南,打了浑邪王与休屠王一个措手不及。
理论教育 2023-09-19

消除残留风险,坚决清除六国复辟隐患

秦始皇在惊恐之余意识到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要想“二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必须对被灭六国的旧贵族采取措施,把可能复辟的隐患进行清除。秦王朝要消灭六国旧贵族的反扑,牢牢控制住地方,当务之急便是清除旧贵族对地方上根深蒂固的影响,使他们与累世统治的百姓相互脱离。而迁徙则针对原六国中的中小贵族而实施的。可见,秦始皇对六国旧贵族的控制虽有疏漏之处,但从总体上看这种防范与控制还是严格而有效的。
理论教育 2023-09-19

秦汉韬略:限田限奴婢与再受命

初为大司马的师丹欲救社会之急,向哀帝提出了“限田”“限奴婢”之议。结果,师丹多为外戚钳制,任大司空“一年免”,其图谋解决社会危机的限田、限奴婢之议也就搁浅了。于是,哀帝下令处死夏贺良,放逐解光、李寻,并宣布:“再受命”的措施中,除大赦天下一项外,全部废除。“再受命”的闹剧草草收场了,哀帝至此已无计可施。
理论教育 2023-09-19

取消地方常备军,强力削枝,秦汉韬略揭秘

为了集中军权,将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刘秀便取消地方的常备军。西汉时期的军队,包括中央军和地方军两部分。中央军主要是南北军,地方军主要是各郡的轻车、骑士、楼船、材官等常备罕。随后,刘秀又废除了内地各郡的地方常备军队,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郡试。在取消地方武装部队的同时,刘秀加紧了对中央军队的控制。刘秀就是通过这种加强中央军队、取消内地军队的策略,彻底改变了先秦以来军队地方众、中央少的局面。
理论教育 2023-09-1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