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第2卷):少年简读版

鲁国的历史记载与《中国通史(第2卷):少年简读版》相关

在周代之前,基本上没有系统、完整的史书留存,因此关于夏商的许多资料,都出自后世史书的记载。因为当时的鲁国基本上完整继承了周朝的礼乐文化和大量历史文献,左丘明作为鲁太史,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尽情阅览,积累学养,这为他日后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编纂的《春秋》一书,主要是记录鲁国的国史。尤其是《左传》,不但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史实,而且引证了许多古代史实,并加以阐述分析。
理论教育 2023-10-09

赵国崛起,成为秦国最大对手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不仅国家实力大增,而且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比如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这些人成就了赵国的崛起,使得赵国成为唯一能够和秦国相抗衡的国家。赵国当然知道秦昭王的意思,但碍于秦国的势力,又不能拒绝,于是硬着头皮派人带和氏璧去了秦国。蔺相如以一人之力保住了和氏璧,而且还在秦王羞辱赵王的时候大胆反击,表现出了有勇有谋的一面。
理论教育 2023-10-09

秦国变法:从落后到强盛

秦国是个地处偏远的小国。此后,商鞅在秦国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带领秦国走上了变法强国之路。一开始,秦国的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等反对变法。经过商鞅的改革政策,秦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秦国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长官称郡守。秦国百姓都感觉到了商鞅变法的好处。这是秦国历代国君梦寐以求的事情,而这一切是变法所赐。秦国的强盛是以商鞅变法为开端的,与商鞅推行的一系列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变革密不可分。
理论教育 2023-10-09

中国通史第二卷:齐桓公的奇幕

纵观齐国历史,国君姜小白从当初的“公子小白”到春秋霸主齐桓公,与一个名字密不可分,那就是管仲。当时鲁国生产一种细白的绢布,叫“鲁缟”,以薄闻名。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周王室的认可,齐国的威望得到了很大提升,毕竟当时的诸侯国们还承认周天子的地位,认可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齐桓公这位当初流亡他国的“公子小白”终于在管仲的辅佐之下,一步一步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理论教育 2023-10-09

秦国动乱:秦王嬴政的统一之路

由于秦王年幼,因此朝政实际上是由赵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处理。此事传到了秦王嬴政耳中,嬴政大怒,派人暗中调查此事。秦王的冠礼要到雍城蕲年宫举行。嬴政在调查赵太后与嫪毐事件时,肯定也了解到了关于吕不韦的一些事情。回到洛阳之后,吕不韦却并没有低调做人,而是继续高调结交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似乎与卸任丞相之前并无二致。除去嫪毐和吕不韦之后,23岁的秦王嬴政已经有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打算:灭六国,一统天下!
理论教育 2023-10-09

少年晋国公子重耳:颠沛流离成就辉煌

晋献公原本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夷吾。申生是晋献公第一个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重耳贵为晋国的公子,却在外流亡了十几年,辗转八个国家,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屈辱。不过,流亡期间,他始终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和底线,把狐偃、赵衰、介子推、胥臣等有才之士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终于在62岁那年回到故乡晋国,成为一国之君,也算给这场颠沛流离的经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理论教育 2023-10-09

吕不韦:战国商人致富秘诀

吕不韦是卫国的商人,有着极好的经济头脑。在战国时期,吕不韦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各国的商品来赚取差价,逐渐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然后,吕不韦来到秦国,运用手段,用重金贿赂安国君的左右亲信,了解到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始终没有孩子。秦庄襄王尊奉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吕不韦善于投资赚钱,而邯郸城中那个在他看来“奇货可居”的年轻人,显然是他人生中最成功、回报最丰厚的一笔投资。
理论教育 2023-10-09

中国通史(第2卷):赋税制度与农业改革

赋税制度、生产工具乃至生产力都有了很大发展。在赋税上,我国早在夏朝的时候就有了完备的赋税制度,夏朝时甚至已经专门设立了主管赋税的官吏,叫作“啬夫”。所以,夏朝的税收实际上是一种农业定额税。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相当人性化,征得了民心。管仲在齐国发起改革,在农业赋税上实行差异化征税。
理论教育 2023-10-09

中国通史(第2卷):少年简读版中赵武灵王的另类决策!

当时赵国虽实力并不输于中山国,但赵武灵王坚持认为赵国实际上没有称王的实力,所以在国内未采用王号,仅称“君”。这时的赵武灵王又和燕昭王联手,共同扶持了秦公子嬴稷即位,是为秦昭王。赵武灵王坚持自己的意见。赵武灵王身穿胡服上朝,让大臣们知道自己改革的决心。这位锐意改革、开疆拓土、力压秦国的赵武灵王堪称一代明君,虽然晚年犯错导致错失统一天下的机会,但他的功勋伟业至今仍被人们称颂。
理论教育 2023-10-09

孟夫子的心怀百姓在中国通史中的重要贡献

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把儒家的“仁”扩展到“仁政”,始终把底层百姓放在心中,这也是后世敬佩孟子的地方。在那个诸侯国合纵连横、征战杀伐不断的战国时期,孟子致力于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45岁时,孟子开始率领弟子出游各国。孟子建议梁惠王施行仁政。这些国家的国君表面上都很尊重孟子,给予厚待。同为儒家学说继承者,战国末期的荀子的主张则与孟子的主张有所不同。
理论教育 2023-10-09

中国通史(第2卷):少年简读版-伟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享誉全球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然而这一趟外交访问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谁也不接受他的理念,于是孔子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一心一意培养人才。此外,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学家,对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学生自觉学习。
理论教育 2023-10-09

中国通史(第2卷):纵横家引领乱战进入组团战和外交战时代

对此,其他国家感到十分不安,于是有了联合牵制和抵御秦国的想法。因为苏秦作为杰出的纵横家,确实也组织过合纵攻秦的战争,不过那是公元前287年“合纵国”第三次攻秦。在这些纵横家的努力下,合纵诸国又先后进行过多次联合伐秦的行动,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公元前287年苏秦和赵国丞相李兑主导的五国伐秦、公元前247年魏国的信陵君主导的伐秦、公元前241年赵国大将庞暖主导的伐秦。战国从“乱战”进入了“组团战”和“外交战”的时代。
理论教育 2023-10-09

赵国叛变,燕国刺杀事件引发秦王激怒,楚国追击一统天下

而在攻打赵国期间,赵国的盟友燕国,于公元前227年筹划刺杀秦王事件。秦王嬴政在咸阳宫遭遇荆轲刺杀,震怒之下,派大将王翦、李信与王贲进攻燕国。没有遇到有效抵抗的李信认为楚国不堪一击,独自率领军队轻率冒进。楚国大将项燕得知后,率领楚国主力部队尾随追击李信。此后,秦王嬴政一统天下,改称始皇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改革政策,统一度量衡,中华大地进入了新的历史篇章。
理论教育 2023-10-09

《道德经》:中国思想巨著与哲学影响

老子被关令尹喜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就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加以总结写了出来,名为《道德经》。《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中,《道德经》共五千字左右,分为上下两篇,共81章。老子虽然名声不亚于孔子和孟子,但与孔孟“收徒三千”和“万世师表”不同,老子留给后世的只有一部《道德经》,然而就是这部《道德经》,被后世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3-10-09

秦国天下人才:网罗并为富强所用

吕不韦门下宾客有三千多人。李斯分析了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4个君主任用他国人才振兴秦国的经过,指出这些宾客并没有辜负秦国,而且秦国的富强也离不开他们。嬴政认可了李斯的主张,收回了之前驱逐他国宾客的命令,让这些人才安心留下,为秦国所用。郑国渠建成15年后,秦灭六国,实现了天下统一。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与嬴政广纳各国人才有着直接关系。秦国吸纳各国人才为己所用,也是对各国实力的削弱。
理论教育 2023-10-09

魏国的崛起与变法之路

无论从综合实力还是从国土所处的位置来说,韩、赵、魏三国中魏国的实力是排在最后的。当时,孔子的学生子夏被魏文侯请到魏国讲学。变法之前的魏国,在富庶程度上不如韩国,在军队实力上不如赵国。李悝在魏国施行变法,开启了各国变法的先河。李悝的一系列措施颠覆了当时魏国的贵族世袭制度,让魏国有了新的人才选拔机制,给魏文侯统治时期的魏国带来了大量人才。可以说,魏文侯在位的50年,是魏国雄霸天下、称雄于诸侯的50年。
理论教育 2023-10-0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