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秦腔唱法中的低柔在乾嘉时期文献中多次记载

很明显,这在当时都被同时称为“秦腔”或“秦声”“梆子”“乱弹”的花部戏曲,是两种不同的“秦腔”。事实上,青木氏还是较早注意到这两种“秦腔”之不同的,只不过在程砚秋先生那里才得到充分的论证。〔13〕显然,两个“秦腔”是客观存在的。之所以会出现一个混同的情况,大致说来,在某一个短的历史时期内,“秦腔”必然呈现出一种静态的结果,而在一个较为长远的历史时空中,它又呈动态的发展状态,前后就会有大的差别。
理论教育 2023-08-07

高校戏曲培养思考:传承与发展

王欣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大地上,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蕴的代表剧种,让人叹为观止。最突出的表现是戏曲受众日趋减少,并且受众大多集中于老年群体,白发青丝比例悬殊,青年受众数量较少。观众的欣赏水平与戏曲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老年观众为推动戏曲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青年则是继承和进一步弘扬戏曲艺术的中坚力量。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教育:丰富的手段普及戏曲知识

大学生对戏曲疏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戏曲知识的陌生。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有责任引导教育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普及戏曲知识,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接触戏曲、了解戏曲、热爱戏曲,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在教材中要引入戏曲的内容。在戏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合作,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戏曲的浓厚兴趣。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社团建设与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与色彩

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倒是笔者曾访问过的一所韩国大学,每年学生都要表演一部中国的传统戏曲,对中国戏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兴趣。两相对比,中国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忽略让人叹息。让“关心戏曲、热爱戏曲、传承戏曲”的观念深入每个大学生的心田,让戏曲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色彩。
理论教育 2023-08-07

互联网对当代的影响-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若要研究网络媒介首先要准确认识互联网。书中提出“今后解决世界冲突的外交战略将不是大炮外交,而是网络外交”,数字化、互联网等名词在当今的意义已经不是能简单概括为第四媒体,因为其作用小到每家每户日常生活,大到全球全世界政治、文化、经济运行和融合。于是,网络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被动状态,互联网上很多圈内人士对歪曲的新闻真相不断地进行揭露,使事实的真相在人们的脑海中出现了矛盾冲突。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2004年4月,由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台北首演。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上演成为当年台湾的轰动性文化事件。2004年5月,青春版《牡丹亭》在香港沙田大会堂上演,并轰动香港剧坛。随后的澳门国际艺术节上,青春版《牡丹亭》也成为最具看头的剧目。[8]一名美国观众在圣塔芭芭培劳戏院观看完青春版《牡丹亭》后这样感言。所谓“青春版《牡丹亭》现象”正由此而来。
理论教育 2023-08-07

庙会文化的适度发展,以旅游为手段

被晋北民众视为“神戏”的晋北道情,庙会始终是其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最具稳固性的民俗生态环境。时下,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各地的庙会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但发展颇为缓慢。因此,适度发展庙会文化,无疑也是晋北道情发展繁荣的重要手段之一。〔3〕《神池县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06—207页。〔6〕车文明:《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7页。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现状的原因分析:当代传承与发展

戏曲的传播情况是跟它所处的环境休戚相关的,通过对现时戏曲所处环境变化的分析,就不难发现,戏曲艺术面临发展困境是有原因的。程式化是戏曲表演的最大特点。以央视的戏曲频道为例,该频道的观众群以中老年及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占整个收视群体的80%以上〔2〕。戏曲艺术的主要受众为中老年人,无法引起青年一代的兴趣和重视,这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最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反思梨园春擂台赛的影响

有人说,“抢救一个传统文化品种,不仅是在抢救一种独特的人类文化品类,而且是在抢救一种重要的人文精神、人性底蕴。”但是,我们在看到《梨园春》少儿擂台赛成功的同时,也应该对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作出思考。〔4〕蒋愈红:《梨园春迈向新的制高点》,《新闻爱好者》2004年第8期。〔8〕卢焱、蒋愈红:《“梨园春”的传播学思考》,《新闻爱好者》2003年第9期。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艺术振兴:传承与发展

在美国著名文化社会学家戴安娜·克兰撰写的《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一书中,有这么一个分类表格,可以作为我们从大众传播视野分析当代戏曲传播和振兴的一个权威的门类划分的基础性参考,并从中寻找该分析的入手点。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语言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程式是戏曲创造舞台形象的特殊的艺术语言,没有了程式,也就没有了戏曲表演艺术。程式是戏曲对自然生活进行高度提炼,将之诗化、音乐化、舞蹈化、装饰化的一种具有美感的视觉形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戏曲的程式不限于表演本身,也包含文学剧本、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是一种典型的艺术语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发展中的陌生化:当代传承与发展

正因为表演程式、舞台结构及唱腔等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得戏曲艺术形式与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之间拉开了距离,也使得观众与戏曲之间形成了大的距离,既有空间的,更多的是心理的。戏曲形式的陌生化提出了两种可能:第一,由于距离使民众难于感知,而陌生化手段是造成距离的最大因素,故而要使戏曲得到发展,则须改善它的陌生化程度,尽量多地消除形式距离,使它拥有电影、电视等形式的亲切感。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从传者、受者及其关系的角度

擂台赛的形式可以说是《梨园春》节目成功的最大功臣。于是,《梨园春》的戏迷擂台赛就把传统意义上的传者的概念模糊化了,让更多的戏曲爱好者与名家名角同台演出,同台竞技,实现戏迷从单纯的受者向传者的转变。让更多的受众对传者的陌生感逐步消失,拉近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距离。三个月后,《梨园春》开始设立少儿擂台赛,秦梦瑶以一人分饰三角的精彩演出征服了观众,成为当期擂主。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支持陶母无悔付出的,一是她对儿子才能的高度自信和对儿子未来的期待,还有就是她无私的母爱。而其实,王婆婆作出上述决定是极其痛苦的。在这样朴素的认识里或许还难免夹杂些所谓封建思想的残余,但一切的一切,最终所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所感动于王婆婆的,正是这一份朴素和真挚的无私的“母爱”:它足够的真实,也的确伟大!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及贤母形象的启示

有的孩子杀死父母亲人,有的自残自杀。陈氏三兄弟科举和为官的成功与陈母的善于进行道德教育是分不开的。一旦发现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并加以正确引导,而不能纵容其继续发展。陶母的恤弱怜贫仁慈善良,也表现出朴素的饱含着人本意识的道德范式。
理论教育 2023-08-07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青年引领,解渴效果显著

《牡丹亭》之今天高校巡演,可用“青年出演,演给青年”这八个字简单概括。昆曲要年轻化,演员要年轻化,观众也要年轻化。“青春版”《牡丹亭》年轻化的定位,换言之,就是一种“小众”的选择。从演员的选择来看,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坚持启用青年演员便可称独具慧眼。青春版《牡丹亭》不遗余力地宣传、推销沈、俞这两位演员,使二人在广大青年观众心目中成为杜丽娘、柳梦梅的化身。
理论教育 2023-08-07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