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研究

DEA-Malmquist改良模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分析

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估计每个数据点到某一共同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距离的比率来测度两个邻近数据点间TFP指数的变化情况。所以,第i个农牧户肉羊生产的Malmquist TFP指数最终可以被分解为:由式可知,第i个农牧户肉羊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可以表示为纯技术效率指数、规模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三者的乘积。
理论教育 2023-06-14

农牧户与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对比分析

与农牧户相比,规模养殖场在肉羊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更具有优势,这无疑会提高规模养殖场肉羊科学饲养管理的技术水平,进而挖掘出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潜力,提高饲草料资源等的利用效率。表8-10农牧户、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对比分析情况数据来源:作者整理计算。
理论教育 2023-06-14

测算中国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考虑到参数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本书结合中国农牧户肉羊生产的实际情况,仍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法来测算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因此,基于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假设,本研究对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成本效率及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即研究农牧户在既定价格水平条件下是如何降低肉羊生产成本的。它反映出该决策单元与最优决策单元在控制成本方面的接近程度。
理论教育 2023-06-14

探寻1.6版本的潜在创新点

本书以中国肉羊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视角对中国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进行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研究视角上,除了将肉羊生产技术效率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外,本书还针对国内外很少关注的肉羊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分析。
理论教育 2023-06-14

全球肉羊养殖现状及中国肉羊发展背景分析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库的统计资料,全球绵羊存栏量由1961年的9.94亿只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12.09亿只。根据FAOSTAT数据库统计资料,中国肉羊存栏量自1961年以来总体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截至2018年12月,肉羊存栏量已经达到3.02亿只,占世界肉羊存栏总量的13.41%,居世界首位。2018年中国羊肉产量占世界羊肉总产量的30.15%,远高于其他主要羊肉生产国。根据FAOSTAT数据库资料,中国肉羊胴体重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2018年中国肉羊胴体重水平为16.10
理论教育 2023-06-14

县域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另一方面,养殖方式决定了肉羊的生长情况,是否借贷资金决定了调研县农牧户在购买种羊、建设圈舍、购买饲料和机械以及疫病防控方面的资金支配能力,这些无疑都会影响肉羊生产技术效率。表7-12县域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因素模型估计结果统计表续表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理论教育 2023-06-14

生产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划分

根据国内学者张俊的总结,生产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形成阶段,始于19世纪70年代,止于瓦尔拉斯逝世的20世纪初。这一阶段成果丰富,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成本定律、边际生产理论、欧拉定理和生产函数的提出等。如果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要素替代弹性σ≡1扩展为替代弹性为一常数,就可以得到具有固定替代弹性的CES生产函数。
理论教育 2023-06-14

经济效率理论探析

本书研究的“经济效率”是指由Farrell等人在1957年提出的,包括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个部分。这一基于产出导向的经济效率测度问题,如图2-3所示。图2-4不同规模报酬下的经济效率比较
理论教育 2023-06-14

中国肉羊生产成本的总体变化情况

以每只肉羊和每50千克出栏活重的肉羊来分别表示1999—2018年中国肉羊生产成本及其构成的变化情况,如图4-1和表4-1。之所以1999年以来中国肉羊生产成本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的趋势,与这段时期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的变化情况息息相关。表4-11999—2018年中国肉羊生产成本及其构成变化情况注:①括号中数值表示成本构成项占生产成本的比重。
理论教育 2023-06-14

改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BCC模型)的规模报酬特性

BCC模型是规模报酬可变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简称,最早是由Fre等和Banker等提出来的。BCC模型采用比率的形式对每一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行为进行对比分析。与基于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CCR模型相比,基于规模报酬可变假设的BCC模型可以保证估计得到的技术效率排除了规模效率的影响,即纯技术效率。基于产出导向的BCC模型规划式可以表示为:式(5-4)即为基于产出导向BCC模型乘数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6-14

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历程考察

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地区及邻近的中亚细亚地区还被公认为是现有山羊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历史上秦汉以前的肉羊饲养规模较小。此后受战争影响,中国肉羊养殖数量不断下降。至建国初期,中国肉羊养殖规模已下降到4275万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肉羊产业经历了自然发展、商品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发展三个阶段。至2018年,中国肉羊存栏量已达到3.02亿只,羊肉产量达475.26万吨,出栏率为97.65%,平均胴体重达16.10千克/只。
理论教育 2023-06-14

肉羊生产成本收益结构的差异比较分析

可见,各省(区)肉羊生产成本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从各省(区)肉羊生产成本构成的总体情况来看,2018年物质与服务费用在新疆每只肉羊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最高且为84.94%,物质与服务费用也是宁夏、黑龙江、河北和陕西每只肉羊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分别占67.99%、62.37%、60.69%和55.74%,人工成本则是山东和河南每只肉羊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且分别占60.90%和51.97%。
理论教育 2023-06-14

中国牧区和农区分布情况介绍

牧区是利用广大天然草原并主要采取放牧方式生产肉羊的地区。中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和四川西部地区。中国东北和华北的西部地区以及西北的东部地区,属半农半牧区。农区是以玉米、高粱、玉米秸秆、葵花秸秆和饲草料地的饲草为主要饲草料来源,采取舍饲、半舍饲方式生产肉羊的地区。
理论教育 2023-06-14

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技术效率优化

从各省(区)来看,除甘肃以外,陕西、新疆、内蒙古和河北不同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纯技术效率水平在总体上表现出与样本总体相同的特征。
理论教育 2023-06-14

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检验模型分析

空间Moran's I指数可以用来检验某一县的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是否与邻近县的该效率值相关或趋同,从而判断县域间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因此,本书将结合全域Moran's I指数、局域Moran's I指数及莫兰散点图等多个指标来刻画县域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相互依赖性及异质性特征。最后,县域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莫兰散点图是对各县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及其空间滞后向量数据的可视化二维图示。
理论教育 2023-06-14

县域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滞后随机前沿模型优化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地域间要素流动愈加频繁,生产技术扩散愈加广泛。如果在研究县域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过程中没有引入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而仅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可能导致模型设定存在偏差,出现参数估计和技术效率推断有偏差的情况。,yN]’表示由N个县肉羊生产技术无效率组成的N*1维向量,具体是由N*1维单位向量减去上文测算得出的各县技术效率N*1维向量得到。
理论教育 2023-06-1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