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

《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意义层面与时间探讨

读完一本书,我们最想知道的是作者要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什么,这就是读懂一个故事的意义层面,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了解了故事的含义。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最绕不开的就是“时间”。
理论教育 2023-08-17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提问方向,问题记录与整理

阅读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了解了茨威格的基本情况,一些同学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时一定要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也有一些同学不会提问,这一方面取决于阅读习惯,一方面取决于是否清楚地了解研究的范围和提问的方向。这样一来,中外纷繁复杂、流派纷呈的理论就找到了一种分类方法,同时也为我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方向。
理论教育 2023-08-17

茨威格与基彭贝格的友谊终结,发表私人信件的岛屿出版社遭谴责

茨威格26岁时就已经成为这家出版社最高标准的固定作者之一。1933年10月14日,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在出版社没有事先声明,也没有询问茨威格本人意见的情况下,茨威格写给岛屿出版社社长基彭贝格的一封私人信件突然发表在《德国书业行情报》上。茨威格因此遭到诋毁和谩骂。岛屿出版社这样不负责任地发表私人信件的行为,让茨威格非常生气。至此,茨威格与基彭贝格25年的友谊就此终结。
理论教育 2023-08-17

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撼动一战时代文学的小书

茨威格在德语文学甚至世界文学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堪称“大家”。《人类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这位大家的“小书”。在一战中,欧洲许多著名的诗人、作家、学者被帝国主义的战争宣传蒙骗,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狂热中。茨威格还积极响应罗曼·罗兰在瑞士召开和平大会的倡议,并积极联络德语世界的作家。
理论教育 2023-08-17

《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的前言和后记:作者简介与本书内容

前言和后记,一般用来介绍著作的主旨或撰写目的、编写体例、作者情况等,有时也包括对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前言、后记因为受篇幅限制,其文字都经过反复推敲,因而十分凝练和精当。本书除了作者自己所写的《前言》,还有译者潘子立先生的《译者序》和高中甫先生的《译者后记》。前者介绍本书作者茨威格的生平和创作情况以及本书的内容与特点。
理论教育 2023-08-17

茨威格小说《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探索茨威格悲剧情结

茨威格把目光投射到那些伟大人物的悲剧时刻。对悲剧的衷情,是茨威格审美的重要标志。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茨威格明确表示出自己的这种选角倾向:从来不愿意去为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歌功颂德,而始终只着眼于失败者们的悲剧。(一)歌颂人性茨威格不为英雄人物歌功颂德,而着力表现悲情人物的崇高精神。
理论教育 2023-08-17

《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封面设计及意蕴分析

封面上最基本的要素是书名、作者和出版单位等信息。“闪耀时”侧重时间的定格,是主人公人生中最光辉的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这一猜测会在阅读目录及正文时得到印证。文字之外,封面上图案的设计也是引导读者探究作品的一条路径。比如陶元庆先生设计的《彷徨》的封面,三个用几何线条画成的人呆坐在椅子上,看着逐渐西移的落日。《彷徨》封面《边城》封面我们这一版《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封面,传达出怎样的意蕴呢?
理论教育 2023-08-17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历史的文学化书写和艺术效果

事,指向事实层面,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文,指向虚构层面,是文本中的布局、技法等文学技巧。历史书写要求对过去的事件进行梳理和界定,拒绝不实之词。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灵魂的猎手”“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的文学大家,茨威格通过对这些史实进行加工和处理,使这些本来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深邃的思想和惊心动魄的文学美感。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让作品的历史性让位于文学性,增强了艺术效果。
理论教育 2023-08-17

《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版本嬗变及销售成果

我们这一版《人类群星闪耀时》,和国内其他常见的译本一样,都由14篇历史特写组成。至1986年,这一版本共重印了40次,销售了694000册。《人类群星闪耀时》在中国的第一个译本,就是由楼适夷先生据此版本翻译的,当时书名被译为《历史的刹那间》[12]。与前两个版本相比,这个版本增加了《逃向上帝》《不朽的逃亡者》《一夜天才》《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和《封闭的列车》。
理论教育 2023-08-17

《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人物心理分析与刻画

对人物心理的分析与刻画,是茨威格的创作特点,也是研究者聚焦的问题。对心理的分析与刻画是“记”与“传”的巧妙结合。朱祖林关注传记的人物心理描写,如他在《斯蒂芬·茨威格心理描写的现代风格》一文中,提出了“心理时间”这一概念,茨威格“要在这些单位时间量中表现人物情绪兴奋的持续强度与意识流动的轨迹”,因而“能输出大流量的意识活动,潜意识中的心理积淀也往往在这短暂的瞬间勃发”。
理论教育 2023-08-17

《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故事要素解析

能够准确、精当地概括出故事情节是对读完一个叙事类文本的最低要求,但这也并不容易做到。(一)人物及其关系读完《不朽的逃亡者》,你能用下面的格式复述一下故事情节吗?一般的读者往往在第一处就卡住了——概括故事情节时的一大障碍就是人物的姓名,尤其是外国人的名字,拗口难记。
理论教育 2023-08-17

研读文献的方式及三对关系

整理文献的方式,我们首推研读,尤其是“笔读”,也就是做读书笔记式的研读,把自己阅读时的思考记在笔记本或卡片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三对关系:第一,一次文献与二、三次文献。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一次文献,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为二次文献。二者相比,专著更有系统性,而论文则篇幅短小,问题集中。
理论教育 2023-08-17

如何搜集茨威格传记的文献资料

比如,研究茨威格的传记艺术时,我们就要从纵、横两方面搜集以下文献:纵的方面,包括茨威格的传记,茨威格关于自己传记写作的文章;茨威格谈创作的理论,茨威格传记写作的起因、轨迹,茨威格所受的文学影响等。搜集文献是对上一步提问进行验证,即验证问题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取文献:1.数据库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我们搜集的资料主要是电子文献。
理论教育 2023-08-17

茨威格作品《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揭示观点和态度

我们还要准确地接收到茨威格在作品中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在故事的叙述中对人物或事件呈现出怎样的情感态度。[7]评判、偏向、偏好、感情就是历史书写时的观点和态度。《人类群星闪耀时》从整体上看采用的是全能全知视角,即叙事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了如指掌,通过调整叙事的节奏和叙事的顺序来实现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的表达。而前提条件是,作者的态度已经
理论教育 2023-08-17

《人类群星闪耀时》创作历程-最长的短章

从创作周期来看,《人类群星闪耀时》耗时最长,因而,其中的14篇短短的历史特写被称为“最长的短章”。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与政治活动被捕并判处死刑,行刑前1分钟获得沙皇特赦。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创作和思想的转折点。年轻的上尉鲁日应市长迪特里希的邀请,为莱茵军创作一首战歌。发表于1923年9月2日的《新自由报》的《玛里恩巴德哀歌》,则是为了纪念歌德创作《玛里恩巴德哀歌》一百周年而创作的。
理论教育 2023-08-17

茨威格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阅读课

舒昌善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译者后记》中这样评价茨威格:“他以诗人的姿态登上了文学殿堂,以小说家闻名于世,以卓越的传记作家永载史册。”[24]茨威格在传记创作领域功勋卓著,十几部传记类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呈现出一定的丰富性。如果把茨威格的传记文学比作一支大军,那么《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一本历史特写一定是其中一队战斗力极强的轻骑兵。
理论教育 2023-08-17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