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然资源法治研究

渔业资源:可再生、流动、易腐败的食物来源

(一)渔业资源的概念渔业资源从字面意义理解,是人们从事对水产捕捞时所获得的水中资源。渔业资源作为发展水产业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渔业资源往往具有可再生性、流动性、周期性波动、捕获后易腐败等特征。此外,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日益进步,渔业资源的开发种类也在不断扩张。如果各沿岸国及地区都在某一或某类渔业资源的繁殖季节不加节制地大肆捕捞,那么“公地悲剧”将是一种必然。
理论教育 2023-07-24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自然资源损害法律责任研究

为了完整地掌握自然资源法律责任,必须理清违法行为、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三者的相互关系,这是自然资源法律责任结构。自然资源损害法律责任结构可以根据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把自然资源损害法律责任分为自然资源损害民事责任、自然资源损害行政责任、自然资源损害刑事责任。自然资源法中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实施了致害行为;发生了损害结果;致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理论教育 2023-07-24

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然资源法治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理论教育 2023-07-24

我国草原资源立法沿革: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研究

有学者评价这是我国首次系统规定草原保护的措施。《草原法》后于2009年、2013年、2021年经历三次修正,于2002年经历一次修订。1993年,国务院发布《草原防火条例》。这标志着我国草原管理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有草原立法做保障的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草原制度建设的成果丰硕,逐步形成以《草原法》为基础,以相关政策、规章为支撑,以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补充的草原制度体系。
理论教育 2023-07-24

我国林业资源立法的历史沿革——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然资源法治研究成果

1979年,《森林法(试行)》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这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部专门法律。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森林法》进行修订,于2020年7月1日施行。2000年1月29日,国务院发布《森林法实施条例》,后于2011年、2016年、2018年三次修订。
理论教育 2023-07-24

我国自然资源禁限制度研究:生态文明视野下

我国的自然资源禁限制度自古就有,而且这种禁限往往表现为自然资源利用时间的禁限,即时禁,以及对某一区域的禁止,即地禁。目前我国对很多自然资源都设置了禁限制度。学者对这些禁限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认为主要有地事禁限、水事禁限、矿事禁限、渔事禁限、林事禁限、草原利用禁限等。
理论教育 2023-07-24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启动了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立法工作。198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明确了对部分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及其重要栖息地的保护。1986年,商业部发布《商业部关于严禁收购、经营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通知》,禁止乱捕滥猎、非法倒卖、走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因此,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工作一直处于不断地尝试与进步中。
理论教育 2023-07-24

我国自然资源税制改革及生态文明法治研究

自然资源税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在我国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资源税的主要目的就是调节自然资源的级差收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1994年分税制改革使我国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我国资源税制框架基本成型。2010年6月起,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逐步实施。2016年7月1日起,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全面展开。
理论教育 2023-07-24

矿产资源法特征及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研究

一些辞典中对矿产资源的界定很笼统,例如,《投资大辞典》将其定义为埋藏在一定地质体内的自然物质财富。但是可以看出,矿产资源与地壳是有一定联系的,并且矿产资源必须是对特定时空的人有价值。这两条都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因此,矿产资源的社会属性是它在开发、利用中不可小觑的一面。(三)矿产资源分类矿产资源可大致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类。
理论教育 2023-07-24

我国自然资源法的全面发展阶段: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法治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自然资源立法迅速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截至2006年8月,中国已制定了9部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30]制定了3部将自然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集于一体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31]同时,我国也颁行了大量的全国性自然资源保护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自然资源行政法规、规章。[27]孟庆瑜、陈佳:“论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及法律体系构建”,载《当代法学》1998年第4期。
理论教育 2023-07-24

自然资源损害的界定及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法治研究

狭义上的自然资源损害是指自然资源本身所遭受的损害。自然资源损害是指因环境侵害行为造成自然资源本身的重大不利变化,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变、恶化、部分或全部的被毁坏、功能的丧失等。自然资源损害所表现的丧失掉的生态价值部分直接表现为生态损害,而在研究生态损害的具体过程中,需要运用到自然资源损害的研究机理。
理论教育 2023-07-24

自然资源许可制度及其概念

自然资源许可制度是指在从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放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14]采用自然资源许可制度,可以把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并将其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15]从历史上看,我国自然资源许可制度自古有之。[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改革开放前,自然资源许可制度都迟迟未有进展。
理论教育 2023-07-24

《民法典》推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市场化的研究成果

《民法典》在考虑环境资源问题时,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物权体系,体现了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也直接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市场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民法典》中出现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物权编,相对于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靠前,这三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民法典》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市场化的促进。
理论教育 2023-07-24

我国矿产资源立法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政务院就颁布了《矿业暂行条例》,1965年底国务院针对矿产资源保护专门制定、公布了《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管理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指导,包括《矿产资源法》一部法律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三部现行法规。
理论教育 2023-07-24

阿尔卑斯山公约: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自然资源法治研究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阿尔卑斯山脉,相关国家于1991年在奥地利签订了这一公约。它是一个保护阿尔卑斯山的国际法律框架,是国际社会第一部以保护山脉生态系统为宗旨的公约。[13]《阿尔卑斯山公约》于1995年生效,目标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维持这个环境中的人类对资源的持久管理。同时设立缔约方大会,保证公约的实施和监督。
理论教育 2023-07-24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研究

[21]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1978年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4]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丰富。可持续发展原则也承接了这一特征,但也可简单地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关键词落在“可持续”和“发展”上来理解。“可持续”作为发展的显著特征,它不同于传统的发展观和发展策略。代际性可作为判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理论教育 2023-07-2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