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数码相机的主要功能及操作

3.5 数码相机的主要功能及操作

现以尼康数码相机D80(配备if ED 18-135mm镜头)为例来讲解。

图3-37 尼康数码相机D80

图3-38 模式拨盘

3.5.1 模式拨盘

(1)P—程序

在该模式下,相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自动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以获得最佳曝光。在快照和其他由相机控制快门速度和光圈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该模式。

若要在自动程序曝光下拍摄照片,请执行以下步骤:

①将模式拨盘旋转到P位置。

②构图、对焦并拍摄。

(2)柔性程序

在模式P下,旋转主指令拨盘可以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柔性程序”)。所有组合将产生同样的曝光。当柔性程序有效时,控制面板中将会出现一个p*指示。若要恢复默认的快门速度和光圈设置,可旋转主指令拨盘直到指示消失、选择其他模式或关闭相机。

(3)AUTO—自动

此模式是一个自动的“即取即拍”模式,其中大多数设置将由相机根据拍摄条件进行控制。

(4)S—快门速度优先

在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下,可为快门速度选择从30秒到1/4000秒之间的值,而相机可自动选择光圈以获得最佳曝光。使用低速快门,通过模糊运动物体可以表现动态效果,使用高速快门则可以“凝固”动作。若要在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下拍摄照片,可执行以下步骤:

①将模式拨盘旋转到S位置。

②旋转主指令拨盘以选择所需要的快门速度。

③构图、对焦并拍摄。

(5)A—光圈优先

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下,可任意调整镜头光圈从最小值到最大值,而相机可自动选择快门速度以获得最佳曝光。小光圈增加景深,可将主要拍摄对象和背景都加入到景深里。大光圈则虚化背景细节。若要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下拍摄照片,请执行以下步骤:

①将模式拨盘旋转到A位置。

②旋转副指令拨盘以选择所需要的光圈。

③构图、对焦并拍摄。

(6)M—手动

可以自行控制快门速度和光圈。是摄影创作的最佳模式,快门速度可以被设置为从30秒到1/4000秒之间的值,按住快门则可达到更长时间曝光。光圈可以被设置为镜头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数值。若要在手动曝光模式下拍摄照片,请执行以下步骤:

①将模式拨盘旋转到M位置。

②旋转主指令拨盘以选择一个快门速度,旋转副指令拨盘则可设置光圈。在电子模拟曝光显示中检查曝光。

③构图、对焦并拍摄。

(7)夜间模式[即取即拍模式(数字可变程序)]

用于拍摄夜晚的风景照。内置闪光灯和自动对焦辅助照明灯将自动关闭。

(8)运动物体锁定模式[即取即拍模式(数字可变程序)]

用于凝固动体动作瞬间的拍摄。内置闪光灯和自动对焦辅助照明灯将自动关闭。

(9)近拍模式[即取即拍模式(数字可变程序)]

用于对花朵、昆虫和极细小物体进行特写拍摄。相机将自动对焦于中央对焦区域中的拍摄对象。使用三脚架,可防止模糊。

(10)风景模式[即取即拍模式(数字可变程序)]

用于拍摄生动的风景画面。内置闪光灯和自动对焦辅助照明灯将自动关闭。

(11)人像模式[即取即拍模式(数字可变程序)]

用于拍摄具有柔和、自然肤质感的人像。如果拍摄对象远离背景或使用了长焦镜头,背景细节将被柔化以给出层次上的和谐感。

(12)夜景模式[即取即拍模式(数字可变程序)]

使用低速快门可拍摄出非常美丽的夜景。内置闪光灯和自动对焦辅助照明灯将自动关闭;使用三脚架,可防止模糊。

(13)夜间人像[即取即拍模式(数字可变程序)]

在较暗的光线下拍摄人物肖像时,用于主要拍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自然平衡。

3.5.2 闪光灯模式按钮

在P、S、A、M模式下可强行打开,不需要时,也可不打开。在自动模式、人像模式、近拍模式及夜间人像模式下是根据现场光的不足而自动打开闪光灯。

图3-39 闪光灯模式按钮

图3-40 BKT包围

3.5.3 BKT包围

曝光三次,闪光三次,白平衡三次(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使用)。包围将根据每次拍摄来自动改变所选设置,从而“包围”当前值。受影响的是使用个人设定13(自动包围曝光设定)所选的设置;在下文中,假设已选择自动曝光和闪光来改变曝光和闪光级别。其他选项可用来单独改变曝光或闪光级别或者用来包围白平衡。

①按住BKT按钮,并旋转主指令拨盘,以选择在包围序列(2或3)中的拍摄数量。

②按下BKT按钮,并旋转副指令拨盘,可从0.3EV到2.0EV之间为包围增量选择数值。

③构图、对焦及拍摄。相机将改变每次拍摄时的曝光和闪光级别。默认设置下,第一张照片将以当前的曝光和闪光灯补偿数值拍摄,随后的照片则以更改后的数值拍摄。若包围序列包括3张照片,拍摄第2张时,相机将从当前数值中减去包围增量,而拍摄第3张时将加上包围增量,从而“包围”当前数值。更改后的数值可高于曝光和闪光灯补偿的最大值,或低于它们的最小值。更改后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将显示在控制面板和取景器中。当包围有效时,控制面板中将出现一个包围进程指示。拍摄未更改数值的照片时,指示中的■片段将会消失,以负增量拍摄照片时,指示将会消失,而以正增量拍摄照片时指示将会消失。若要取消包围,按下BKT按钮并旋转主指令拨盘,直到包围序列中的拍摄数量为零,这时,控制面板中的BKT将会消失。最后有效的程序将在下一次包围激活时恢复。

3.5.4 AF/M(自动对焦/手动对焦的调节)

图3-41 AF/M(自动对焦/手动对焦的调节)

对焦可被自动调节,也可手动调节。也可为自动或手动对焦选焦区域,或在对焦后使用对焦锁定重组照片。

(1)自动对焦AF

当对焦模式选择器设置为AF时,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相机将自动对焦。在单区域自动对焦模式下,相机对焦时将发出一次蜂鸣音。在(运动)模式下选择了AF-A,或使用连续伺服自动对焦时,不会发出蜂鸣音(请注意,当在AF-A自动对焦模式下拍摄移动的物体时,相机可能会自动选择连续伺服自动对焦)。

(2)手动对焦M

当镜头不支持自动对焦(非自动对焦Nikkor镜头),或自动对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使用手动对焦(M)。若要手动对焦,请将对焦模式选择器设置为M,并调节镜头对焦环,直至取景器中clear matte区域内显示的影像在焦点上为止。

图3-42 测光模式按钮

3.5.5 测光模式按钮

按下测光模式按钮,同时旋转主指令拨盘,直至出现所需要的测光模式:

3D彩色矩阵测光:大多数情况下推荐使用。相机对画面的广泛区域进行测光,并获得亮度、色彩饱和的自然效果。

中央重点测光:相机对全画面测光,但重点在画面中央区域。

点测光:相机在直径为3.5mm的环上进行测光(约为画面的2.5%)。

3.5.6 AF(自动对焦模式)

包括AF-A,AF-S,AF-C。一般调到AF-A自动选择,即可对焦于静物,也可对焦于移动物。AF-S,单次伺服自动对焦,用于拍摄静物对象。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用于拍摄移动对象。调节:每按一次AF,即循环。

图3-43 自动对焦模式

图3-44 菜单按钮MENU

3.5.7 菜单按钮MENU

根据需要设定各种模式。大部分拍摄、播放以及设定选项可以通过相机菜单来设置。若要查看菜单,请按下MENU按钮。使用多重选择器和OK按钮,可在相机菜单中进行导航。

3.5.8 白平衡按钮WB

白平衡可确保照片的色彩不受光源色彩的影响。在大多数光源下推荐使用自动白平衡;若有需要,可根据光源类型选择其他值。

观察控制面板,按下WB按钮,同时旋转主指令拨盘,有以下选项可供选择:

自动:相机自动设置白平衡,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

图3-45 多重选择器

图3-46 白平衡按钮WB

白炽灯:在白炽灯照明下使用。

荧光灯:在荧光灯照明下使用。

直射阳光:景物处于阳光直射下使用。

闪光灯:闪光灯照明下使用。

阴天:在白天多云时使用。

阴天:在白天景物在阴影下使用。

K:选择色温。

3.5.9 AE-L/AF-L(曝光锁定,对焦锁定)按钮

对焦后可锁定对焦和曝光,以便改变构图。操作是:对焦框对准景物,并半按快门按钮不放,同时按下曝光对焦锁定钮,这时移动镜头,将主体放在画面任何位置时,其曝光数值和对焦都不会改变,构图完结后,按下快门摄影即可。

图3-47 曝光锁定,对焦锁定按钮

3.5.10 快门释放按钮

相机有一个两段式快门释放按钮,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时相机进行对焦。若要拍摄相片,将其完全按下。

图3-48 快门释放按钮

3.5.11 手动(M)模式下快门和光圈的调整

在控制面板显示快门和光圈数值的同时,取景器内有一个模拟曝光显示供拍摄者查看。这个图案可显示当前设置下是曝光不足还是曝光过度,使拍摄者对快门和光圈做相应调整。

①将模式拨盘旋转到M位置。

②旋转主指令拨盘以选择一个快门速度,旋转副指令拨盘则可设置光圈。在旋转指令拨盘的同时,从控制面板和取景器内提示图案中都能观察得到快门和光圈数值的显示变化及图标的变化。

图3-49 手动(M)模式下取景器内快门和光圈的模拟曝光显示

图3-50 取景器内模拟曝光

3.5.12 感光度的运用

感光度是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数码相机在拍摄时都要考虑感光度的设置,并有多项可选择:ISO25、ISO32、 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200等,常用的是ISO100、ISO200,高感光度范围在ISO400以上、低感光度范围在ISO50以下。感光度的数值相差多少,表示感光度就相差多少,如ISO200是ISO100的2倍。

(1)提高感光度的作用

每提高一级感光度,快门速度可提高一级。所以,在环境照度较暗的情况下,为促使快门速度提高,可根据需要合理地提高感光度。

表3-1 提高感光度实用价值列表(在同一光线条件下)

(2)提高感光度的副作用

感光度越高,画面的反差越低;

感光度越高,画面的噪点越大;

感光度越高,画面的色彩饱和度越低。

(3)如何正确使用感光度

①根据以上“提高感光度的副作用”的这一不利因素,在现场光线足够的情况下,不要提高感光度。

②一般正常的感光度设置在ISO100~ISO200即可。如果光线充足,为了确保画面的高质量,甚至可设置到低感光度(即50度以下),因为低感光度的优点,恰恰与高感光度的副作用相反。

③在实际拍摄中,如果感觉现场光线不够,或观察到快门速度很低,或要抓取高速运动的物体,可根据需要重新设置高感光度。

3.5.13 “影像尺寸”与“影像品质”的设定

对于“影像尺寸”与“影像品质”如何设定,很多人不知所措。

数码相机的“影像尺寸”与“影像品质”,实际就是图像的“像素大小”与“压缩比”的问题。而在实际运用中,很多人常常为是用RAW格式还是用JPG格式,是设定“精细”的品质还是设定“基本”的品质来拍摄而感困惑。于是,有些人为了保险起见,干脆统统用最大的尺寸、最好的格式进行拍摄,结果是占用了很大的存储空间。而有些人为了减少存储空间,就用M(中)或S(小)的尺寸、JPG格式的“一般”或“基础”品质进行拍摄,结果想放大照片时受到了限制。其实,这两种考虑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在没有经过比较,没有搞清楚之前,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影像尺寸”实际上就是“像素”的边长,我们用一张“纸”做例子,假如一张4288像素*2848像素(1221万像素)的图片,就是一张边长36cm*24cm的纸。用“L”尺寸拍摄,就是用足了这一张纸的全部面积(全部像素),用“M”尺寸,就是用了半张纸的面积(一半像素)。要把一张纸剪掉一半非常容易,而要把半张纸还原成一张纸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在尺寸的选择上,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选“最大”,就是把像素用足了。

“影像品质”就是图像存储时的“压缩比”,好比纸张的质地。我们用适用于重要著作、科技图书、学术刊物、大中专教材等正文用纸(凸版纸)做例子,凸版纸按纸张用料成分配比的不同,可分为1号、2号、3号和4号四个级别。纸张的号数代表纸质的好坏程度,号数越大纸质越差。

一张1221万像素图片TIF格式的文件量是35M(兆),这时代表1号张纸,可以说是一张具有质地均匀、不透明,有抗水性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等特性,中间是没有空隙的。而用JPG格式的“精细”(FINE)的压缩比(尼康相机称为4分之一压缩比,在Photoshop中是“12”最佳压缩比)拍摄的图片,相当于一张2号凸版纸,质地比较厚,但有一定的透明度。“一般”(NORM)的压缩比(尼康相机称为8分之一压缩比,在Photoshop中是“10”的压缩比),相当于一张3号凸版纸,质地稍微薄一点。“基本”(BASIC)(尼康相机称为16分之一压缩比,在Photoshop中是“8”的压缩比)的图片,相当于一张4号凸版纸,中间的空隙大了许多、更加透明了。在一般平视的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出纸的厚薄的,只有对着强光透射看,我们才知道它们的空隙和透明度是不同的。

用RAW拍的照片,用专用软件处理后,层次与清晰度明显比同时用JPG格式拍的照片要好。

因此,在拍风光、广告、人像等高素质照片的时候,最好用RAW格式。因为它是一种无损压缩,记录了拍摄的原始数据,后期调整的余地比较大,层次、细节比较丰富。而在拍摄纪实作品的照片,尤其是用于新闻报道的照片,用JPG格式就可以了。因为,这时候不是以“质”取胜,而是以照片的内容与立意取胜。这个时候,你只有把白平衡控制好,曝光不要过度或不足就可以了,照片的精细不精细你的肉眼根本无法区别,对比赛的影响是极小的。而且,现在的软件越来越先进,许多参数后期都是可以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