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彩色胶卷的类型

5.4 彩色胶卷的类型

在学习摄影的初期,我们建议用黑白胶片,用黑白片将训练眼睛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光、观察细微的美丽以及层次丰富的灰色调影。而有了一定的摄影技术后,才可转向彩色片的摄影,你可以从绚丽多彩的万花筒中,享受到所有的欢乐与神秘。

在数码摄影盛行的今天,虽然黑白及彩色胶卷的使用已失去了它们以往的辉煌,但它们所带来的无穷魅力及良好的画面质感、逼真的彩色还原仍然备受摄影者和专业摄影者的青睐。为此,这里将作简单介绍。

目前各国生产的彩色胶卷从用途来分,有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彩色正片和彩色中间片四种。其中彩色正片感光度比较低,一般只用于印刷幻灯片,或作彩色电影拷贝片用。彩色中间片是专供从彩色反转片(正片)拷贝彩色中间负片使用的胶片;而直接用于摄影的实际上只有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两种。它们的感光度、宽容度等基本和黑白胶片相同,区别在于彩色片的结构、用途及特性不同。

5.4.1 彩色片的结构

彩色片上有三层不同的感色层,如果用显微镜放大来看彩色片的横截面,有如下三层:感蓝层、感绿层、感红层。

图5-3 彩色胶片结构

彩色胶片有三层感光乳剂层,在这些乳剂层里面分别含有不同的能够生成染料的有机化合物,叫做彩色耦合剂(成色剂)。它们本身是无色的,但在彩色显影时能与彩色显影剂的氧化物耦合成为有色的染料。对于负片,上层盲色乳剂里所含的耦合剂在彩色显影时形成黄色,中层形成品红色,下层形成青色。这就是我们经过冲洗后的彩色胶片。通过扩印或放大再把影像投射到相纸上或者将反转片反转冲洗,胶片上层的黄色转变为蓝色,中间一层转为绿色,下层则转为红色,此时我们就得到了与自然状态一样的彩色照片或者透明的反转片了。

5.4.2 彩色负片的特点

①彩色负片经拍摄,冲洗后,在胶片上产生原景物的补色影像,呈现彩色透明负像,它们的红、绿、蓝色分别呈现为青、品、黄色。

②彩色负片主要用于印放大小不同的彩色照片,也可制作成黑白照片。

③彩色负片相对于彩色反转片来说,拍摄时容易掌握些,因为彩色负片的曝光宽容度比彩色反转片要大,在色温上不需要像彩色反转片那么严格。

5.4.3 彩色反转片的特点

①彩色反转片经拍摄、冲洗后,在胶片上产生原景物的色彩影像,呈现彩色的透明正像,它们的红、绿、蓝色分别呈现红、绿、蓝色。

②彩色反转片主要用于制作幻灯片,可直接供幻灯机放映用。

③彩色反转片还可用于印刷制版,效果质量比彩色照片的印刷制版要好很多,因为彩色反转片无论在影像清晰度、色彩饱和度,还是在层次、颗粒度等方面,都非常优良。

图5-4 彩色负片

④彩色反转片也可以制作成彩色照片,供个人存放影册或者供影展用。

⑤相对于彩色负片来说,在同等画幅、同等感光度的情况下,彩色反转片的色彩更鲜艳、清晰度更高、颗粒更细腻、层次更丰富,保存的时间也比彩色负片长,经专家鉴定,彩色负片经拍摄的影像可在15年内保持不变色,而彩色反转片经拍摄的影像可长达90年不变色。

图5-5 彩色反转片

图5-6 彩色幻灯片

图5-7 彩色幻灯片放映

表5-2 光源与色温对照表

5.4.4 日光型和灯光型彩色胶片

为什么要分日光型和灯光型呢?这是因为用彩色胶片拍摄时,关系到“色彩平衡”的问题,这是彩色片与黑白片完全不同的特征。

在拍摄黑白照片时,不论光源是日光、电子闪光灯、碘钨灯,还是家用白炽灯,都可以用同一种胶片,但用彩色胶片拍摄时就不行了,原因是不同光源的色温不同。例如:太阳色温高,产生的光很蓝;白炽灯色温低,产生的光为红橙色。一般来说,色温越高,光越偏蓝;色温越低,光越偏黄、橙、红。色温用绝对温度K表示。为了使彩色胶卷理想而准确地表达自然界的色,也使胶卷与高色温和低色温这两个极端在色温上能达到一致性,就有了彩色胶卷日光型和灯光型的分类。

日光型片适合在阳光下或者电子闪光灯的照明下拍摄,其平衡色温为5400K~5600K。灯光型片适合在碘钨灯、钨丝灯(白炽灯)下拍摄,平衡色温为3200K~3400K。相反,如将日光型片在碘钨灯、白纸灯下拍摄,会使你所拍摄的影像偏橙红;如将灯光型片在阳光下或电子闪光灯下拍摄,所拍摄的画面就会偏蓝绿。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一种错误的彩色胶卷选择。当然,如果有意识地使画面产生某种色彩的偏色,以达到某种渲染气氛,是可以反向选择的。如拍摄日出的画面,经常是运用了彩色平衡反向选择。即日出时,太阳和天空是低色温(2000K),为了渲染太阳和天空的绚丽,我们常常就用日光型的高色温(5500K)胶片去拍摄,这样所拍摄的画面就更加红润辉煌。

图5-8 不同色温的胶卷拍摄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