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模糊圈的概念
2025年09月26日
4.1 模糊圈的概念
“模糊圈”又称为“分散圈”。从以下介绍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到模糊圈的概念。
影像是由无数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的,形成影像的光点越小,影像清晰度越高;形成影像的光点越大,影像清晰度越低。这就是我们在观看一幅照片时会出现这幅照片有的地方很清晰,有的地方不大清晰,甚至完全虚糊的原因。
而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当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的某一点时,该点在胶片上就产生焦点,而这个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光点。这种最小光点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小的圆圈。离开聚焦点前、后的其他景物在胶片上就不能产生焦点,它们的焦点落在了焦平面的前面(比聚焦点远的景物)或落在了焦平面的后面(比聚焦点近的景物),而在胶片上形成的成像圆圈(光点)要比焦点上的圆圈(光点)大。
聚焦点前后景物在胶片上结像的圆圈虽然增大了,但仍能用眼睛看到较为清晰的影像。不过这结像的圆圈越来越大时,影像就越来越模糊。
在实践中,我们把这种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称为“模糊圈”。当圆圈小于模糊圈,能产生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当圆圈大于模糊圈,能产生模糊的影像。模糊圈好似模糊画面与清晰画面(包括较为清晰的画面)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