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提升视觉功能有方法

第2节 提升视觉功能有方法

每到孩子们下课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站在教室门口和孩子们打招呼告别。扬扬是其中特别可爱的一个孩子,老师们总爱逗他玩。这不仅是因为他年纪小——才三岁半,更重要的是他那小小的模样和奶声奶气的声音,更让人顿生怜爱之心。

爸爸来接扬扬的时候,总是要求扬扬和老师说再见,“扬扬,这是谁?快,和她说再见。”

扬扬挑起小眉毛,漫不经心地看一眼,“陈——老——师”,说话总是这么慢慢悠悠,“我下课了,再见!”仿佛一个小大人。

扬扬刚来上课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他还不到三岁,不仅体质很弱,胆子也很小,一进教室就开始哭,搂着爸爸的脖子不让爸爸走。他也不喜欢和人沟通,不愿意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很少和老师说话。

扬扬并不是不会说话,他会唱儿歌,也会背诵一些唐诗,对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而言,算是很能“说”了。如同一些有自闭倾向的孩子,他的配合能力不好,语言理解差,往往自顾自地说话,眼神对视少,视知觉能力和感觉动作能力着实很差。不管什么笔,只会一把抓,然后在纸上戳几下,就算完事。走路也是摇摇晃晃,既不会跳床,也不会翻滚。

鉴于扬扬虽然已经快三岁了,但是整个身体却还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老师先给他安排了有助于增加整个身体力量的练习——仰卧起坐。开始的时候,老师只是拉着他的手做三到五下,慢慢地才增加量,过了一段时间,又让他拉着自己的裤子坐起来。仰卧起坐是最基本的一项运动,能够锻炼孩子腰部的力量。当大的躯干有力时,才能期待四肢有力和协调。增强扬扬手脚肌力的运动也同时进行,如手撑地、握单杠、蹲起练习等。扬扬做一会儿就觉得累了,这时老师就拿出儿歌书给他看,让他休息一会儿,逗他玩一下,才继续运动。这样,少量多次,慢慢积累,扬扬就不会厌烦和排斥了。

此后,老师逐渐增加扬扬运动的方式和数量,跳跃、翻滚、滑滑梯、荡秋千、丢接球……在运动中,扬扬慢慢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及游戏带来的快乐。

等到扬扬和老师有了一些配合,也喜欢来找老师玩的时候,老师才慢慢带扬扬坐下来,但是并不急着让扬扬画一些规则的图形或做手工。刚开始时,老师给扬扬一支油画棒和一张白纸,让他在上面“绕毛线团”(编者注:涂鸦练习)。对于扬扬这种手臂力量弱、视觉能力差的孩子而言,握笔绕圆并不是一件轻松活。扬扬常常只画了一条曲线,笔就自然从手上掉落下来。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往往会认为这是由于孩子不看或注意力分散所致。可实际上,这恰恰是因为孩子手腕力量不足,所以才无法绕圆。“不看”或“不好好画”只是一种表象,并不是无法完成的主要原因。

找到主要问题之后,老师轻轻握着扬扬的手在纸上绕圆,扬扬会画的时候,老师就松开一下,画到转弯的地方,再用力帮扬扬绕。几星期以后,扬扬就学会了在纸上绕画毛线团。

除了绕画毛线团,撕纸、剪纸、串珠、拼搭玩具……都是扬扬最初练习手眼协调的好方法。等到扬扬握笔有了一些进步,老师就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学习两点连线。

对于一个有自闭倾向的孩子而言,两点连线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为了吸引扬扬看纸上的点,老师在纸上贴了两个漂亮的红五星,闪闪的红星大大的,之间的距离也不长。老师把扬扬的手轻轻朝星星那边推过去:“扬扬,把两颗星星连起来。”在老师的辅助下,扬扬找到了上面的那颗星星,但是在找第二颗星星时,他手一抖,往下一拉一歪,就错过了下面的那一颗。下一次,扬扬再画的时候,老师就会轻轻碰一碰他的手,让他画到下面那颗星星上,并且及时表扬他“扬扬真棒!”多画几次以后,扬扬就开始有感觉自己去寻找下面的星星了。老师也慢慢地不再用手去辅助他,让他独立完成两点连线。

自闭儿进行视觉能力训练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眼睛不看教材的情况。老师们要注意的是,一是选择难易程度适合孩子的教材,教材太简单,孩子不会有进步;教材太难,他们就会没有耐心跟着学。二是要给予合适的辅助,辅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降低难度、用手辅助或用语言等帮助他们完成。尽量让孩子们在完成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样他们才会慢慢愿意做这种练习。三是要想方设法吸引自闭儿的注意力,如在纸上贴贴画,或用他们喜欢的东西强化。有一个孩子很爱吃糖,老师在教他连线的时候,就把一颗糖果放在某个点上,并且不断地在各点之间移动糖果,小朋友的眼睛跟着糖果的移动而移动,慢慢就学会了自己找纸上的点。

在扬扬完成了画毛线团和两点连线的任务之后,老师进一步加大了他视觉操作的难度:仿画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垂直线、水平线、圆形、正方形等;玩简单的迷宫和数字连连看;从两点连线慢慢跟画2×2的点连线;从简单涂鸦进入涂色阶段……

半年多之后,扬扬的视知觉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只需要老师口头提示一下,他就可以走出稍复杂的迷宫;涂色也越来越均匀,还可以自行配色;可以做1—50的数字连连看;仿画简单的几何图形……

最重要的是,扬扬的整个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他对环境不再那么敏感,胆子也变大了,愿意和老师、小朋友进行一些交流,目光对视、沟通能力进步不小,理解力也提高了。

学龄前的孩子提升视知觉能力的主要方法是练习涂鸦着色、剪纸手工、走迷宫、数字连线、两点连线。显然,这对于他们而言肯定是不够的。为了应付学校的课业,他们需要更高难度的视觉功能训练。就算是自闭儿也不例外!

image

图1 扬扬的涂色作业(三岁半)

image

图2 扬扬的迷宫作品(三岁半)

此外要提醒大家的是,自闭儿能不能上学和年龄无关,主要看孩子是否具备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能力。我这里讲的关于如何提升学龄期前后的视知觉功能,并不适合所有处于这个年龄段的自闭儿,而单指那些各方面能力都已接近上学水平的孩子们。

虽然平平已经上学了,但每个星期总有两天,妈妈还是会把他送到中心来上课。每次来的时候,老师除了给平平准备一些看图写话、阅读分析之类的小任务,还会重点准备一些提升视觉能力的功课,包括仿绘几何图形、跟画点图、格图和对称图形,而之前的涂色、剪纸、迷宫等,偶尔也会准备一两张,不过这些只是让平平玩一玩而已,对于提升他的视知觉能力已经没有太大作用。

跟画练习往往是这些孩子们做得最多的训练。这个时候,平平已经不再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了。老师只需把他要做的那一页教材给他,并告诉他今天要学的是哪些,他就可以自己完成。如果碰到不会画的,他也已经学会自行向老师求助。

老师对于这些格图、点图教材的设置往往是由简入繁,孩子们也能够通过这种安排渐渐跟上老师的步骤。我们的汉字像一幅图画,笔画结构也和点、线、面的结合有关,而点图、格图难度的增加,和我们学习汉字的难易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孩子们仿绘的格子、点子越多,画出的图形越复杂,就表明他们的视觉辨识和记忆能力越强,也就更容易学会写并记住更为复杂的汉字。

随着格子或点子越来越多,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掌握,老师会教他们一个“笨”办法,就是数格子或点子,而孩子们在数格子或点子的时候,数量的概念就慢慢在他们头脑中变得清晰起来,到最后,只要用眼睛一扫,他们就会在相应的格子或点子中找到对应的线条,至于有几格或几点,到底是多少,也一目了然。

有时候老师也会给平平出一些“难题”——仿绘那种线条特别多的图形。要完成这些图形需要一些小技巧,就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画,才不容易出错或漏线。这时候,老师会教给平平一些方法,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再外面,或者先外面再中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练习,平平很快就掌握了这些规则。在这个过程之中,做事情的顺序和条理也就慢慢根植在了孩子的思维和行动中。

image

图3 平平画的曲线对称图形

练习对称图形则是让孩子们初步掌握空间感的有效方法。不管是圆形、方形还是三角形,生活中很多物品其实都是对称的,对称只不过是一种基本的平面形态。可自闭儿却很难理解这一点。他们总以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为标准。一个很简单的挥手,他们总是会用手心对着自己和别人告别,因为他们看到别人挥手时用的也是手心。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镜子中呈现的物体是反向的,就像他们的思维总是从“我”的感受出发。

在这些练习中,难度最大的就是仿绘几何图形。仿绘这些几何图形不能借助于任何工具,单靠孩子们对于空间、距离、角度、方向、顺序、对称的判断和感知,这成为体现孩子视知觉功能高低最重要的表现。

跟画和仿绘练习不仅能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视觉辨识能力,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明亮了,心灵也会随之聪慧起来。

平平来中心上课已经超过五年,虽然他已经会画非常复杂的图形,但提升视知觉能力对他来说依然十分重要。因为视知觉功能是孩子增强理解力、条理性以及整个逻辑思维发展的基础。

本章提示与建议

1.视知觉能力影响孩子的理解、写字、手眼协调以及说话的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孩子在感觉动作里体会到的距离、角度、方向、时间和空间,是视知觉能力提升的基础。

2.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可以做的视觉训练有涂色、走迷宫、两点连线、剪纸等。

3.学龄后的孩子需要仿绘几何图形、跟画点图、格图、对称图等更为复杂的视觉练习,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视知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