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艺术创造与艺术评判》简介
《艺术家、艺术创造与艺术评判》这本书是由.辛尘著创作的,《艺术家、艺术创造与艺术评判》共有81章节
1
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丛书编委会
主 编:夏燕靖 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廷信 刘伟冬 李立新 李向民 周 宪 夏燕靖 黄 惇 谢建明 彭 锋...
2
序
刘伟冬(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艺术学作为门类学科的确立是很晚的事情。在2011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3
关于丛书的几点说明
夏燕靖 编撰艺术学理论丛书,是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十二五”至“十三五”重点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要求,正如伟冬院长在丛书序言中所强调的,...
4
目录
目 录 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丛书编委会 序 关于丛书的几点说明 导言 第一章 艺术学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学 一、“艺术学”的含义及种种理解 二、“艺术学之父”从事...
5
导言
这是一本研究艺术学原理的专书。艺术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艺术活动的学问。当然,本书的读者应该是艺术爱好者,尤其是职业从事艺术活动的朋友们。 热爱艺术的人太多太多,...
6
第一章 艺术学
...
7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学
面对“艺术学”,我们有很多疑惑。 首先,艺术学仅仅是一种外来的学问,还是中国本来就有的?仅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创建的,还是古已有之?其次,艺术学是仅仅研究...
8
一、“艺术学”的含义及种种理解
德文“kunstwissenschaft”(艺术学)一词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kunst(艺术)与wissenschaft(科学)构成。wissensc...
9
二、“艺术学之父”从事艺术理论研究的初衷
任何一种学术的建立,其特定的目的与其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二者是互为因果的。艺术学的目的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看看“艺术学之父”费德勒以何种立场研究艺术,...
10
三、西方艺术学思想的古今发展演变过程
从费德勒学说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出,“艺术学”之名虽然晚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被提出,但至少在费德勒眼中,作为对艺术的理性反思,可以被称为“艺术学”的有关艺术研究...
11
四、确认“艺术学”
至此,我们可以对“艺术学是什么”的讨论作一小结。 首先,艺术学从来就是一门开放的、流动的学问。艺术学的开放性,是指在艺术研究发展过程中,不断借助和接纳当时其他各...
12
第二节 艺术学学科与艺术学原理
一种学问的学科化,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明确了该学问的对象、性质和目的指向的基础上,与之相关的各个方向、各种方法的学术研究逐渐聚拢汇集,形成为具有一定范围、可...
13
一、艺术学专业的科目与艺术学理论的构架
对古今中外关于艺术的研究作一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与艺术学学科相关的学问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具体的门类艺术研究,一是哲学—美学及关于艺术一般的研究。换言之,艺术学...
14
二、艺术学原理的定位与任务
在考察了艺术学学科(学术研究体系与专业科目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的架构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艺术学原理在其中充当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这正是本书所需作出的学术定位...
15
第三节 艺术学的根本问题与研究方法
关于艺术学根本问题的思考,是艺术学原理研究的首要任务。它既与艺术学理论在总体上的学术指向相关,也是由艺术学原理这一具体科目的建设及其理论体系构建的需要所决定的。...
16
一、艺术学的根本问题
提及艺术学的根本性道理,人们自然会想到“艺术的起源”与“艺术的本质”这两个问题。[32]这两个问题正是以往的美学或“艺术概论”所连篇累牍津津乐道的话题,似乎只有...
17
二、艺术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艺术学原理不应、也不能回避艺术学研究的方法论。 如前所说,一种学术所采用的方法是与它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密切关联、相互适应的。例如哲学原理,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最...
18
第二章 艺术家
...
19
第一节 作为艺术学核心范畴的艺术家
艺术学是研究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专门学问。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活动的能动主体是艺术家;换言之,艺术家的精神生产乃是艺术活动内层的实质性内容,本质...
20
一、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学原理的核心范畴,是由其在艺术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人类文化史无非是“人”的不断生成的历史。考察人类文化史...
21
二、艺术学的思考原点与内外研究通道
现今中国学者已经注意到:“无疑,艺术的本体性正在于它的‘创造性’。现代艺术学的中心也就明显地从以往的本体求证、文本批评而走向对于艺术的‘创造性’的关注与思考,也...
22
第二节 艺术家的地域规定与历史规定
研究“艺术家”,首先必须考察其地域规定和历史规定,因为,艺术家都是活生生的人,生存、活动于特定的地域和时代之中。从艺术史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23
一、艺术家的地域规定与跨域规定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艺术学的角度看,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艺术家,从而养育一方艺术,这是艺术家的空间维度或地理维度的规定性。 人的生存,必定依凭于特定的地域...
24
二、艺术家的历史规定与时代规定
在艺术的地域性、民族性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历史规定,即艺术家是历史的产物,并带有显著的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这种时间维度或传统维度的规定性,与艺术家的...
25
第三节 艺术家的教育规定与社会规定
正像一个人的习性的养成,与其少年时代的社会环境、所受教育直接相关,一般说来,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方式的形成,甚至其艺术风格的最终确立,也与他学艺初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
26
一、艺术家的教育规定
文化的传承、人类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无论是原始的经验技能传授还是现代的系统知识传授,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古今中外不同地域族群的教育内容、方式可以...
27
二、艺术家的社会规定
与考察艺术家的教育规定一样,考察艺术家的社会规定,也是为了更清晰地勾画出地域规定、历史规定等客观环境条件与艺术家主观条件形成的关系。所不同的是,艺术家的教育规定...
28
第四节 艺术家的才能规定与目标规定
艺术家从事艺术活动,必定有其足够的主观条件,并且因此而区别于其他职业者。艺术家的这种主观条件集中体现在其特殊的才能与特殊的目标上,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家的才能规定...
29
一、艺术家的才能规定
毫无疑问,艺术家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除了天赋条件,这种特殊的才能首先被人们理解为艺术家的专业技能,即其从专业教育中获得,在社会艺术活动中不断锤炼、积累并展示出来...
30
二、艺术家的目标规定
与艺术家的才能规定密切相关,艺术家的目标规定是指其进入艺术活动之际的自觉追求对其行为方式及功效的影响作用。即,个体从事艺术活动必有其自觉的追求目标,这一明确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