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马子禄”
马子禄,是兰州牛肉面的一个品牌。
我在兰州学习和工作了二十年,但是想要品尝这份美味,还是要排长队的。排到跟前,看师傅们拉面、舀汤、放料,展示兰州牛肉面独有的技能和魅力,的确是一种享受。待到吃面时,品尝着面与汤结合的美味,这份享受便会加倍。
可就在最近,很多“老兰州”开始抱怨“马子禄”了,因为随着名气的增大,面和汤的质量都下降了,这碗给兰州人带来很多念想的牛肉面开始变味了。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唏嘘不已,这“马子禄”与牛肉面,很像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我是一个班主任,带了将近二十年的班,每每坐下来回顾自己的班主任历程,成败得失都是对半的,有那么几年很成功,有那么几年很挫败。成功的那几年,感觉自己很膨胀,放下了平凡,是一个人生赢家,于是骄兵必败。挫败的那几年,开始反省,知耻而后勇。但无论成功与失败,在这条道路上,方法可以改,态度可以改,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我对这份工作的观点和看法。这很像一碗牛肉面的质量。
一个班级,总要从最底层看起,尊重了排名最后的孩子,就是尊重了一个班级;宽容了最调皮的孩子,就是宽容了整个班级;表扬了成绩最差的孩子有进步,就是表扬了一个集体。以人为本,应当以最底层的人为本,否则就是冠冕堂皇的形式主义。
我常常感恩自己所带的学生们,是他们给了我动力,给了我荣誉,也给了我小小的名气。没有学生们,自然不会有我。很像“马子禄”,名气很大,却忘记了自己就是做那一碗牛肉面的。卖名气的日子过不长久,于是就有了街头巷尾的抱怨。做不好那碗牛肉面,再大的名气也终将回归原点。如同今天的班主任们,有再大的名气,只要离开了学生,工作就没有了意义。
“马子禄”要做的,是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碗牛肉面,或许一次的偷工减料并不影响名声,但可怕的是习惯。当那些做法成为习惯,就是失败的开始。经商如此,教育亦如此。漫长的班主任工作中,偏袒一个学生似乎并不影响班级的优秀,但这样的习惯养成了,学生就会抱怨,家长就会抱怨,怨气大了,名气就小了。
经商讲究“诚信赢天下”,教育讲究“以人为本”,但有多少买卖能真正“以质为本”?又有多少教育能真正“以人为本”呢?“马子禄”要做的,是放下名气,好好做那一碗面;而班主任要做的,是放下荣誉,善待每个学生。
道理相似又相通。商业化的社会,人们总会抬眼望见各种利益,不愿低头做好质量;功利化的教育,我们总愿膨胀于各种荣誉之中,不愿平心静气地善待每个平凡的孩子。坚持错误下去,或许还有利益,或许还有荣誉,却失去了真正的土壤。若干年后再回首,望那一片盐碱地,只剩下苦笑。
我希望“马子禄”的名气更大,但我更希望兰州牛肉面更好吃。我希望自己的荣誉更多,但我更希望我是受每个学生尊敬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