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温度,就是节日

只要有温度,就是节日

时常感到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小时候,自己和节日的关系大多停留在食物上,想着那一个粽子,那一块月饼,那一桌盛宴。当物质不易满足胃口时,便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节日背后的东西。待到长大读书、受教育后,方才从书本上和老师口中了解到了每个节日的不同文化。在学了英语之后,脑子里又多了很多关于西方节日的知识。

现在不同了,节日于人,早已不是一份特殊的食物就可以满足的了,于是我们开始在节日上挖掘,挖出了节日的历史背景,挖出了节日的注册权益,甚至挖出了东西方节日的差异。还有人强调要注重中国节日的重要性,抵制西方节日,认为它不属于我们。

我的孩子曾经问过我西方节日的由来,我总会用很中国化的观点来解释。比如圣诞节,我会告诉她西方国家会放假,人们会团聚,无论家人还是友人,人和人之间的温度都会增加。人们在这几天的假期中恢复了几近停滞一年的互动,从而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正如我们的春节。比如感恩节,我会告诉她,西方人无论是感恩节还是饭前的祈祷,都是为了感谢天地让我们拥有的一切。而我们中国人要感谢父母、先人,感谢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缘在这个世界相聚。至于那些关于耶稣诞生、五月花号避难的故事,我总是避而不讲,我相信总有一天孩子会明白,一个节日或许因为一个事件而诞生,但总会因为人性的温度而去发展,只要温度还在,节日就在。每一个节日,终将成为人们团聚的理由。

在节日里,只应该有人的存在,哪里有什么东方、西方呢?试想一下,在春节,我们看见了许久不见的亲人,围坐饭桌、美酒微醺的同时,是什么带来了这样的幸福?是人,是情意的温度。中秋节,我们又团聚在了一起,有几人真的会去赏月呢?我们因眼前亲人的快乐而快乐,我们会通过电话同远方的亲人干杯遥祝。在圣诞节前夜,一个父亲悄悄地将准备好的礼物放到孩子的床头,想象着孩子的快乐,忧伤着自己无法一辈子去做孩子的圣诞老人。无论快乐或是忧伤,这份生命的温度总会让我们有了无穷的动力去面对灿烂的明天。在情人节,带着父母儿女去照一张全家福,再看看街头那些攒动的成双背影,细嗅一下空气中的玫瑰香气,心底的温暖让我们早已分不清情人和亲人,谁又知道,也许哪一个世界已经将亲人和情人提取了公因式,全部变作了亲情呢?

想想都美好。

今天是圣诞节,我收到了很多学生、朋友的祝福,正是被人祝福、被人惦记的美好,升高了我内心的温度,让我在面对镜前的自己时,忽然赶走了岁月的痕迹,面色红润,心情温暖如春。

节日本是人的节日,我们应该让空气中弥散着人情的温度。想起我的亲人和孩子们,想起那些善待我的人们,甚至想起校园周围的草木,我又如何能让自己的内心冰冷起来呢?

热乎乎地活着,在节日里分享自己幸福的温度。只要有温度,就是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