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孤独的追击

5.孤独的追击

第二天清晨,杨前一天晚上的郁闷情绪已经被冲淡了。

猎人们踏上了回家的路。不到一个小时,杨在心里开始盘算,想要找个理由留在此地。不久,他又发现了沙丘雄鹿的新脚印,杨的心又被点燃了。

“我现在还不想回去,就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挽留我,让我不要回去。我一定要和沙丘雄鹿再见一次面。”

其他的猎人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低的温度,决定回去了。杨从雪橇上取下小锅子、毛皮和少量的食物,向大家告别,然后独自一人继续追踪雪地上的新脚印。

“再见,再见,祝各位平安回家!”

杨目送着渐行渐远的雪橇队伍,一股从未有过的孤独寂寞感涌上心头。以前,即使独自一人在山野中捕猎待上好几个月,他也没有觉得寂寞,可是现在不同了,他独自面对着无边无际的雪地,一种无法形容的孤独充满了他的内心。

这种感觉就像幽灵一样,徘徊在他的脑海里,难以驱逐。以前他常常独自品味世界的乐趣,但现在那些乐趣都到哪里去了呢?杨想大声呼喊,召回远去的同伴,但是强烈的自尊心又让他开不了口,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孤独。

雪橇队伍消失在雪地里,再也看不到了,现在,即使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不一会儿,寂寞的感觉好像自动消失了一般,他的心又一次被雪地上鹿的脚印锁住了,不自觉地又踏上了“征途”。他慢慢地进入了角色,变成了一只紧追猎物的凶猛野兽,刚才那股浓厚的伤感情绪顿时化为乌有。

天色已晚,但杨仍沿着脚印穷追不舍。脚印在几个地方显得很杂乱,断断续续地进入了繁茂的白杨树林。经过一天一夜的逃命,再加上失去了亲爱的妻子,雄鹿已经疲惫不堪,它需要休息。当然,为了安全,它迎风而卧,眼睛、耳朵时刻注意着杨接近的方向,鼻子还不时地嗅着,想从风中的气味来判断危险是否到来。

杨看出了雄鹿的心思,想从旁边绕过去,他心想:“这次我一定能够一枪打中它。”杨跟着脚印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他十分紧张,在雪地上匍匐前进了很长一段距离。忽然,他听见身后有小树枝折断的声音,他回过头察看了许久才发现:那是雄鹿发出的声响。

原来,聪明的雄鹿在躺下休息前,依着自己原先的脚印,倒退回去,让追赶它的人认为自己仍在前进。杨果然上当了,还以为它在前面,仍往前继续追赶,可是雄鹿早已躺在杨的身后了。它闻到人的气味,马上变得异常警惕,拔腿就跑,等杨发现自己上当时,雄鹿已经跑出了好几千米远。

追踪着雪地上的印痕,杨来到了北方的一个陌生地带。这时,又黑又冷的夜晚降临了,杨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一处可以稍微躲避风寒的地方,模仿印第安人的办法,燃起了一小堆篝火。

他记得,以前加斯卡说过:“在森林里,燃起大的篝火是愚蠢而且危险的行为。”

杨在篝火旁,想缩身而睡,但是寒冷的夜,刺骨的寒风,让他像狗一样地翻了几次身。这时,他想如果人的脸能像动物那样长出毛该有多好;又想,如果有大而多毛的尾巴来温暖冻僵的手脚,也是很不错的。

天上的星星格外亮,衬托得森林更加阴冷,广袤的大地被笼罩在严寒里,那又厚又重的地面仿佛被冻得裂开了。附近湖上的浮冰不停地崩裂,声音响彻了湖边的原野。一股刺骨的冷气流在山丘之间的低洼地带兜着圈子。

半夜里,跑来了一只灰狼。那只狼可能没有把杨当作危险的人类看待,只是“呜呼、呜呼”地像狗一样哼着走过来,好像在对杨说:“喂,你终于又回到野生动物的世界里来了。”

天快亮的时候,稍微暖和了一点,但又刮起了风雪。这时,雄鹿的脚印已经完全消失了,杨一味地低头跟着雄鹿的脚印,已经不知道自己走了多少路,身处何方了。

他在风雪中,摸索着前行了两三千米,但还是没有找到目标,于是他决定到伯国河去。伯国河应该在东南方向,但哪边是东南方向呢?细碎的雪越下越大,打得他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已经皴裂,让他感到刺骨般的疼痛。这雪下得真够大的,近看,是烟一般的雪;远眺,是雾一般的雪。杨走进白杨树林,开始挖雪。终于,他挖到了麒麟草。这种草都是向北生长的,虽然已经枯萎,却仍然善解人意,亲切地告诉他哪边是北方。找到了方向后,杨便上路了。一旦觉得方向可能有问题,他就会马上挖掘可代替指南针的像磁石般的麒麟草,来辨别方向。

杨终于走到下坡路了,伯国河应该就在眼前。雪已经停了,杨又用了一整天来继续找寻鹿的脚印,却一无所获。那天晚上跟前一天的夜一样寒冷,夜里杨又忍不住想:“如果自己的身上能长出更多的毛来抵御难耐的严寒,该有多好!”

杨在单独过夜的第一个晚上,脸和脚趾都被冻伤了,伤口像被火灼烧一般疼痛难忍,可是为了能捉到雄鹿,杨依然咬紧牙根,继续前进。他的心底仿佛有一个声音在鼓励他:

“前进吧!胜利就在眼前了。”

第二天,好像有一般神秘的力量在召唤他,他向东渡过伯国河,来到一片没有树林的地方。走了不到一千米,他便看到了被风雪覆盖的已经模糊了的雄鹿的脚印,于是继续跟着脚印跟踪了下去。不久,杨找到了一个曾有六头鹿休息过的地方。那地方有许多脚印和一个特别大的鹿睡过觉的痕迹。

杨心里想:“能留下这个印痕的只有那头雄鹿。”

印痕很新,而且印痕还没有结冰,杨兴奋得心脏怦怦直跳:“鹿离这里一定不到两千米。”

走了不到一百米,他在薄雾笼罩着的丘陵地带,模模糊糊地看到五头鹿正竖起敏锐的耳朵倾听着什么。同时,积雪覆盖的丘陵上正站着一头躯体巨大、犄角如树枝般的雄鹿。

鹿群很快发现了他,在他还没来得及开枪前,就像一阵风一样,全都逃走了。那座丘陵似乎特别爱护鹿群,又把它们从枪的威胁下隐藏了起来。它们知道敌人还在后面紧追不舍,于是沙丘雄鹿再次集合了鹿群,和上次一样,兵分两路,向前逃命。

杨仍旧追赶那只沙丘雄鹿。他一直追赶它到伯国河的洼地,这段路程约两千米,最后到达了一处茂密的白杨树林。冥冥中,好像有什么在对杨说:“雄鹿正隐藏在这里窥伺动静,但它绝不会在这里休息的。”

杨也躲了起来,和雄鹿玩起了躲猫猫,细心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过了三十分钟,一个黑点终于走出了白杨树林,登上了对面的山峰。等到它越过山顶不见了踪影的时候,杨就横过山谷,蹑手蹑脚地迂回攀爬过了山峰,来到背风的山坡,寻找雄鹿的脚印。但雄鹿不是傻瓜,它登上高峰,回头一望,正好发现杨正横过山谷追过来,于是它又飞似的跑掉了。

雄鹿有着敏锐的嗅觉和与人类斗争的经验,很快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在这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绝对不能轻举妄动,因此它又迅速地往新的地带逃去。

现在,杨终于明白以前常听到的老猎人讲述的狩猎秘诀:不论猎物跑得有多快,只要猎人具有超人的耐力,一定会获得最后的胜利。现在,杨仍然精力旺盛,而大雄鹿每次跳跃的距离却变短了,这表明雄鹿已经开始疲惫了,如果能乘势追击,必定有所收获。

雄鹿的奔跑路线弯弯曲曲,它时常会登上高高的山丘,在银色世界里,登高望远,观察敌人的踪迹。杨在紧追不舍的同时,一直在疑惑:“这头雄鹿在找什么呢?又在害怕什么呢?为什么我追着追着,总是发现脚印突然中断了呢?”他完全不明白雄鹿的目的是什么。

每当脚印中断,杨必须绕回到原来的路上,花上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找到雄鹿的新脚印,然后再继续追赶。可是此时的脚印却表明,已经疲惫的雄鹿的跳跃幅度竟又由短变长了。

夜,慢慢笼罩了大地。杨不得不停下来,但仍然猜不透这其中的缘故,他停下来扎营,度过了又一个十分寒冷的夜晚。

第二天清晨,天将亮时,他终于揭开了谜底。在白天的光线下,杨发现他追踪的是雄鹿之前留的脚印。他费了很长时间思考问题的真相,终于想清楚了,已经疲惫的雄鹿是循着自己的旧脚印,往回奔跑了一段距离,然后跳到旁边去,隐藏起来,让毫不知情的杨,沿着旧脚印继续向前追。

这个办法雄鹿一共使用了三次。

它沿着脚印回到白杨树林之后,就躲在森林里伏卧着,一边休息,一边补充体力。因为追踪脚印的杨,一定要从树林的边缘经过,这样一来,雄鹿就可以在杨尚未靠近它之前,闻出杨的气味,听出他的脚步声,并且提前逃走。可是杨从雄鹿的旧脚印中,仍然隐约看得出新的脚印:那个脚印显示出沙丘雄鹿已经疲惫到了极点。它在猎人毫不放松的追赶下,累得不想进食,整日心惊肉跳,难以入睡,体力马上就要耗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