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波犁浪碧海疆——赴广州出差建造反潜护卫艇
1953年6月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史称“六四协定”。根据协定内容,苏联向中国提供6604型反潜护卫艇的相关图纸以及原材料、部分制成品、机器、武器等。
1955年1月1日,大船集团承接了6604型反潜护卫艇的建造任务。由于当时台湾海峡被国民党海、空军严密封锁,北方船厂建造的舰船无法通过海峡提供给南海舰队,工厂只能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出差广州黄埔,在海军二〇一厂内设立404工程处,负责建造该型反潜护卫艇。以工地形式出差造船,这在我国尚属首例,为此,工厂总务助理孙文学等人先后两次前往广州勘察工地,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4月,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为确保舰艇按期交工,又从大连发运到工地吊车、万能机、车床、电焊机等工具设备。7月10日,在工地厂房简陋、生产条件差、基本建设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全体参建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按期开工。
建造过程中,大船人努力学习贯彻苏联的先进管理模式,认真听取苏联专家的意见,按照其提供的总工艺进度表强化生产准备中的物资配套环节。其间,技术人员坚持深入施工现场,随时解决技术问题。通过实际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对以往造船过程中从未接触过的火炮、声呐、雷达、敌我识别器等关键设备有了认识,逐步掌握了安装调试技术。经过不断的努力,建造工时从首制船的25万小时降低到9万小时,基本达到一个月一艘船开工。至1956年底,6艘艇全部通过验收并交工。
1956年12月,全体参建人员撤离返连,其中的设备设施及剩余材料全部转交给海军南海舰队修造部和海军二〇一厂,有力地支援了该厂的后续建设。
6604型反潜护卫艇的建造是大船集团首次以工地形式出差造船,它为日后在广州黄埔船厂工地建造037型反潜护卫艇探索出了一条道路,为未来大批量建造军用舰艇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出流水定员、定位、薄板焊接、轴系找正、声呐、雷达和火炮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有些经验在造船行业推广应用至今。
6604型反潜护卫艇(施琅喀塔得级)主要技术参数
试航中的6604型反潜护卫艇
演习中,6604型反潜护卫艇发射火箭深弹
1974年1月19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派出037型反潜护卫艇2艘(舷号为281、282)、6604型反潜护卫艇2艘(舷号为271、274)、扫雷艇2艘(舷号为389、396),对入侵领海的南越海军驱逐舰“李常杰号”、“陈庆瑜号”、“陈平重号”、排水量约800吨的护航舰“怒涛号”进行了自卫反击。这是我中国海军舰艇第一次同外国海军作战(史称“西沙自卫反击战”)。该役击沉“怒涛号”护航舰,重伤其他3艘驱逐舰,毙敌百余人。我方舰艇轻伤两艘,收复了被南越占领的甘泉、金银、珊瑚等岛屿并俘敌48人。大船集团建造的6604型反潜护卫艇271号、274号虽已有18年的舰龄,但在战斗中跑得快,打得准,一马当先,成为海战中的中流砥柱,为保卫祖国海疆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战后两舰分别被授予二等功和一等功。
西沙自卫反击战后归来的274号反潜护卫艇
274号反潜护卫艇
271号反潜护卫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