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中国第一艘高速护卫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国第一艘高速护卫艇

1958年,海军在原有的75吨炮艇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吨位更大、航速更快、火力更强的舰艇的新需求,同时将设计新型艇的权限下放给了各舰队(基地)修造部门。

1960年2月18日,大船集团技术科成立了0111型首制艇设计组,这是工厂有史以来第一次独立承担军工产品设计。按照常规,在扩大初步设计后应该进行技术设计,但当时缺少必要的参考资料、技术手册及机电产品样本等。技术人员凭借着对军工生产的满腔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短期内解决了舰艇流体动力性能和控制排水量增加两大施工设计难题。当年5月13日,首制艇开工建造。1961年11月23日,成功交付人民海军北海舰队使用,出厂舷号为751。历时一年半,中国第一艘高速护卫艇诞生了。

该艇设计航速29节,经过工厂多方面努力,航速可达30.2节。当时,各舰队自制多型护卫艇,海军司令部便于1962年11月2日至12日在青岛召开了护卫艇定型会议。会议期间,对0111型护卫艇与其他兄弟单位试制的0105型、0108型、0109型等护卫艇进行了实船使用和观摩评比。经综合对比,0111型护卫艇在火力、航速、稳性、耐波性、操纵性、生命力、续航力等方面均表现突出。1963年7月10日,海军司令部最终决定将0111型首制艇定型为62型高速护卫艇(上海级)并批量生产。

0111型高速护卫艇首制艇751号

0111型高速护卫艇(上海级)主要技术参数

1962年2月,七〇八所根据海军领导机关的要求,在0111型首制艇的基础上开始了改进型设计工作,11月完成了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12月7日,改型后的首批3艘0111甲型艇在大船集团同时投料开工建造,工厂编号为0112-4。经过近10个月的奋战,3艘艇的建造工程于1963年9月先后竣工,10月试航一次成功。经海军测试检验,船体建造、机械装置、电气和通信设备、雷达导航、武器状备等质量良好;全艇236个报验项目,一级品率高达98.08%;正常排水量、平均航速都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1963年10月15日、21日、23日,首批建造的3艘0111甲型艇分别验收签字交工,并全部出口援助朝鲜。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首次出口的新一代高速护卫艇。1964年,0111甲型艇荣获国家新产品研制一等奖。自1962年底到1965年,共建成该型艇17艘。

0111乙型高速护卫艇

1964年4月,大船集团根据七〇八所改型设计的0111乙型艇设计图纸开工建造首制艇,10月投入批量生产。至1965年11月,共建成0111乙型艇16艘,并交付海军服役。

随着不断改进、改型,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如在艉部加设压浪板以增强推进力量,提高航速0.6节;将固定式雷达桅改为可倒式雷达桅,可方便通过湖江港湾、内河桥梁涵洞等,使各型艇的性能不断提高、日趋完善。截至1976年(停止生产该型艇),大船集团共建造了该型艇7个衍生型号298艘,其中交付海军255艘,出口43艘。该型艇是海军建造并交付最多的水面战斗舰艇,同时也是军援出口最多的舰艇。该型艇也是海军舰船史上第一次为自行设计建造国产舰艇按程序组织申报和批准定型的水面战斗舰艇,被海军誉为“海上轻骑兵”。

0111丙型高速护卫艇

0111S型高速护卫艇全速公测时的英姿

东引海战:初试牛刀

1965年5月1日,台湾国民党海军“江”字号炮舰“东江号”窜入东海东引岛海域,我方海军东海舰队旋即派出两艘大船集团生产的0111甲型高速护卫艇575、577号迎战。凌晨时分,海上天气十分恶劣,雾气弥漫,小雨兼有雷电,0111甲型高速护卫艇发挥其速度快、火力猛的特点,在接敌至不过6链(航海上计算短距离的单位,一链约185.2米)的距离猛然开火。575号护卫艇的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东江号”舰桥,当即捣毁敌指挥系统。正当我方力图扩大战果之际,敌大型战舰“太仓号”前来支援,我两艇相机撤出战斗。是役,0111型高速护卫艇第一次参加实战,在战斗中完全体现了其设计时应有的战斗能力,重创敌舰,为海军今后一段时期内坚持“小艇打大舰”的战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八六海战:一战成名

1965年8月5日,南海舰队得到台湾国民党海军派出两艘猎潜舰出航的情报后,当即派出舰艇编队起航驶往预定歼敌海区。6日1时42分,国民党海军“剑门”“章江”两舰凭借其火炮射程远,先机向我护卫艇编队开炮。我方海军突击编队连续两次高速突击和抵近射击,压制了敌舰炮火,将敌舰分割。敌舰“剑门号”一面还击,一面向东规避。大船集团生产的4艘0111甲型高速护卫艇将“章江号”紧紧咬住,从距敌500米处与敌同航平行射击,直打到100米以内。“章江号”中弹起火,开始逃窜,589、601号两护卫艇加速冲击堵击。611号护卫艇在追打“章江号”时正好位于己方艇队与敌“章江号”舰之间,被敌舰击中,3部主机被打坏,前舱进水,但611号护卫艇仍坚持战斗。敌舰“章江号”在4艇持续攻击下,最终起火爆炸,于3时33分沉没于东山岛东南约24.7海里处。

击沉“章江号”后,4艇编队于3时43分对“剑门号”实施追击。5时10分接敌后,各舰艇集中火力猛烈射击,“剑门号”当即中弹起火。5时20分,我方鱼雷快艇第二梯队在高速护卫舰的掩护下,接敌2至3链处施放鱼雷,命中3枚,“剑门号”随即沉没。

此次战斗,我方海军舰艇队自出航到返回基地,历时12小时45分,与敌战斗持续3小时43分,生俘“剑门号”舰长王蕴山以下34名士兵,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军海上歼灭战斗最大的一次胜利。国防部通令嘉奖参战部队,授予611号护卫艇轮机兵麦贤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授予611号护卫艇“海上英雄艇”称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高度评价这次海战取得的胜利,0111型高速护卫艇凭借八六海战一战成名。

611号护卫艇被授予“海上英雄艇”称号

崇武以东海战:海上猛虎

1965年11月13日中午,台湾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永昌号”护航炮舰和“永泰号”猎潜舰由澎湖出航,企图袭扰福建省沿海一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福建基地获悉上述情况后,迅速派出0111型高速护卫艇、鱼雷艇各6艘组成突击编队,做好战斗准备。22时16分,编队奉命出击,在岸上指挥所的引导下,及时发现目标。23时33分,0111型高速护卫艇群距“永昌号”和“永泰号”0.5海里时突然开火,“永泰号”中弹后仓皇逃往乌丘屿,“永昌号”边规避边还击,企图向南突围。我鱼雷艇群冒着密集炮火高速追击,反复抢占有利攻击阵位,于14日零时31分逼近至距“永昌号”约300米处发射鱼雷,命中其艉部。该舰当即失去机动能力,开始下沉。护卫艇群又抵近至100米处,向其水线部位猛烈射击,“永昌号”于1时06分沉没。此次战斗,人民解放军海军击沉国民党海军护航炮舰和击伤猎潜舰各1艘,俘9人。战后,国防部通令嘉奖参战部队,授予在战斗中立下战功的588号护卫艇“海上猛虎艇”称号,这是海军第二代“海上猛虎艇”。

随着0111型高速护卫艇装备大规模制式化以及台湾国民党海军在1965年的三场大规模海战(东引海战、八六海战、崇武以东海战)中接连溃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防形势日渐稳固。崇武以东海战后,台湾当局对反攻大陆计划逐渐死心,于是其秘密作战计划“国光计划”的规模逐年缩减,最终于1972年裁撤。0111型高速护卫艇的服役为巩固国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第二代“海上猛虎艇”588号护卫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