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长(1951-1977)

五、医院成长(1951-1977)

设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总支委员会。1952年9月,设立医院管理委员会,11月,成立昌潍专区第一人民医院总支委员会,所辖除医院党支部外,另有干部疗养院、医士学校两个党支部。

设志愿军病房。1952年12月17日,设志愿军病房(称第三病房),收治中国人民志愿军伤病员60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能够接收从朝鲜战场上光荣负伤的志愿军,足以证明医院当时的救治条件在国内享有盛名。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新建病房楼。1957年,经上级批准,拨款25.6万元,建二层病房楼一幢,1958年10月竣工,面积3650平方米。因1958年中央发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跃进”运动,因此,该楼有了一个具有明显时代烙印的名字——“跃进楼”。

1957年建成的跃进楼

建立医疗预防网。1958年,医院勇担重任,建立潍坊地区医疗预防网,负责平度、安丘、潍县、昌邑、潍坊四县一市医疗预防、会诊、转院等业务指导。之后,医院多次派员到农村进行巡回医疗,防治水肿病、大骨节病、霍乱,并在五莲县首次发现克山病。

推拿治疗肠扭转研究。1958年,外科、放射科开始进行推拿治疗肠扭转的研究,治愈率达90%,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论文内容为大专医药院校教材采用。

断手再植获得成功。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生施行断手再植手术首获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接活断手的国家。两年后,我院主治医师钱捷再次挑战这一世界难题,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施行断手再植术获得成功。

援非。1968年,医师段永祥、技士王令畅参加我国援外医疗队赴坦桑尼亚。此后,医院连年派驻医生至坦桑尼亚、塞舌尔、马耳他等国家进行医疗援助。

援建坦桑尼亚

附设医士、护士学校。1975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医院附设护士学校为中等专业学校,定名为山东省昌潍地区人民医院卫生学校。由此,医院开始了正规的学历教育,按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学生,实施教学计划,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抗震救灾。1976年,医院组成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唐山地震灾区救治伤员并接收重症伤员61人,治愈52人,死亡3人。

参与唐山大地震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