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例
一、本書以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明鈔本《三寶征夷集》爲底本,與明鈔朱當編《國朝典故》本、明鈔《説集》本、明鈔淡生堂本、明鈔梅純輯《藝海彙函》(兩卷本)4種明鈔本,以及明沈節甫輯《紀録彙編》明刻本的馬歡《瀛涯勝覽》,作了對勘、標點、分段和簡單注釋。將校勘記與簡單注釋附於各段文字之後。
二、參校另外兩種存世的《國朝典故》明鈔本(一爲朱當編,一爲佚名編)、明鄧士龍《國朝典故》刻本、明張昇《張文僖公文集》刻本、明亦政堂刻本,並參考《星槎勝覽》《西洋番國志》《西洋朝貢典録》等明代相關史籍。
三、在以明鈔本《三寶征夷集》爲底本的校勘中,一般遵循底本,原文有闕、衍、訛、倒等,凡有補、改、删之處,必有所據,於段後校勘記中一一注明。凡各本的地名、數字有異,均出校勘記;凡各本特别的異文,也均出校勘記。
四、對原文加以必要的注釋,注釋條以首次出現加以注釋。參考馮承鈞《瀛涯勝覽校注》,舊注有錯誤的地方盡可能加以訂正。
五、凡通假字,一般注出不改。鈔本中有不少明代當時所用俗字,明顯有别於通行文字,經校勘説明後改,如“泥姑”,並以“下同”説明下文改正不再出校勘記。
六、爲方便研究者,特將底本《三寶征夷集》之外參校的明鈔朱當編《國朝典故》本、明鈔《説集》本、明鈔淡生堂本、明鈔《藝海彙函》本、明刻《紀録彙編》本,共5種明本,進行了標點校勘,作爲附録。後附各本,除明顯錯字、錯句,一般依原貌;名稱、數字也一般保留原貌。以{}代表衍文;[]表明據他本補入缺文;錯訛之處,改正後,在[]中注明原文錯字。
七、將《瀛涯勝覽》相關序文書目題跋資料作爲附録,特别將新發現的清代明珠家藏清鈔本《瀛涯勝覽》翁方綱、葉啓勳題跋置於附録之中,以便研究者閲讀參考。
八、附録中對採用校勘的6種明本目録與若干内容進行了列表比較。
九、將明茅元儀《武備志·鄭和航海圖》作爲插頁,置於書前,以方便讀者閲讀參考。
十、凡校勘主要參考資料,在校勘注釋中恕不一一列出,見後附“主要參考文獻”。
十一、最後編輯注釋條目索引,以便讀者查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