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修字库魁楼,补修庙宇、土地祠序
【题解】
建修字库魁楼,补修庙宇、土地祠序碑。立于清咸丰二年(1852),高121 厘米,宽67 厘米,厚11 厘米,青石材质。为横向碑,满行24 字,20 行,共389 字。碑身四周有一圈格状图案,正文中间有一半为空白。碑文文采斐然,暗合字库魁楼的寓意,论述了字库及魁星楼之重要性。
建修字库魁楼,补修庙宇、土地祠序
且字巡绍千载之道统,魁星耀百代之文明。而祈年报谷,尤重乎土。虽魁笔点勤学之子,而皇天必重惜字之人。古今来游泮水[1]、步广寒、看花上苑者谁不从惜字得来哉!苟遗字纸,毫不顾惜尔,既不齿于士林,魁星耿耿[2],安用斯人为哉!其不至子孙愚顽、书香永绝也。几希更可惜者,古刹琳宫,为圣贤名迹所在,讵可令其剥落于荒烟蔓草间而不为之顾惜?乌乎!可又况田祖有神,尤为力田者所不□,宜急加意补葺。爰邀同志,结敬字之社,崇赛社[3]之典,建字纸库、魁星楼、土地庙于二郎庙山门左侧。而庙古垣颓,亦□重加葺补。但经费浩费,花用必多。而万善同归,众志即可成城;捐赀成美,积腋亦可为裘。凡我同人,务敬重之心,毋惜升斗之费,则庙貌重新,辉煌万古。爰勒诸石,以志不朽云。
堪舆[4]程大典敬著
木工刘永成
泥工马自贵
石工邓良辅
邑庠生员李诚中敬撰
邑庠生员李耀东敬书
时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孟冬上浣谷旦立
【注释】
[1]游泮水 明清科举制度中一种庆贺仪式。童生考入州、县学谓之入学或入泮、游泮。自此时起至期满六十年时,须再行入学典礼,一如初入泮之新科童生。以作为曾考中生员(秀才)而享高寿的庆典,谓之重游泮水。泮水,古时学宫前的水池。
[2]耿耿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3]赛社 一种古代的祭祀活动,为我国古代的遗俗之一,源于周代十二月的腊祭。人们在农事结束后,陈列酒食祭祀田神,并相互饮酒作乐,称为“赛社”。
[4]堪舆 堪,天道;舆,地道。堪舆即风水的意思。《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有仰观天象、俯察山川水利之意。后世专称看风水的人为“堪舆家”,而民间则称“堪舆”为“风水”。
【译文】
“字”宣扬和传播着千年以来儒家的文化与精神,“魁星”辉映着百代的文明气象。而祈祷丰年报谷,尤其看重土地神。虽然魁星笔点勤学好问之人,但皇天一定看重爱惜字的人。古往今来入县学、成举人、中进士的人谁不是从爱惜字开始的呢?如果随意丢弃字纸,毫不顾惜,那么这种行为是令士人不齿的,魁星也会心中不安,怎么会用这种人呢?他们可能会使子孙愚昧顽固,与书香之气永绝。少数更为可惜的古刹殿宇,是圣贤留下足迹的名迹所在,怎么能让它们在荒烟蔓草中衰落而不知顾惜呢?唉!又何况田地也有神灵,尤其不被耕田人所重视,应该赶紧加以修补。于是邀请志同道合之人,结成敬字社,让祭祀的礼仪更加庄严,在二郎庙山门左侧建造了字纸库、魁星楼、土地庙。庙宇年久墙倒,也要加以修补。经费花销一定不少,但是大家都一心向善,众志可以成城;捐资成就美善之事,积少可以成多。各位同仁都要有敬重之心,不要吝惜不多的钱财,那么庙貌就会一新,永远辉煌。于是将此事刻在石碑上,以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