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渡船桥会残碑

上水渡船桥会残碑

【题解】

桥船会残碑。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高101 厘米,宽48 厘米,厚7 厘米,青石材质。碑上部靠右斜着残掉不少,但残缺的字不多。内容为上水渡桥船会造船修桥一事。此地原有船桥通行,但遭遇兵祸毁坏,后有胡天喜等人倡导集资重新造船修桥,置办会产,使道路畅通,遂立碑纪念。

□□□者,尤须善成,使有其倡之□,□□虽事属善举,难保其积久□□□。我上水渡有桥船会者,不□□同时作舟行水,攸往有咸,宜□□粱,伐水寒冱,无朝涉之患,诚□□。但兵燹以后,诸君子几费经□□,再睹钜业,倘继起无人,而欲□□新,不诚难哉!得胡君天喜、李君□□、谭君舜、田君阳生、高君兴等□任之。数年之间,执事维恪积其□,置业数坵,所遗地土,依旧璧还。□之后,属予为序以刻石,是岂为□计哉!惟望后有作者,有感于斯,□诸久远,至于临流思德,诸公□愿居也,是为序。

□存桥板一十六叶,大船板壹拾贰叶。水田□□厚落,韩家硚西中沟水军粮三斗一升,□地二亩五分,座落五皇庙门口,民粮一斗□一勺。又查出小中滩垾地一亩五分。

□腾霄、□黻文、武定□、武定功、杜佐堂、李文秀、来兴贵、董尽美……

大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廿二日立

【译文】

善于运作,还要有好的结果,假使其有倡导之人,虽然属于善举,也难保经历了很长时间后会湮没无闻。我上水渡有桥船会,建造船只在水上运行,方便人们往来,人们不再担心冬天河水寒冷泅水渡河。此地遭遇兵火之后,各位先生费尽周折,以使人们再次看到这伟大的业绩。倘若事业后继无人,却想要让事业常新,这不是太难了吗?幸运的是,有胡天喜、李□□、谭舜、田阳生、高兴等人继任舟桥会会首。近几年来,主管其事的会首一心一意致力于聚集财物,置办了数丘产业,剩下的土地,依旧归还。功成之后,嘱托我写序,刻在石头上,这难道不是长久之计吗?只希望以后的作者,能够对此深有感触,使之流传久远,让人们面对河流就有感恩之心,这也是各位先生的愿望。以此作为序言。(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