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2025年10月13日
本章小结
阐释影像的过程极为复杂,阐释是将画面语言破译为文字语言的重要过程。批评家对图像进行阐释而采取的方法、路径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统一的,都是为了说出画面之外和背后的语言,为读者提供多种图像的多种理解。
本章提出以感觉为缘起,批评家基于背景资料、历史观、女性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角度进行批评,仅以这些例子提供一种解释的角度,供读者参考。而这些处理手法也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阐释写作中常常进行多种组合。
本章仅是抛砖引玉,以几个角度的范例为学习阐释写作的学生提供一些启发。阐释是充满主观色彩的破译过程,阐释者的生活背景和学习经历、摄影师的生平和审美都会在阐释过程中发生碰撞并最终展示出来,这便是阐释的魅力所在。
思考与研讨
1.请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阐释孟瑾的系列作品《有风景的房间》。
2.请结合摄影家傅拥军的生平经历,阐释他的作品《宝贝不哭,明年再来》。
3.请尝试阐释王晓慧的“花”系列作品。
[1] 美学由三部分构成,即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此处强调立体的美学视角,重点强调的是除了审美之外的社会学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