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排局创作的延伸方法
创作一则象棋排局,是需要采用象棋排局创作的各种方法;就是在一则排局完成后,为了增加作品质量和产着率,可以在修改棋图后,在原有着法的前面和后面进行延伸,这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也是排局作品再创作的一种手段。如是别人的作品,要注明:“某某原著,自己修改”,不然有剽窃之嫌。
下面介绍笔者的一局排局作品利用添子法、移子法,产生出一系列延伸局,这些棋局使着法产着率得到增加,着法内容得到升华。这样的延伸方法可以供排局创作初学者去体会、学习其创作的技巧手段和方法。
第1局 云海漂浮A局
图1是笔者拟的《云海漂浮A局》,是最初版本的原始局,棋局双方共用16 子,着法为37 着,红先胜局。
图1
着法:红先胜
1.车三进七 将6 退1
2.车三进一 将6 进1
3.兵五平四 将6 进1①
4.车三平四 将6 平5②
5.车四平五 将5 平6
6.马二进三 将6 退1
7.马三进五 将6 进1
8.车五平四 将6 平5
9.兵六进一 将5 退1
10.兵六进一 将5 进1
11.车四平五 将5 平4③
12.马五退七 将4 退1 13.兵八平七 炮3 退6
14.马七进五 将4 进1 15.车五平六 将4 平5④
16.前炮平五 马4 退5 17.马五进七 将5 平6
18.车六平四 炮3 平6 19.炮八进六
注:
①如将6平5,则车三退一,将5退1,兵七平六,将5平4,车三进一,将4进1,兵六进一,将4平5,兵六平五,将5平4,兵八平七,红速胜。
②如马8进6,则马二进三,将6平5,车四平五,红速胜。
③如将5 平6,则马五退三,将6 退1,兵六平五,红速胜。
④如炮3 平4,则车六退一,将4 平5,前炮平五,马4 退5,马五进七,马5 退4,炮八进六,红速胜。
A局经过一段时间“冷处理”后,认为棋局不够严谨,特别是结尾大有余味未尽,草草收场之感,有必要进行修改、完善。
第2局 云海漂浮B局
图2是《云海漂浮B局》棋局,双方共用17 子,着法为47着,红先胜局。
图2
着法:红先胜
1.车三进五 将6 退1
2.车三进一 将6 进1
3.兵五平四 将6 进1
4.车三平四 将6 平5
5.车四平五 将5 平6
6.马二进三 将6 退1
7.马三进五 将6 进1
8.车五平四 将6 平5
9.兵六进一 将5 退1
10.兵六进一 将5 进1
11.车四平五 将5 平4 12.马五退七 将4 退1
13.兵八平七 炮3 退6 14.马七进五 将4 进1
15.车五平六 炮3 平4① 16.车六退一 将4 平5
17.前炮平五 炮9 平5 18.马五进七 将5 平6
19.炮八进七 炮5 退4 20.马七退五 炮5 退1
21.车六退一 炮5 进1 22.车六平五 将6 退1
23.车五进一 将6 退1 24.炮八进二
注:
①如将4 平5,则前炮平五,炮9 平5,马五进七,将5 平6,炮八进六,炮5 退4(如将6 退1,马七退五,将6 平5,车六退一,将5 进1,马五进七,红速胜),马七退五,将6 退1,车六退一,将6 退1,炮八进二,炮5 退2,车六平四,马8 进6,马五进七,红胜。
B局在A局基础上添加4·7 位卒和9·7 位炮,删除4·9位马,因为这样修改后黑9 路炮可以参加防守,克服了草草收场之感,着法向后得到延伸。
第3局 云海漂浮C局
图3是《云海漂浮C局》棋局,双方共用17 子,着法为47着,红先胜局。
着法:红先胜
1.车三进八 将6 退1
2.车三进一 将6 进1
3.兵五平四 将6 进1
4.车三平四 将6 平5
5.车四平五 将5 平6
6.马二进三 将6 退1
7.马三进五 将6 进1
8.车五平四 将6 平5
9.兵六进一 将5 退1
10.兵六进一 将5 进1
11.车四平五 将5 平4
12.马五退七 将4 退1 13.兵八平七 炮3 退6
14.马七进五 将4 进1 15.车五平六 炮3 平4
16.车六退一 将4 平5 17.前炮平五 马6 退5
18.马五进七 马5 退4 19.炮八进六 马4 退2
20.马七退五 卒4 平5 21.车六退一 将5 退1
22.马五进三 将5 平6 23.马三进二 将6 退1
24.车六平四
C局在A局基础上将8·9 位车移至9·9 位,4·9 位马移至6·8 位,添加4·7 位卒,因为这样修改后黑4 路卒和6 路马可以参加防守,着法得到延伸。着法数虽然与《云海漂浮B局》一样,但结尾黑防守方法有所区别,用的是另外一种方案,也是克服了A局草草收场之感,此局给初学者提供了进攻和防守作局的技巧,有必要领会。
第4局 云海漂浮D局
图4是《云海漂浮D局》棋局,双方共用18 子,着法为49着,红先胜局。
图4
着法:红先胜
1.兵三平四 将6 退1
2.车三进八 将6 退1
3.车三进一 将6 进1
4.兵四进一 将6 进1
5.车三平四 将6 平5
6.车四平五 将5 平6
7.马二进三 将6 退1
8.马三进五 将6 进1
9.车五平四 将6 平5
10.兵六进一 将5 退1
11.兵六进一 将5 进1
12.车四平五 将5 平4 13.马五退七 将4 退1
14.兵八平七 炮3 退6 15.马七进五 将4 进1
16.车五平六 炮3 平4 17.车六退一 将4 平5
18.前炮平五 马6 退5 19.马五进七 马5 退4
20.炮八进六 马4 退2 21.马七退五 卒4 平5
22.车六退一 将5 退1 23.马五进三 将5 平6
24.马三进二 将6 退1 25.车六平四
D局在C局基础上将9·9 位车移至6·9 位,五·八位兵移至三·七位,添加四·十位马,因为这样修改后黑4 路卒和6 路马可以参加防守,着法数虽然比B局和C局多2 着,着法没有什么变化,但着法是向前延伸的。这也给初学者一点提示,棋图修改可以改变着法向前延伸也可改变着法向后延伸。
第5局 云海漂浮E局
图5是《云海漂浮E局》棋局,双方共用18 子,着法为49着,红先胜局。
图5
着法:红先胜
1.前兵平七 将4 平5
2.兵三平四 将5 平6
3.车三进九 将6 进1
4.兵五平四 将6 进1
5.车三平四 将6 平5
6.车四平五 将5 平6
7.马二进三 将6 退1
8.马三进五 将6 进1
9.车五平四 将6 平5
10.兵六进一 将5 退1
11.兵六进一 将5 进1
12.车四平五 将5 平4 13.马五退七 将4 退1
14.兵八平七 炮3 退6 15.马七进五 将4 进1
16.车五平六 炮3 平4 17.车六退一 将4 平5
18.前炮平五 马6 退5 19.马五进七 马5 退4
20.炮八进六 马4 退2 21.马七退五 卒4 平5
22.车六退一 将5 退1 23.马五进三 将5 平6
24.马三进二 将6 退1 25.车六平四
E局在C局基础上将9·9 位车移至6·9 位,6·2 位将移至4·1 位,添加三·十位兵,此局这样修改后,子数、着法数与D局一样,着法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红马换为红兵,进攻方由强子变为弱子更为合理。
第6局 云海漂浮F局
图6是《云海漂浮F局》棋局,双方共用19 子,着法为51着,红先胜局。
图6
着法:红先胜
1.车三进八 将4 退1
2.前兵平七 将4 平5
3.兵三平四 将5 平6
4.车三进一 将6 进1
5.兵四进一 将6 进1
6.车三平四 将6 平5
7.车四平五 将5 平6
8.马二进三 将6 退1
9.马三进五 将6 进1
10.车五平四 将6 平5
11.兵六进一 将5 退1
12.兵六进一 将5 进1 13.车四平五 将5 平4
14.马五退七 将4 退1 15.兵八平七 炮3 退6
16.马七进五 将4 进1 17.车五平六 炮3 平4
18.车六退一 将4 平5 19.前炮平五 马6 退5
20.马五进七 马5 退4 21.炮八进六 马4 退2
22.马七退五 卒4 平5 23.车六退一 将5 退1
24.马五进三 将5 平6 25.马三进二 将6 退1
26.车六进二
F局在E局基础上将五·八位兵移至四·七位,六·七位兵移至六·六位,4·1 位将移至4·2 位,添加7·2 位黑炮,此局这样修改后,子数增加一枚、着法数增加2 着,着法没有什么变化,与E局比较意义不大,笔者认为这种修改没有多大必要。
第7局 云海漂浮G局
图7是《云海漂浮G局》棋局,双方共用20 子,着法为53着,红先胜局。
图7
着法: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车三进八 将4 退1
3.前兵平七 将4 平5
4.兵三平四 将5 平6
5.车三进一 将6 进1
6.兵四进一 将6 进1
7.车三平四 将6 平5
8.车四平五 将5 平6
9.马二进三 将6 退1
10.马三进五 将6 进1
11.车五平四 将6 平5
12.兵六进一 将5 退1 13.兵六进一 将5 进1
14.车四平五 将5 平4 15.马五退七 将4 退1
16.兵八平七 炮3 退6 17.马七进五 将4 进1
18.车五平六 炮3 平4 19.车六退一 将4 平5
20.前炮平五 马6 退5 21.马五进七 马5 退4
22.炮八进六 马4 退2 23.马七退五 卒4 平5
24.车六退一 将5 退1 25.马五进三 将5 平6
26.马三进二 将6 退1 27.车六进二
G局在F局基础上将六·七位兵移至六·六位,添加六·九位马,4·2 位将移至4·3 位,此局这样修改后,子数增加一枚、着法数增加2 着,着法没有什么变化,与F局比较意义不大,与E局比较子数增加二枚、着法数增加4 着,意义也不大。但下局H局意义就不一样了。
第8局 云海漂浮H局
图8是《云海漂浮H局》棋局,双方共用20 子,着法为55着,红先胜局。
图8
着法:红先胜
1.兵五进一 将5 平4
2.兵五平六 将4 退1
3.车三进八 将4 退1
4.前兵平七 将4 平5
5.兵三平四 将5 平6
6.车三进一 将6 进1
7.兵四进一 将6 进1
8.车三平四 将6 平5
9.车四平五 将5 平6
10.马二进三 将6 退1
11.马三进五 将6 进1
12.车五平四 将6 平5 13.兵六进一 将5 退1
14.兵六进一 将5 进1 15.车四平五 将5 平4
16.马五退七 将4 退1 17.兵八平七 炮3 退6
18.马七进五 将4 进1 19.车五平六 炮3 平4
20.车六退一 将4 平5 21.前炮平五 马6 退5
22.马五进七 马5 退4 23.炮八进六 马4 退2
24.马七退五 卒4 平5 25.车六退一 将5 退1
26.马五进三 将5 平6 27.马三进二 将6 退1
28.车六进二
H局在G局在基础上将六·六位兵移至五·六位,4·3 位将移至5·3 位,此局这样修改后,与A局比较意义大不一样,子数增加四枚、着法数增加18 着,着法没有什么变化,与E局比较子数增加二枚、着法数增加6 着,笔者认为产着率增加,修改有必要。
以上D~H局都是在C局的基础上,慢慢增加子数而最终拟成的,这样说明黑回马防守增加产着率的过程,目的是给初学者提示这样一种作局方法——延伸。
下面再讲从I~M局在B局的基础上,怎样慢慢增加子数后,也增加产着率的过程,这五局都是黑回炮防守的棋局。
第9局 云海漂浮I局
图9是《云海漂浮I局》棋局,双方共用17 子,着法为47着,红先胜局。
图9
着法:红先胜
1.车三进四 将6 退1
2.车三进一 将6 进1
3.兵四进一 将6 进1
4.车三平四 将6 平5
5.车四平五 将5 平6
6.马二进三 将 6 退 1
7.马三进五 将 6 进 1
8.车五平四 将6 平5
9.兵六进一 将5 退1
10.兵六进一 将 5 进 1
11.车四平五 将5 平4
12.马五退七 将4 退1 13.兵八平七 炮3 退6
14.马七进五 将4 进1 15.车五平六 炮3 平4
16.车六退一 将4 平5 17.前炮平五 炮9 平5
18.马五进七 将5 平6 19.炮八进七 炮5 退4
20.马七退五 炮5 退1 21.车六退一 炮5 进1
22.车六平五 将6 退1 23.车五进一 将6 退1
24.炮八进二
I局在B局基础上将五·八位兵移至四·七位,三·四位车移至三·五位,因为这样修改后,子数、着法数I局与B局没有增加,着法没有什么变化,但红兵从五·八位移至四·七位可以给初学者提示,棋图修改可以从这样开始。
第10局 云海漂浮J局
图10 是《云海漂浮J局》棋局,双方共用17 子,着法为49着,红先胜局。
图10
着法:红先胜
1.兵四进一 将 6 退 1
2.车三进四 将6 退1
3.车三进一 将6 进1
4.兵四进一 将 6 进 1
5.车三平四 将6 平5
6.车四平五 将5 平6
7.马二进三 将6 退1
8.马三进五 将 6 进 1
9.车五平四 将6 平5
10.兵六进一 将5 退1
11.兵六进一 将5 进1
12.车四平五 将5 平4
13.马五退七 将 4 退 1
14.兵八平七 炮3 退6 15.马七进五 将4 进1
16.车五平六 炮3 平4 17.车六退一 将4 平5
18.前炮平五 炮9 平5 19.马五进七 将5 平6
20.炮八进七 炮5 退4 21.马七退五 炮5 退1
22.车六退一 炮5 进1 23.车六平五 将6 退1
24.车五进一 将6 退1 25.炮八进二
J局在I局基础上将四·七位兵移至四·六位,6·2位将移至6·3 位,此局这样修改子数没有增加、着法数增加2 着,着法没有什么变化,笔者认为这种修改,增加产着率的方法可行。
第11局 云海漂浮K局
图11 是《云海漂浮K局》棋局,双方共用18 子,着法为51着,红先胜局。
图11
着法:红先胜
1.前兵进一 将6 进1
2.兵四进一 将 6 退 1
3.车三进四 将6 退1
4.车三进一 将6 进1
5.兵四进一 将6 进1
6.车三平四 将6 平5
7.车四平五 将5 平6
8.马二进三 将6 退1
9.马三进五 将6 进1
10.车五平四 将6 平5
11.兵六进一 将 5 退 1
12.兵六进一 将5 进1 13.车四平五 将5 平4
14.马五退七 将4 退1 15.兵八平七 炮3 退6
16.马七进五 将4 进1 17.车五平六 炮3 平4
18.车六退一 将4 平5 19.前炮平五 炮9 平5
20.马五进七 将5 平6 21.炮八进七 炮5 退4
22.马七退五 炮5 退1 23.车六退一 炮5 进1
24.车六平五 将6 退1 25.车五进一 将6 退1
26.炮八进二
K局在I局基础上添加四·六位兵,此局这样修改后,子数增加一枚、着法数增加4 着,着法没有什么变化,与J局比较意义不大;与I局比较,笔者认为这样修改,增加产着率的方法可行。
第12局 云海漂浮L局
图12 是《云海漂浮L局》棋局,双方共用18 子,着法为53着,红先胜局。
图12
着法:红先胜
1.兵三平四 将 6 退 1
2.前兵进一 将6 进1
3.兵四进一 将6 退1
4.车三进四 将6 退1
5.车三进一 将 6 进 1
6.兵四进一 将 6 进 1
7.车三平四 将6 平5
8.车四平五 将5 平6
9.马二进三 将 6 退 1
10.马三进五 将 6 进 1
11.车五平四 将6 平5
12.兵六进一 将5 退1
13.兵六进一 将5 进1
14.车四平五 将5 平4 15.马五退七 将4 退1
16.兵八平七 炮3 退6 17.马七进五 将4 进1
18.车五平六 炮3 平4 19.车六退一 将4 平5
20.前炮平五 炮9 平5 21.马五进七 将5 平6
22.炮八进七 炮 5 退 4 23.马七退五 炮 5 退 1
24.车六退一 炮5 进1 25.车六平五 将6 退1
26.车五进一 将6 退1 27.炮八进二
L局在J局基础上添加三·七位兵,此局这样修改后,与K局比较子数没有增加、着法数增加2 着,着法没有什么变化;与J局比较子数增加一枚、着法数增加4 着,着法没有什么变化,笔者认为这样修改,增加产着率的方法可行。
第13局 云海漂浮M局
图13 是《云海漂浮M局》棋局,双方共用19 子,着法为55 着,红先胜局。
图13
着法:红先胜
1.车五平四 将 6 进 1
2.兵三平四 将 6 退 1
3.前兵进一 将6 进1
4.兵四进一 将 6 退 1
5.车三进四 将6 退1
6.车三进一 将 6 进 1
7.兵四进一 将6 进1
8.车三平四 将6 平5
9.车四平五 将5 平6
10.马二进三 将 6 退 1
11.马三进五 将 6 进 1 12.车五平四 将 6 平 5
13.兵六进一 将5 退1 14.兵六进一 将5 进1
15.车四平五 将5 平4 16.马五退七 将4 退1
17.兵八平七 炮3 退6 18.马七进五 将4 进1
19.车五平六 炮 3 平 4 20.车六退一 将 4 平 5
21.前炮平五 炮9 平5 22.马五进七 将5 平6
23.炮八进七 炮5 退4 24.马七退五 炮5 退1
25.车六退一 炮5 进1 26.车六平五 将6 退1
27.车五进一 将 6 退 1 28.炮八进二
M局在L局在基础上添加五·八位兵,此局这样修改后,与L局比较,子数增加一枚、着法数增加2 着,意义不大;与K局比较,子数增加一枚、着法数增加4 着,着法没有什么变化,笔者认为这样修改,增加产着率的方法可行;与I局和B局比较,子数增加二枚、着法数增加8 着,着法没有什么变化,笔者认为这样修改,增加产着率的方法更可行;与A局比较,子数增加三枚、着法数增加18 着,笔者认为产着率这样增加,修改有必要。
以上I~M局都是在B局的基础上,慢慢增加子数而最终拟成的,这5局都是黑回炮防守的棋局,说明了用作局的这种方法——延伸,慢慢增加子数后,也会增加产着率的过程。
综合D~H局和I~M局分析,H局和M局是最终结果,两局着法各有千秋,M局比I局少用一枚子,从用子少、产着率高的原则,应认为M局较佳;但最终是要选择其内容的质量来决定棋局,棋局是否更复杂、更精彩、更吸引人,这是创作排局的境界。必须有高质量的排局,她才会使读者从欣赏中感到无限乐趣;也会让你从中去体会象棋排局创作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