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局 执 黑

第3局 执 黑

着法如下:

1.炮九平六 车4 平5

2.兵五进一 将4 平5

3.炮八平五 车5 平2

4.后兵平五 将5 平4

5.炮五平六 卒5 平4

6.兵五平六 (红胜)

经查此局同杨明忠先生介绍刊于《百花齐放象棋谱第八集》上的“四郎探母”(图2)一样,原谱着法如下:

1.前兵进一 将6 平5

2.前炮平五 将5 平6 3.炮一平四 车6 平5

4.车一进九 炮3 平9 5.车三进九 将6 进1

6.前兵平五 车5 退1 7.车三退一 将6 退1

8.炮五平四 卒5 平6 9.车三平五 炮9 进8

10.车五进一 将6 进1 11.车五退四 卒4 平5

12.帅五平六 炮9 进1 13.炮四退三 卒6 进1

14.车五平四 将6 平5 15.兵六进一 将5 进1

16.车四平一 卒6 进1 17.车一退五 卒6 平5

18.车一平五 卒5 进1 19.帅六进一

摊主将图2稍加移动改为图1,执红时将先后次序颠倒有迷惑之处;第三局6 着黑车5 平2 改走将5 平4,同杨明忠先生介绍的着法基本一样。

图1

图2

仅录此事,以供同好参阅。

附录:

笔者顺便将“四郎探母”的其他姊妹局一并介绍如下:

附图1为“四郎探母”最早的初始胚胎模板,像这一系列棋局的始祖,犹如“投石问路”。

着法如下:

(红先)

1.兵五进一①将6 平5

2.前炮平五 将5 平6

3.炮二平四 车6 平5

4.车二进九 将6 进1

5.兵六平五 车5 退2

6.车二退一 将6 退1

7.炮五平四 卒5 平6

8.车二平五 前卒平5

9.车五退七 卒4 平5

10.帅五进一 (和局)

注:

①首着红另有前炮平四、兵五平四两种着法,均负。

1.如前炮平四,则车6 平5,炮二平四,卒5 平6,黑胜。

2.如兵五平四,则车6 退2,前炮平四,车6 进4,炮二平四,车6 平8,黑胜定。

附图2为“四郎探母”最早的基本模板,出自《象棋谱大全》初集“象局集锦”第三十三局,局名为“惊天霹雳”。也是在上局附图1基础上加子而成。

附图1

着法和下:

(红先)

1.前兵进一①将6 平5

2.前炮平五 将5 平6

3.炮一平四 车6 平5②

4.车一进九 将6 进1

5.前兵平五 车5 退1

6.车一退一 将6 退1

7.炮五平四 卒5 平6

8.车一平五 前卒平5③

9.车五退七 卒4 平5

10.帅五进一 卒1 平2 11.兵六平五 将6 进1

12.炮四平一 卒2 平3 13.炮一退四 卒3 平4

14.炮一平四 卒6 平7 (和局)

注:

①献兵,犹如惊天霹雳。

②如车6 平9,则炮五平四,卒5 平6,兵五平四,红胜。

③如卒1 平2,则车五退二,前卒平5,车五退五,卒4 平5,帅五进一,以后着法可参阅“晴天霹雳”局,和局。

附图2在20世纪50年代,是民间非常流行的一则小型江湖棋局,精彩异常、细腻入微的着法吸引了许多江湖艺人;后有人将1 路边卒改移至3·5 位成附图3,局名为“晴天霹雳”,局名一字之差,棋图一枚之别,着法变化就复杂了,并很切实用,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附图2

着法如下:

(红先)

1.前兵进一 将6 平5

2.前炮平五 将5 平6

3.炮二平四 车6 平5

4.车二进九 将6 进1

5.前兵平五 车5 退1

6.车二退一 将6 退1

7.炮五平四 卒5 平6

8.车二平五 卒3 进1

9.车五退三 前卒平5

10.车五退四 卒4 平5

11.帅五进一 卒3 平4

12.兵六平五 将6 进1① 13.炮四平一 卒4 进1

14.炮一退二②卒4 平5 15.帅五平六③卒6 平5

16.炮一平二 后卒平4 17.炮二平一 卒5 平4

18.帅六退一④前卒平3 19.帅六进一 卒3 平4

20.帅六退一 前卒平5 21.帅六进一 (和局)

注:

①如卒4 平5,则炮四平一,卒5 进1,兵五平四,卒6 平5(如卒5 进1,帅五平六,卒6 进1,炮一平五,将6 平5,兵四平五,将5 平6,兵五进一,卒6 平7,炮五平八,卒7 平6,炮八退三,卒6 进1,帅六退一,卒5 进1,炮八退一,卒6 平5,炮八平五,卒5 进1,帅六平五,黑欠行,红胜),帅五平六,后卒平4,炮一退二,将6 平5,兵四平五,用兵遮将,和局。

②如炮一退四,则卒4 进1,炮一平四,卒6 平5,帅五退一,卒4进1,炮四进七,卒5 进1,帅五平四,卒4 进1,兵五进一,将6 退1,炮四进一,卒4 平5,黑胜。

③如炮一平二,则卒6 进1,帅五平六,卒5 进1,炮二退一,卒6平5,帅六退一,后卒平4,炮二平一,卒5 平4,帅六平五,后卒平5,炮一平四,卒5 进1,帅五平四,卒5 平6,帅四平五,卒6 平5,黑胜。

④如帅六平五,则后卒平5,帅五退一,卒4 进1,炮一进七,卒5进1,炮一平五,卒5 平6,炮五平九,卒6 进1,炮九退九,卒6 平5,黑胜。

附图4是在附图3基础上将3 路卒前移一格,增加黑快一步成杀,这往往是街边棋摊为了使黑方能取胜而故意将黑卒摆前一格;这样造成了此局为红先黑胜局,局名为“霹雳无惊”。

附图3

着法如下:

(红先)

1.前兵进一 将6 平5

2.前炮平五 将5 平6

3.炮二平四 车6 平5

4.车二进九 将6 进1

5.前兵平五 车5 退1

6.车二退一 将6 退1

7.炮五平四 卒5 平6

8.车二平五 卒3 平4

9.车五退三 前卒6 平5

10.车五退四 前卒平5

11.帅五进一 卒4 进1① 12.兵六平五 将6 进1

13.帅五平六②卒6 平5 14.炮四平一 卒4 进1

15.帅六退一 卒5 进1 16.炮一退三 卒5 平4

17.帅六平五 后卒平5 18.炮一平四 卒5 进1

19.帅五平四 卒5 平6 20.帅四平五 卒6 平5

(黑胜)

注:

①如卒4 平5,则炮四平一,卒5 进1,兵六平五,将6 进1,帅五平六,卒6 平5,炮一退二,后卒平4,炮一平二,卒5 平4,帅六退一,前卒平5,帅六进一,和局。

②如炮四平一,则卒4 进1,炮一退三(如炮一退二,卒6 进1,帅五退一,卒4 进1,炮一平四,卒6 平5,帅五平四,卒4 进1,炮四进五,卒4 平5,黑胜),卒6 平5,帅五退一,卒4 进1,炮一平四,卒5 进1,帅五平四,卒5 平6,帅四平五,卒6 平5,黑胜。

附图5是笔者在附图4基础上将红六·八位兵移至一·六位,显然这样造成一种假象,红兵离九宫近还不能和,而红兵远离九宫还能达成平衡守和。这主要是该兵可以遮将面,成标准的炮兵守和双卒定式,着法很切实用,故题名为“远兵霹雳”。

附图4

附图5

着法如下:

(红先)

1.前兵进一 将6 平5

2.前炮平五 将5 平6

3.炮二平四 车6 平5①

4.车二进九 将6 进1

5.兵六平五 车5 退1

6.车二退一 将6 退1

7.炮五平四 卒5 平6

8.车二平五 卒3 平4

9.兵一平二 后卒进1

10.兵二平三 前卒平5

11.车五退七 前卒平5

12.帅五进一 卒4 平5 13.帅五平六 卒6 平5②

14.炮四退四 后卒平4 15.兵三平四 将6 平5

16.炮四平五 将5 平6③ 17.炮五平二 卒4 进1

18.帅六退一 卒5 进1 19.炮二进一 将6 平5

20.兵四平五 卒5 平4 21.帅六平五 后卒平5

22.炮二平一 将5 平6 23.兵五平四 卒4 平5

24.帅五平六 后卒平4 25.炮一平二 (和局)

注:

①如车6 平8,则炮五平四,卒5 平6,兵五平四,红胜。

②如将6 平5,则兵三平四,卒5 平4,兵四平五,卒6 平5,炮四退三,卒4 进1,帅六退一,卒5进1,炮四平二,亦和。

③如卒5 平4,则帅六退一,将5 平4,兵四平五,后卒平5,兵五平六,卒5 进1,炮五平二,卒5 进1,炮二进一亦和。

附图6为“有惊无险”棋局,它来源于图2“四郎探母”的模型,将一路所有红子移至二路的,将黑炮3 路移至2 路;添加4·8 位黑卒,这一添卒看似增加了黑的攻击力,而实际这卒成了可耻叛徒,造成红后炮借助的对象,读者可以演变着法便知。

附图6

着法如下:

(红先)

1.前兵进一 将6 平5

2.前兵进一①将5 平4②

3.后炮平六 将4 平5③

4.炮二平五 将5 平6

5.车二进九 炮2 平8

6.车三进九 将6 进1

7.兵五平四 将6 平5

8.兵六平五 将5 平4

9.炮五平六 卒5 平4

10.兵五进一 将4 进1

11.车三平六 (红胜)

注:

①获胜之关键着法,如前炮平五,则将5 平6,炮二平四,车6平5,车二进九,炮2平8,车三进九,将6 进1,前兵平五,车5 退1,车三退一,将6退1,炮五平四,卒5平6,车三平五,后卒平5,炮四退三,卒6 进1,车五退六,卒6 进1,黑胜。

②如将5平6,则车三进九,将6进1,车三退一,将6退1,前兵平五,将6平5,兵五进一,将5平6,前炮平四,车6进3,炮二平四,车6 进2,车二进九,炮2 平8,车三进一,红速胜。

③如卒5平4,则炮二平六,将4平5,兵五进一,将5平6,车二进九,炮2 平8,车三进九,红速胜。

附图7为“四大金刚”棋局,它也来源于图2“四郎探母”的模型,删去图2三路的一个红车,换上一路边相;又将一路红车双炮移至三路;将黑炮前移2 格,使黑炮向左进攻改为向右进攻。局势着法又有新的变化,增强了黑方潜在的进攻力量。

附图7

着法如下:

(红先)

1.前兵进一 将6 平5

2.前炮平五 将5 平6

3.炮三平四 车6 平5

4.车三进九 将6 进1

5.前兵平五 车5 退1

6.车三退一 将6 退1

7.炮五平四 卒5 平6

8.车三平五 炮3 进6

9.炮四进四①后卒平7②

10.车五退四③卒7 进1

11.车五平四④卒6 平5 12.帅五平四 将6 平5

13.车四平五 将5 平4 14.车五平四 卒4 进1

15.兵六进一 将4 进1 16.车四平六 将4 平5

17.车六平五 将5 平4 18.车五退三 卒7 平6

19.车五平四 炮3 进1(黑胜)

注:

①如车五退三,则前卒平5,车五退四,炮3 平5,相一进三,炮5 平8,兵六平五,将6 进1,炮四进一,卒6 进1,炮四退一,卒6平5,帅五平四,卒4 进1,兵五进一,将6 进1,相三退五,卒4 平5,黑胜。

②如前卒平5,则车五退七,炮3 平5,炮四平六,炮5 退1,炮六退七,和局。

③如兵六进一,则卒6 平5,车五退七,炮3 平5,炮四退七,炮5退2,兵六平五,卒7 进1,炮四退一,炮5 平8,相一退三,炮8 进3,炮四平二,卒7 平6,炮二平一,卒6 平5,黑胜。

④如相一进三,则卒6 平5,车五退三,炮3 平5,帅五平四,卒4进1,相三退五,炮5 平2,相五退七,炮2 进1,兵六平五,卒4 平5,黑胜。

此局着法虽然精彩,但成为红先黑胜的结局,有违惯例,可惜美中不足。

附图8是上海杨明忠先生在1985年对附图6研究后进行的改图,在红方九路加一边相,布成左右两相严守大门,继保持了原有的精彩着法又巧妙地弈成和局,使棋局达成平衡,题名为“哼哈二将”。

附图8

着法如下:

(红先)

1.前兵进一 将6 平5

2.前炮平五 将5 平6

3.炮三平四 车6 平5

4.车三进九 将6 进1

5.前兵平五 车5 退1

6.车三退一 将6 退1

7.炮五平四 卒5 平6

8.车三平五 炮3 进6

9.炮四进四 后卒平7

10.车五退四 卒7 进1 11.车五平四 卒6 平5

12.帅五平四 将6 平5 13.车四平五 将5 平4①

14.车五平四 炮3 平2 15.炮四退三②将4 平5

16.车四平五 将5 平6 17.车五平四 将6 平5

18.兵六平五 卒7 平6 19.炮四退四 卒4 进1

20.兵五进一 将5 进1 21.车四平五 将5 平4

22.车五退三 炮2 进1 23.车五退一 炮2 平5

24.炮四进二 炮5 退9 25.帅四进一 (和局)

注:

①如将5平6,则车五平四,将6平5,车四平五,将5平6,车五平四,双方不变,可作和局。

②如炮四平六,则卒7 平6,车四退三,卒5 平6,帅四平五,卒4平5,帅五平六,炮2 退1,炮六平五,炮2 平8,相九进七,炮8 进2,相七退五,卒6 进1,相一退三,卒6 平5,黑胜。

附图9是在“四郎探母”基础上,将五·八位兵移至五·五位,将三路红车移至二路的,将黑炮3 路移至2 路;着法与“四郎探母”大同小异,但首着变化必须严格按此着法执行,不然红要遭到失败。

附图9

着法如下:

(红先)

1.后炮平四①车6 平5②

2.兵五进一 将6 平5

3.炮一平五 将5 平6③

4.车一进九 炮2 平9

5.车二进九 将6 进1

6.前兵平五 车5 退4

7.车二退一 将6 退1

8.炮五平四 卒5 平6

9.车二平五 炮9 进8④

10.车五进一⑤将6 进1

11.车五退三 卒4 平5

12.帅五平六 炮9 进1⑥ 13.炮四退二 卒6 进1

14.车五平四 将6 平5 15.车四平一 卒6 进1

16.车一退六 卒6 平5 17.车一平五 卒5 进1

18.帅六进一 (和局)

注:

①首着红另有前炮平四、前兵进一两种着法,均负。

1.如前炮平四,则车6 平5,炮一平四,卒5 平6,黑胜。

2.如前兵进一,则将6平5,前炮平五,将5平6,炮一平四,车6 平8,炮五平四,将6 平5,前炮退二,卒5 进1,帅五平四,卒4 进1,车一进九,炮2 平9,前炮平五,将5 平6,车二进四,卒5 平6,黑胜。

②如车6 平8,则炮一平四,卒5 平6,炮四退二,卒6 进1,前兵进一,将6 平5,车二进四,卒6 平5,帅五平四,卒4 进1,车一进九,炮2 平9,车二进五,红胜。

③如车5 平8,则后兵平五,将5 平6,炮五平四,卒5 平6,兵五平四,车8 平6,兵四进一,红胜。

④如前卒平5,则车五退七,卒4 平5,帅五进一,将6 进1,和局。

⑤如车五退二,则卒4 平5,帅五平六,炮9 进1,车五平四,将6平5,炮四退二,卒6 进1,车四平一,炮9 平7,黑胜定。

⑥如炮9 平7,则兵六平五,卒5 平4,帅六平五,前卒平5,车五退五,卒4 平5,帅五进一,和局。

上述“四郎探母”的姊妹局今介绍于此,笔者主要是想让读者和象棋爱好者更加了解象棋的博大精深,江湖棋局精彩纷呈之处。

原文载于1990年7月3日四川《棋牌周报》。

2005年2月10日春节期间笔者再次修改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