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一则七子和排局的创作过程
象棋排局创作有各种题材,也有各种方法;为使一则象棋排局完美,也有许多修改方法。例如:加子法、减子法、移子法、换子法和加减移换综合修改法。
本文介绍笔者在用上面所介绍的修改方法,最后完成为一则七子和棋局的创作过程。
图1是棋局创作雏形,双方共用12 子,着法为22 着,和局。
图1着法:红先和
1.车八进二 车4 退4
2.兵三平四 将5 平6
3.车八平六 将6 进1
4.车六退一①将6 退1
5.车六退七 卒6 平5
6.车六平五 卒5 进1
7.帅五进一②将6 进1
8.帅五平四 卒7 平6
9.兵七平六 卒6 进1
10.帅四退一 卒6 进1
11.帅四平五 卒6 平5
注:
①如车六退八,则卒6 平5,车六平五,卒5 进1,帅五进一,士6退5,兵七平六,士5 退4,亦和。
②如帅五平四,则卒7 平6,兵五平四,卒6 进1,兵七平六,卒6进1,兵六平五,卒6 进1,黑胜。
图2在图1基础上用移子法,将五·八位红兵移至五·七位,将5·1 位黑将移至5·2 位,着法增加2 着,成12 子,24 着,和局。
图1
图2着法:红先和
1.兵五进一 将5 退1
2.车八进二 车4 退4
3.兵三平四 将5 平6
4.车八平六 将6 进1
5.车六退一 将6 退1
6.车六退七 卒6 平5
7.车六平五 卒5 进1
8.帅五进一 将6 进1
9.帅五平四 卒7 平6
10.兵七平六 卒6 进1
11.帅四退一 卒6 进1
12.帅四平五 卒6 平5
图3在图2基础上用移子法,将七·九位红兵移至八·九位,将5·2位黑将移至4·2 位,着法增加2 着,成12 子,26 着,和局。
图2
图3着法:红先和
1.兵八平七 将4 平5
2.兵五进一 将5 退1
3.车八进二 车4 退4
4.兵三平四 将5 平6
5.车八平六 将6 进1
6.车六退一 将6 退1
7.车六退七 卒6 平5
8.车六平五 卒5 进1
9.帅五进一 将6 进1
10.帅五平四 卒7 平6
11.兵七平六 卒6 进1
12.帅四退一 卒6 进1 13.帅四平五 卒6 平5
图4在图3基础上用移子法,将八·八位红车移至八·一位,将4·2 位黑将移至4·3 位,着法增加2 着,成12 子,28 着,和局。
图3
图4着法:红先和
1.车八进七 将4 退1
2.兵八平七 将4 平5
3.兵五进一 将5 退1
4.车八进二 车4 退4
5.兵三平四 将5 平6
6.车八平六 将6 进1
7.车六退一 将6 退1
8.车六退七 卒6 平5
9.车六平五 卒5 进1
10.帅五进一 将6 进1
11.帅五平四 卒7 平6
12.兵七平六 卒6 进1
13.帅四退一 卒6 进1 14.帅四平五 卒6 平5
从图1到图4用移子法红黑双方子没有增加,着法从22 着增加到28 着。但棋局的潜力还没有挖尽。故笔者在图1基础上采用加子、移子、换子法拟成图5棋图,双方共用13 子,着法为22 着,和局。图5虽然比图1用子多一枚,但棋局着法结尾又是另外一种风格。
图4
图5
图5着法:红先和
1.车七进二 炮4 退6
2.兵三平四 将5 平6
3.车七平六 将6 进1
4.车六退一①将6 退1
5.车六退七 卒6 平5
6.车六平五 卒5 进1 7.帅五平四②将6 平5③
8.兵八平七 士6 退5 9.兵七平六 士5 退4
10.兵五平四 士4 进5 11.兵四平五 士5 退4
注:
①如车六退八,则卒5 进1,车六平五,卒6 平5,帅五平四,卒7进1,兵八平七,卒7 进1,兵七平六,卒7 平6,黑胜定。
②如帅五进一,则将6 进1,帅五平四,炮6 平9,兵五平四,将6平5,兵八平七,炮9 退8,兵四进一,将5 进1,黑胜定。
③如将6 进1,则兵八平七,卒7 进1,兵七平六,卒7 进1,兵五平四,将6 退1,兵四进一,将6 平5,兵四平五,红胜。
图6在图5基础上用移子法,将五·八位红兵移至六·八位,将5·1 位黑将移至5·2 位,着法增加2 着,成13 子,24 着,和局。
图6
图6着法:红先和
1.兵六平五 将5 退1
2.车七进二 炮4 退6
3.兵三平四 将5 平6
4.车七平六 将6 进1
5.车六退一 将6 退1
6.车六退七 卒6 平5
7.车六平五 卒5 进1
8.帅五平四 将6 平5
9.兵八平七 士6 退5
10.兵七平六 士5 退4
11.兵五平四 士4 进5
12.兵四平五 士5 退4
图7在图6基础上用移子法,将六·八位红兵移至六·七位,将5·2 位黑将移至4·2 位,着法增加2 着,成13 子,26 着,和局。
图7着法:红先和
图7
1.兵六进一 将4 平5 2.兵六平五 将5 退1
3.车七进二 炮4 退6
4.兵三平四 将5 平6
5.车七平六 将6 进1
6.车六退一 将6 退1
7.车六退七 卒6 平5
8.车六平五 卒5 进1
9.帅五平四 将6 平5
10.兵八平七 士6 退5
11.兵七平六 士5 退4
12.兵五平四 士4 进5
13.兵四平五 士5 退4
笔者在图1基础上增加棋子数创作成图8,成13 子,24 着,和局。
图8
图8着法:红先和
1.马八进六 车4 进2
2.车八进二 车4 退2
3.兵三平四 将5 平6
4.车八平六 将6 进1
5.车六退一 将6 退1
6.车六退七 卒5 进1
7.车六平五 卒6 平5
8.帅五进一 将6 进1
9.兵七平六 卒7 平6
10.帅五平四 卒6 进1
11.帅四退一 卒6 进1
12.帅四平五 卒6 平5
图9在图8基础上用移子法,将三·十位红兵移至三·九位,将5·1位黑将移至6·1位,着法增加2着,成13子,26着,和局。
图9着法:红先和
图9
1.兵三进一 将6 平5
2.马八进六 车4 进2
3.车八进二 车4 退2
4.兵三平四 将5 平6
5.车八平六 将6 进1
6.车六退一 将6 退1
7.车六退七 卒5 进1
8.车六平五 卒6 平5
9.帅五进一 将6 进1
10.兵七平六 卒7 平6
11.帅五平四 卒6 进1
12.帅四退一 卒6 进1 13.帅四平五 卒6 平5
图10 在图9基础上采用移子法,将三·九位红兵移至二·九位,将6·1 位黑将移至6·2 位,着法增加2 着,成13 子,28着,和局。
图10 着法:红先和
1.兵二平三 将6 退1
2.兵三进一 将6 平5
3.马八进六 车4 进2
4.车八进二 车4 退2
5.兵三平四 将5 平6
6.车八平六 将6 进1
7.车六退一 将6 退1
8.车六退七 卒5 进1
9.车六平五 卒6 平5
10.帅五进一 将6 进1
11.兵七平六 卒7 平6 12.帅五平四 卒6 进1
13.帅四退一 卒6 进1 14.帅四平五 卒6 平5
图11 在图10 基础上采用加子、移子法,增加四·十位红兵和7·2 位黑炮,将五·八位红兵移至五·七位,将6·2 位黑将移至5·2 位,着法增加2 着,成15 子,30 着,和局。
图10
图11 着法:红先和
1.兵五进一 将5 平6
2.兵二平三 将6 退1
3.兵三进一 将6 平5
4.马八进六 车4 进2
5.车八进二 车4 退2
6.兵三平四 将5 平6
7.车八平六 将6 进1
8.车六退一 将6 退1
9.车六退七 卒5 进1
10.车六平五 卒6 平5
11.帅五进一 将6 进1
12.兵七平六 卒7 平6 13.帅五平四 卒6 进1
14.帅四退一 卒6 进1 15.帅四平五 卒6 平5
图12 采用图11 和图5杀法的结合,利用加子法、移子法、换子法成为新棋图,双方共用15 子,着法为34 着,和局。图12 虽然比图5增加了棋子,但棋局着法提高到17 回合,34 着。
图12 着法:红先和
1.马七进八 将4 平5
2.兵五进一 将5 退1
3.兵五进一 将5 平6
4.兵二平三 将6 退1
5.兵三进一 将6 平5
6.马八进六 车4 进2
7.车七进七 车4 退2
8.兵三平四 将5 平6
9.车七平六 将6 进1
10.车六退一 将6 退1
11.车六退七 卒6 平5 12.车六平五 卒5 进1
13.帅五平四 将6 平5 14.兵八平七 士6 退5
15.兵七平六 士5 退4 16.兵五平四 士4 进5
17.兵四平五 士5 退4
为了提高产着率,笔者又在图12 基础上采用图11 杀法,用减子法、移子法,将6·10 位黑炮删去,将7·4 位黑卒移至7·5位,将二·九位红兵移至二·十位;形成图13 棋图,这样使得着法合理、棋图美观,着法36 着,双方各七子,成为一则七子和局。
图11
图12
图13 着法:红先和
图13
1.马七进八 将4 平5
2.兵五进一 将5 退1
3.兵五进一 将5 平6
4.车七进六 将6 退1
5.兵二平三 将6 平5
6.马八进六 车4 进2
7.车七进一 车4 退2
8.兵三平四 将5 平6
9.车七平六 将6 进1
10.车六退一 将6 退1
11.车六退七 卒6 平5
12.车六平五 卒5 进1
13.帅五进一 将6 进1 14.帅五平四 卒7 进1
15.兵八平七 卒7 平6 16.兵七平六 卒6 进1
17.帅四退一 卒6 进1 18.帅四平五 卒6 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