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寒檐挂帘”排局的创作过程

4.2 “寒檐挂帘”排局的创作过程

象棋排局创作有各种题材,也有各种方法。此文是叙述从选取一则实战残局为素材到加工成排局的创作过程。为了使这则象棋排局更趋于完美,各种修改方法应用其中,最终定型的图16取名为“寒檐挂帘”。

下面介绍“寒檐挂帘”排局创作的过程。

图1是一则笔者的实战残局,局面为黑优,红利用先行之便,弃马、用炮换黑马,最终成和局。

图1着法:红先和

1.马四进三 将6 退1

2.马三进二 将6 平5

3.炮一平五 炮3 平4

4.马二退四 炮4 平6

5.兵六平五 将5 平6

6.炮五平四 炮6 平9

7.炮四退四 卒6 进1

图2是笔者根据图1的杀法改拟的排局,图1双方共用12 子,着法为14 着,和局;此局为了体现出残局杀法的技巧,双方共用13 子,着法为15 着,比图1子数增加1 枚,着法增加1 着,红先胜局。

图1

图2着法: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退1

3.兵六进一 将4 平5

4.兵六进一 将5 平6

5.马一进二 将6 进1

6.马二退三 将6 退1

7.炮三平四 车5 平6

8.马三进五

图3在图2基础上,充分利用图2的杀法改拟成为一则实用的杀局。双方共用12 子,着法为27 着,与图2比较子数减少1枚,着法增加12 着,红先胜局。

图2

图3

图3着法:红先胜

1.兵七平六 将4 平5

2.炮六平五 炮2 平4

3.兵六进一 炮4 退2①

4.马二退四 炮4 平6

5.兵六平五 将5 平6

6.炮五平四 炮6 平9

7.帅六平五 马6 退7②

8.兵二平三 卒5 进1

9.帅五平六 卒5 平4

10.帅六平五 卒4 平5

11.帅五平六 马7 退5

12.兵三平四 马5 退6 13.兵四进一 马6 退4

14.兵四进一

注:

①如卒5 平4,则帅六平五,炮4 退2,帅五平四,红速胜。

②如炮9 进3。则帅五平四,炮9 平5,兵五平六,红速胜。

图4在图3基础上,充分利用图3的弃马杀法,改拟成为一则常用的“马借炮力”技巧排局。图4进行了一次大手术,双方共用19 子,着法为39 着,与图3比较子数增加7 枚,着法增加12 着,红先胜局。

图4着法: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退1

3.兵六进一 将4 平5 4.马二退四 炮9 平6

5.兵六平五 将5 平6 6.炮五平四 炮6 平7

7.炮四退四 后炮平6 8.兵四平三 炮6 平7

9.兵三平四 炮7 平6 10.兵四平五 炮6 平7

11.马三进四 炮7 平6 12.马四退六 炮6 平7

13.后兵平四 炮7 平6

14.兵四平三 炮6 平7

15.马六退四 炮7 平6

16.马四进三 炮6 平7

17.兵三平四 炮7 平6

18.兵五平四 将6 平5

19.炮四平五 象5 进7

20.马三进五

图5在图4基础上,只是将5·5 位黑卒改为炮,7·5 位黑炮改为象,杀法没变,只是红取胜的步伐要慢些。双方共用19 子,着法为43 着,与图4比较子数没有增加,着法增加4 着,红先胜局,棋局还是可取。

图4

图5着法:红先胜

图5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退1

3.兵六进一 将4 平5

4.马二退四 炮9 平6

5.兵六平五 将5 平6

6.炮五平四 炮6 平7

7.炮四退四 炮7 平6

8.兵四平五 炮6 平7

9.后兵平四 炮7 平6

10.兵四平三 炮6 平7

11.兵三平四 炮7 平6

12.兵四平五 炮6 平7 13.马三进四 炮7 平6

14.马四退六 炮6 平7 15.后兵平四 炮7 平6

16.兵四平三 炮6 平7 17.马六退四 炮7 平6

18.马四进三 炮6 平7 19.兵三平四 炮7 平6

20.兵五平四 将6 平5

21.炮四平五 象5 进7 22.马三进五

图6在图5基础上,想赏识新的“马借炮力”抽吃子的障碍技巧,将黑马植在7·5 位,给抽吃子增加难度。双方共用21 子,着法为43 着,比图5子数增加2 枚,着法没有增加,红先胜局。图6与图5比较棋局不可取,但马植在7·5 位障碍技巧可取。

图6着法: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退1

3.兵六进一 将4 平5

4.马二退四 炮9 平6

5.兵六平五 将5 平6

6.炮五平四 炮6 平7

7.炮四退四 炮7 平6

8.兵四平三 炮6 平7

9.兵三平四 炮7 平6

10.兵四平五 炮6 平7

11.马三进四 炮7 平6

12.马四退六 炮6 平7 13.后兵平四 炮7 平6

14.兵四平三 炮6 平7 15.马六退四 炮7 平6

16.马四退五 炮6 平7 17.马五进四 炮7 平6

18.马四进三 炮6 平7 19.兵三平四 炮7 平6

20.兵五平四 将6 平5 21.炮四平五 象5 进7

22.马三进五

图7在图6基础上,红先弃马、然后炮平中照这一构思,是想增加产着率,可是双方共用23 子,着法为41 着,比图6子数增加2 枚,着法减少2 着,红先胜局。图7与图6比较棋局不可取,但炮平中照想法可取。

图6

图7着法: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平5

3.兵六进一 将5 退1 4.马二退四 炮9 平6

5.炮七平五 士6 进5

6.兵六平五 将5 平6

7.炮五平四 炮6 平7

8.炮四退四 炮7 平6

9.兵四平五 炮6 平7

10.后兵平四 炮7 平6

11.兵四平三 炮6 平7

12.马五进四 炮7 平6

13.马四退六 炮6 平7

14.马六退四 炮7 平6

15.马四退五 炮6 平7 16.马五进四 炮7 平6

17.马四进三 炮6 平7 18.前兵平四 炮7 平6

19.兵五平四 将6 平5 20.炮四平五 象5 进7

21.马三进五

图8在图7基础上,将黑炮植在5·5 位,红马植在三·五位,保留炮平中照可以提高产着率的构思。双方共用22 子,着法为49 着,比图7子数减少1 枚,着法增加7 着,红先胜局。图8与图7比较棋局可取,从此局看黑马植在7·5 位障碍技巧是可取的。

图7

图8着法:红先胜

图8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平5

3.兵六进一 将5 退1

4.马二退四 炮9 平6

5.炮七平五 士6 进5

6.兵六平五 将5 平6

7.炮五平四 炮6 平7

8.炮四退五 炮7 平6

9.兵四平五 炮6 平7

10.后兵平四 炮7 平6

11.兵四平三 炮6 平7 12.前兵平四 炮7 平6

13.兵四平五 炮6 平7 14.马三进四 炮7 平6

15.马四退五 炮6 平7 16.马五退四 炮7 平6

17.马四退六 炮6 平7 18.马六进四 炮7 平6

19.马四进六 炮6 平7 20.马六进四 炮7 平6

21.马四进三 炮6 平7 22.后兵平四 炮7 平6

23.兵五平四 将6 平5 24.炮四平五 象5 进7

25.马三进五

图9在图8基础上,将黑双马分植在4·5 位、8·5 位,增植一黑卒在4·7 位、造成抽吃的困难,使产着率增加提高。双方共用23 子,着法为51 着,比图8子数增加1 枚,着法增加2 着,红先胜局。图9与图8比较棋局稍有进步,但幅度不大。

图9着法:红先胜

1.兵七平六 将4 平5

2.马二退四 炮6 退4

3.炮三平五 士6 进5

4.前兵平五 将5 平6

5.炮五平四 炮6 平9

6.炮四退五 炮9 平6

7.兵四平三 炮6 平9

8.马三退四 炮9 平6

9.马四进二①炮6 平9

10.马二进四 炮9 平6

11.马四进二 炮6 平9

12.兵三平四 炮9 平6

13.兵四平五 炮6 平9 14.马二退四 炮9 平6

15.马四进六 炮6 平9 16.后兵平四 炮9 平6

17.兵四平三 炮6 平9 18.马六退四 炮9 平6

19.马四退六 炮6 平9 20.马六进四 炮9 平6

21.马四进三 炮6 平7 22.兵三平四 炮7 平6

23.兵五平四 将6 平5 24.炮四平五 象5 进7

25.兵六平五 炮2 平5 26.兵五进一

注:

①如马四进六,则炮6 平4,兵三平四,马8 进6,红无后续手段,黑胜定。

图10 在图9基础上,将棋子的位置稍微调整。双方共用23子,着法为51 着,与图9相比子数没变,着法没有增加,红先胜局。图10 与图9比较,此局只能是给拟局拓展思路。

图9

图10 着法:红先胜

1.马二退四 炮6 退3

2.炮七平五 士6 进5

3.前兵平五 将5 平6

4.炮五平四 炮6 平9

5.炮四退六 炮9 平6

6.兵四平三 炮6 平9

7.马五退四 炮9 平6

8.马四退五 炮6 平9

9.马五进四 炮9 平6

10.马四进二 炮6 平9

11.马二进四 炮9 平6

12.马四进二 炮6 平9

13.兵三平四 炮9 平6 14.兵四平五 炮6 平9

15.马二退四 炮9 平6 16.马四进六 炮6 平9

17.后兵平四 炮9 平6 18.兵四平三 炮6 平9

19.马六退四 炮9 平6 20.马四退六 炮6 平9

21.马六进四 炮9 平6 22.马四进三 炮6 平7

23.兵三平四 炮7 平6 24.兵五平四 将6 平5

25.炮四平五 象5 进7 26.兵六平五

图11 在图10 基础上,将黑双马重叠植在7·5 位、7·6 位,红抽吃黑双马会使产着率提高。双方共用24 子,着法为53 着,比图10 子数增加1 枚,着法增加2 着,红先胜局。图11 与图10比较,棋局稍有进步,必须要抽吃黑双马,这一障碍是拟局的一大进步。

图10

图11 着法: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平5

3.兵六进一 将5 退1

4.马二退四 炮9 平6

5.炮七平五 士6 进5

6.兵六平五 将5 平6

7.炮五平四 炮6 平7

8.炮四退四 炮7 平6

9.兵四平五 炮6 平7

10.后兵平四 炮7 平6

11.兵四平三 炮6 平7

12.马五进四 炮7 平6 13.马四退三 炮6 平7

14.前兵平四 炮7 平6 15.兵四平五 炮6 平7

16.马三进四 炮7 平6 17.马四退六 炮6 平7

18.后兵平四 炮7 平6 19.兵四平三 炮6 平7

20.马六退四 炮7 平6 21.马四退五 炮6 平7

22.马五进四 炮7 平6 23.马四进三 炮6 平7

24.前兵平四 炮7 平6 25.兵五平四 将6 平5

26.炮四平五 象5 进7 27.马三进五

图12 在图11 基础上,将棋子位置稍微调整。双方共用24子,着法为53 着,与图11 比较,子数和着法都没有增加或减少,红先胜局。图12 与图11 基本一样。

图12 着法: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平5

3.兵六进一 将5 退1 4.马二退四 炮9 平6

5.炮七平五 士6 进5 6.兵六平五 将5 平6

7.炮五平四 炮6 平7

8.炮四退六 炮7 平6

9.兵四平三 炮6 平7

10.马五退四 炮7 平6

11.马四退六 炮6 平7

12.马六进四 炮7 平6

13.马四退五 炮6 平7

14.马五进四 炮7 平6

15.马四进三 炮6 平7

16.前兵平四 炮7 平6

17.兵四平五 炮6 平7

18.马三进四 炮7 平6 19.马四退六 炮6 平7

20.后兵平四 炮7 平6 21.兵四平三 炮6 平7

22.马六退四 炮7 平6 23.马四进三 炮6 平7

24.前兵平四 炮7 平6 25.兵五平四 将6 平5

26.炮四平五 象5 进7 27.马三进五

图13 与图11、图12 风格基本相同,只是将图11 的5·8 位炮、图12 的5·10 位炮移至5·5 位,子数和着法都没有增加或减少,红先胜局。

图11

图12

图13 着法: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平5

3.兵六进一 将5 退1

4.马二退四 炮9 平6

5.炮七平五 士6 进5

6.兵六平五 将5 平6 7.炮五平四 炮6 平7

8.炮四退五 炮7 平6

9.兵四平五 炮6 平7 10.后兵平四 炮7 平6

11.兵四平三 炮6 平7 12.马五退四 炮7 平6

13.马四退六 炮6 平7 14.马六进四 炮7 平6

15.马四进三 炮6 平7 16.前兵平四 炮7 平6

17.兵四平五 炮6 平7 18.马三进四 炮7 平6

19.马四退六 炮6 平7 20.后兵平四 炮7 平6

21.兵四平三 炮6 平7 22.马六退四 炮7 平6

23.马四进三 炮6 平7 24.前兵平四 炮7 平6

25.兵五平四 将6 平5 26.炮四平五 象5 进7

27.马三进五

图14 在图13 基础上,将红五·五位河口马移至五·三位,想造成抽吃的难度,使产着率增加。双方共用24 子,着法为57着,比图13 子数没有增加,着法增加4 着,红先胜局。图14 与图13 比较棋局稍有进步,幅度不大。

图13

图14 着法: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平5

3.兵六进一 将5 退1①

4.马二退四 炮9 平6

5.炮七平五 士6 进5

6.兵六平五 将5 平6

7.炮五平四 炮6 平7

8.炮四退五 炮7 平6

9.兵四平五 炮6 平7

10.后兵平四 炮7 平6

11.兵四平三 炮6 平7 12.马五进四 炮7 平6

13.马四退六 炮6 平7 14.马六退四 炮7 平6

15.马四退六 炮6 平7 16.马六进四 炮7 平6

17.马四进三 炮6 平7 18.前兵平四 炮7 平6

19.兵四平五 炮6 平7 20.马三进四 炮7 平6

21.马四退六 炮6 平7 22.后兵平四 炮7 平6

23.兵四平三 炮6 平7 24.马六退四 炮7 平6

25.马四进三 炮6 平7 26.前兵平四 炮7 平6

27.兵五平四 将6 平5 28.炮四平五 象5 进7

29.马三进五

注:

①如将5 平6,则炮七平四,前士退5,马二退四,将6 进1,炮四退五,红速胜。

图15 在图14 基础上,稍微将黑炮从图14 的5·5 位调整至5·10 位。双方共用24 子,着法为57 着,与图14 子数一样,着法相同,红先胜局。

图14

图15 着法:红先胜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平5

3.兵六进一 将5 退1

4.马二退四 炮9 平6

5.炮七平五 士6 进5

6.兵六平五 将5 平6

7.炮五平四 炮6 平7

8.炮四退六 炮7 平6

9.兵四平三 炮6 平7

10.马五进四 炮7 平6

11.马四退六 炮6 平7

12.马六退四 炮7 平6 13.马四退五 炮6 平7

14.马五进四 炮7 平6 15.马四退六 炮6 平7

16.马六进四 炮7 平6 17.马四进三 炮6 平7

18.前兵平四 炮7 平6 19.兵四平五 炮6 平7

20.马三进四 炮7 平6 21.马四退六 炮6 平7

22.后兵平四 炮7 平6 23.兵四平三 炮6 平7

24.马六退四 炮7 平6 25.马四进三 炮6 平7

26.前兵平四 炮7 平6 27.兵五平四 将6 平5

28.炮四平五 象5 进7 29.马三进五

图16 综合以上各图特点,将黑马植一枚在5·4 位,用7·5位象代替原黑马,造成抽吃的难度,使产着率增加。双方共用20子,着法为63 着,比图15 子数减少4 枚,着法增加6 着,红先胜局。图16 删去不影响质量的棋子,比其他棋局进步很多。笔者认为:此局是一则成功之局。

图15

图16 着法:红先胜

图16

1.兵六进一 将4 退1

2.兵六进一 将4 平5

3.兵六平五 将5 平6

4.炮三平四 炮8 平6

5.马四退五 炮6 平8

6.马五退四 炮8 平6

7.马四退五 炮6 平8

8.马五进四 炮8 平6

9.马四退六 炮6 平8

10.马六进四 炮8 平6

11.马四进六 炮6 平8 12.马六进四 炮8 平6

13.马四进五 炮6 平8 14.后兵平四 炮8 平6

15.兵四平三 炮6 平8 16.马五退四 炮8 平6

17.马四进六 炮6 平8 18.马六进四 炮8 平6

19.马四退三 炮6 平8 20.前兵平四 炮8 平6

21.兵四平五 炮6 平8 22.马三进四 炮8 平6

23.马四退六 炮6 平8 24.后兵平四 炮8 平6

25.兵四平三 炮6 平8 26.马六退四 炮8 平6

27.马四进三 炮6 平7 28.前兵平四 炮7 平6

29.兵五平四 将6 平5 30.炮四平五 象5 进3

31.马三进五 车9 平5 32.马五进七

综观“寒檐挂帘”创作过程。整个拟局思路有三。

(1)从实战残局起步,借用她的“形”逐步将思路发挥、扩展。

(2)围绕马二退四、炮五平四再退炮照,最后是“马借炮力”、“兵借炮力”连续照杀。

(3)黑方在红方连续照杀中,沿处多设障碍以延长产着率,增加红取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