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气象播报员——秋枫树
中国广西武鸣县的雅家屯,有一棵1000多岁的古秋枫树。虽树龄古老,却丝毫不显老态。接近50米高的树干直插云霄,树围最粗处将近20米,需要10个成年人才能合抱。遮天蔽日的树冠更显古树生机盎然。由于生长在半山坡上,秋枫树的树体微微向村落方向倾斜,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守望着一方水土。当地人把这棵古树称为“棵葑”,它所在的山叫作“白虎山”,建屯的时候,老虎对村民有一定的危害,就在这里从别的地方挖一棵“葑树”,不让老虎危害人畜的安全,意思是封住了老虎嘴巴。
秋枫树的树干
秋枫树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建村立庄时,大都会在村口或者村庄四周广植树木。古人认为,这些树木是一个村庄的“风水林”,既能美化环境,防止天灾的发生,又能挡住“煞气”,为人们提供“藏风”“得水”“聚生气”的理想居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遥想当年,雅家屯的先民们种植“棵葑”的时候,驱逐白虎是目的之一,期盼村庄安宁、家族世代繁衍的心愿,也许更为强烈。
十多年前,因为一次暴风雨,“棵葑”树的一根枝条被风刮断,断裂处慢慢呈现为鲜红色,随后竟流出如人类血液般的液体。
一直以来,这里的村民把“棵葑”奉为“神树”,对它倍加爱护,古树从未经受过刀劈斧凿,树干底部也鲜有枝条掉落,所以树木“流血”的景象,人们一无所知。而在民间传说中,树木流血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三国演义》中曾出现这样一个场景:曹操修建关羽庙时,一棵千年古树,横锯数日不倒,曹操怒而挥剑砍树,不料,树身喷血洒至曹操头部,曹操因此数日卧病不起,后来头痛致死。虽然这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段故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古树“流血”的现象确实存在。尤其在林业专家确定了这棵古树的树种后,人们才解开其中之谜。
村民祭祀神灵
原来,这棵会“流血”的“棵葑”学名叫作秋枫树。由于它枝叶繁茂,树姿壮观,非常适宜用作景观树和行道树,而“流血”正是它的植物特性之一。血液就是它的树脂,起输送养分、水分的作用。不同的树,颜色不一样,有白色、红色的,也有绿色的,而秋枫树是红色的。这是它的遗传特性。
村民眼中的神奇现象,在专家看来其实平常,像秋枫树一样拥有红色树脂的树木,在世界上共有十几种。比如生长在中国广东一带的藤本植物“麒麟血藤”、遍布热带雨林中的“龙血树”、“胭脂树”等,如果破坏它们的枝干,都会流出像血液般的汁液。这棵古树除了会“流血”,还有一处与其他树种不同,在每年清明到谷雨期间,叶子纷纷掉落,同时萌发出新叶。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都是依据古树落叶的时间,开始插秧耕种。
似鲜红血液的断枝
秋枫树一年四季落叶、开花,这跟温度密切相关。每年春天当气候稳定回升的时候,它的树叶就脱落,掉地上。秋枫树属于常绿树种,一年四季都会换叶,其中最为明显的阶段,就是春季气温回升的时候,这恰好是人们春季播种的时间。因此,这棵古树就成了指导村民农业生产的“气象播报员”。
所有的奇异现象都能得到科学的解释,但是村民们依然相信古树有灵。千百年来,“棵葑”树为他们挡风遮雨,指导他们进行农业生产,“棵葑”树的树皮、树叶还可以入药,治疗风湿骨痛、疮疡等病痛。“棵葑”树默默护佑着一方百姓的平安,人们也因此对这棵古树尊崇备至。
逢年过节时,当地人们还要举行拜树、敬树的仪式。特别是在农历四月初四,插完秧苗的人们,就会举行祭祀神灵的仪式。村民们拿着糯米、糍粑等食品到树下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