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根柢 百家津梁:卿希泰道教论集》简介
《华夏根柢 百家津梁:卿希泰道教论集》这本书是由卿希泰创作的,《华夏根柢 百家津梁:卿希泰道教论集》共有26章节
1
前折页
大家学术编委会 学术顾问 李学勤 主 任 李 诚 主 编 段 渝 副 主 编 熊良智 成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李 诚 段 渝 施 维 邹一清 唐小林 熊...
2
弁言
李学勤(1) 日前听闻“大家学术”丛书第一辑的编选整理已经完竣,即将付印问世,我感到非常高兴。在这套丛书的策划过程中,四川师范大学段渝教授多次垂询我的意见,我也...
3
目录
...
4
序
张泽洪 卿希泰教授奉献给学界的这本最新论集,是应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约请而编选的。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编的“大家学术”丛书,旨在编选近百年以来...
5
道教史研究
...
6
中国道教史研究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各自都有着漫长的历史。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也有其长期发展的历...
7
道与三清关系刍议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表明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占有极...
8
道教在巴蜀初探
巴山蜀水,雄奇秀丽,不仅灿烂多姿,而且源远流长,特别是道家道教之学在这里的底蕴十分丰富,值得我们发掘,这里试就道教在巴蜀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
9
道教与古今社会政治
...
10
元代前期统治者崇道政策初探
当南宋与金朝对峙之际,蒙古部族首领铁木真,在公元1196年(金章宗承安元年,南宋宁宗庆元二年)配合金军击败了塔塔儿(一名鞑靼)部,得到金朝授予的“扎兀惕忽里”的...
11
试论道教对中国传统科技的贡献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而道教科技则是道教文化中最珍贵的内容,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科技有过重大贡献,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道家(1)哲...
12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正在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空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土壤肥力日益耗尽,许多可耕土地逐渐被沙漠所吞没,大批动植物物种逐渐被消...
13
道派史研究
...
14
天心正法派初探
天心正法派由天师道衍化而来,以传天心正法得名。两宋间路时中等人始倡导之。 据南宋洪迈所撰《夷坚志》丙卷十三记载,路时中名当可,政和(1111—1117)中,其父...
15
道教神霄派初探
北宋末年,符箓派道教受到宋徽宗的特别宠信,其势大盛。南宋时,由于统治者继续奉行崇道政策,符箓派道教在南方得以继续发展。两宋之际,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形成南...
16
全真道在金代的产生及其思想特点
全真道是在南宋与金朝南北对峙的形势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的特殊条件下的产物。它是基于对北宋以前的道教(主要是丹鼎派道教)的改造而形成的。它虽然没有改变北...
17
武当清微派与武当全真道的问题
武当是道教名山,又地处中原,历史上名道辈出,并与许多道派均有联系。这里仅谈一下与清微派有关的一些问题。 清微派是宋元民间影响较大的一个符箓派别,主要由上清派衍化...
18
南宋时在南方兴起的一个金丹道派——紫阳派的形成及其传系和特点
在南宋流传的道派当中,除符箓道教而外,还有所谓金丹南宗者,其特点是宗承北宋张伯端的内丹说,轻视符箓,并视外丹为邪术。因其以张伯端为祖师,故可称为紫阳派。从其专主...
19
道教思想研究
...
20
试论《太平经》的乌托邦思想
《太平经》一书,是中国道教的早期经典,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和中国道教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卷帙浩繁,共一百七十卷。内容也很庞杂,从渊源来看,其中既有对《墨子》《老...
21
《太平经》的知人善任思想浅析
《太平经》一书,是我国道教的早期经典,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和中国道教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出现,在《后汉书》里有一个记载。《后汉书·襄楷传》说:“初,顺帝时(...
22
试论《太上洞渊神咒经》的乌托邦思想及其年代问题
现存《道藏》的《太上洞渊神咒经》二十卷,未著录撰人,各卷的体例亦不尽相同,特别是前十卷与后十卷的体例颇不一致,表明该书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其中可能有后人增益的内...
23
张宇初的“天人一致”的宇宙观和修道论
张宇初,字子旋,号耆山,江西贵溪人,为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之长子,是明代正一道士中在教理教义方面最有贡献者之一。约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尝受道法于长春真...
24
道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25
百年来道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源远流长,它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的中国神州大地诞生,并由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26
我和道教文化研究
我于1928年出生在四川省三台与射洪两县之交万全山麓的一个偏僻乡村,周围一二十里地没有一所小学。四岁便开始上私塾,启蒙老师就是我的父亲。从三字一句的《三字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