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拉祜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主要有神话、民间故事、诗歌等。早期的神话题材是反映人类繁衍、发展及其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内容,如《人是怎样传下来的》、《人怎样开始种地》、《历法的来历》、《拿布洛帕》等。神话《各民族的来源》、《拉祜族为什么没有文字》等。从各个侧面,再现了各民族产生、发展的影子,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体现拉祜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赞美山川风物的神话也很多,代表作有《宝石的故事》、《洗麻塘》、《厄霞服龙王》、《哈谷麻》、《谷子的来源》等。民间故事内容十分广泛,有反映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愤懑和顽强斗争精神的,如《贪心的龙王》、《偷钱的土司》、《打强盗》等;有以反帝斗争为主题的,如《闷抗渡》和《战马坡》;有以爱情为题材的等。动物故事也不少,这些故事想象丰富,形象感人,哲理性强,富有教育意义,民间文学中最富有特点的是诗歌,它与音乐舞蹈紧密相连。诗歌又分为史诗、叙事诗、情歌、习俗歌、民歌等几类。最著名的史诗《牡帕密帕》,由《勐呆密呆》(意为造天造地)、《雅卜与乃卜》(意为兄妹打猎)、《勐属密属》(意为寻找肥沃土地)三部分组成,是研究古代的经济生活、原始采矿业、婚姻制度和民族迁徙史的重要作品。长诗在拉祜族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代表性的叙事长诗《扎努扎别》,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理想中的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充分体现了拉祜族人民征服自然、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诗歌中的“陀普科”(谜语),特别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拉祜族善于歌咏,娴于舞蹈。音乐舞蹈都有本民族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每逢节日,几乎人人都要参加唱歌跳舞的庆祝活动,通常一连几昼夜。在这喜庆的日子,人们除了唱传统的民歌外,还在跳舞中即兴作歌。这种歌同民歌一样都有固定的曲调,即兴填词,随编随唱。由于歌词是人们即兴而作,大都反映了人们当时的心情,使人感到更加亲切、生动、活泼,显示了拉祜了高超的艺术才能。舞蹈动作多用脚踏,向左单摆。常见的舞蹈有芦笙舞、割谷舞、丰收舞、薅秧舞和鹌鹑舞。传统的芦笙舞,形式多达30余种,多是动物生态的模拟和美化,“斑鸠拣谷子”,表演形象逼真。乐器主要有芦笙、三弦、箫、笛等。芦笙在拉祜族群众中十分普及,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会吹奏,逢年过节,拉祜族村寨到处都可听到优美动听的芦笙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