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img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l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作家、思想家。被认为是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他在诗歌、哲学、文艺理论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在世界文学史上,歌德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称为世界四大文豪。

1749年歌德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歌德的父亲约翰·卡斯帕尔·歌德是法学博士,得到皇家参议的头衔,母亲是法兰克福市市议会会长的女儿。从小歌德就受到父亲严格的管教,8岁时已精通数门语言,10岁左右开始做诗。1765年年仅16岁的歌德去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770年进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攻读,次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773年歌德写出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又发表了著名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声名大噪。1775~1786年歌德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马克思)。于是,1786年6月歌德化名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只任剧院监督,负责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此后直到1794年这段时间,他先后完成了戏剧《哀格蒙特》、《托夸多·塔索》,并着手写第一部《浮士德》;同时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于1790年发现了人类的胯间骨。1794年歌德开始与席勒合作,两人以各自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歌德先后创作了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重新写了《浮士德》第一部。

席勒在1805年的逝世标志着从1786年开始的德国古典文学时代的结束。在此后的近30年中,是歌德创作上的鼎盛时期。他完成了小说《亲和力》(1809),诗集《西东合集》(1819),《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1829),自传性著作《诗与真》(1831),《意大利游记》以及耗尽他毕生心血的巨著《浮士德》第二部(1831)。这部花了歌德58年时间才完成的诗剧《浮土德》是其一生丰富思想的总结与艺术探索的结晶,是堪与荷马的史诗、莎土比亚的戏剧媲美的伟大诗篇。当歌德于1831年最终完成此书时,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主要的事业已经完成”,“我以后的生命我可以当做是纯粹的赐予了。我是否做什么或将做什么现在已经完全无所谓了。”

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玛逝世。

歌德一生写下52部诗文集、13部科学著作、15部日记、49部书信,共计129部。歌德的伟大,作品的质量,远远超越文学。恩格斯说:“歌德是最伟大的德国人。”谢林说:“只要歌德在世,德国就非孤苦伶仃、一贫如洗。”尼采说:“在德国人的历史上,歌德是一个后无来者的插曲”。有的人说:“老年的歌德是德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还未辞世即已成神的人。”

歌德是德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抒情诗人。著名诗人海涅曾举出世界文坛上的三巨头统治,他把塞万提斯誉为小说的巨头,把莎士比亚誉为戏剧的巨头,而抒情诗的巨头则是歌德。

歌德是站在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