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序 今天的遗产,昨天的生活

前言

绪 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研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一个全球性问题

第一节 文明冲突与全球文明: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多样性生存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冲突问题:如何面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节 传统向现代的转向:不同文明间如何建立彼此的认同

第二章 文化认同理论: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

第一节 遗产、记忆与认同

第二节 文化认同与空间生产理论

一、文化认同理论

二、空间生产理论

第三节 “非遗”作为文化认同表征系统的形态构成与特点

一、“非遗”文化认同体系的构成

二、“非遗”作为文化认同载体的形态特征

第四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的时空建构特征

第三章 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体系:以梁祝传说为例

第一节 梁祝传说的文本记载与情节变化

第二节 梁祝传说的多元地区流布与异文建构

一、多元地区流布与异文地缘性特征

二、多样性异文与主体性特征

第三节 梁祝民俗空间生产与价值整合

第四节 梁祝文化:多样性符号文本叙事与爱情言说

第四章 社会意义的表征与民俗空间生产:以传统年画为例

第一节 年画题材的历史演变与意义结构形成

一、门神画

二、神像纸马

三、世俗生活年画

四、吉祥年画

第二节 年画题材的地域格局与意义结构差异

第三节 社会意义的公共选择与年画话语的生成

第四节 从年画到年俗:民俗空间的意义生产与集体认同

第五章 文化空间意义再现与认同的多向性选择:以皮影戏为例

第一节 皮影戏历史流变的时空格局与地域认同

第二节 皮影戏双重意义叙事机制与文化空间生产

第三节 皮影戏表演空间历史流转与意义结构变化

第四节 从文本意义到空间意义:皮影戏价值认同的多向性选择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认同路径的四重性

第一节 文化认同的意义生产与再生产

第二节 文化认同的多样性与非连续性

第三节 文化认同的空间整合与社会意义的公共选择

第四节 文化认同的意义结构与文化心理结构的同构

第七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认同的现代建构

第一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认同遭遇的现实性挑战

第二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保护手段的局限性

一、整体性保护的局限性

二、生产性保护的局限性

第三节 “生活性保护”:对“生产性保护”理念的补充与提升

结 语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